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工藝 >> 瀏覽相關信息

中國現代銅版畫教育奠基人——記陳曉南先生(2)

2013/12/17 17:49:04 點擊數: 【字體:

理指示籌建徐悲鴻紀念館,選派了吳作人任館長,陳曉南任副館長,并具體負責收集、整理、研究徐悲鴻先生的遺作。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們于1955年編輯出版了《徐悲鴻彩墨畫》一書(朝陽美術出版社出版)。

    1956年曉南先生奉派代表中國美協和中央美院接待了芬蘭國家藝術代表團,陪同代表團到各地訪問,并兼任翻譯,為中國與芬蘭國家之間的藝術往來做出應有的努力。

    建國后的十年是曉南先生的創作盛期。1959年去天津鋼廠深入到車間實地寫生,收集素材兩個月。當時煉鋼車間工作條件很差,溫度很高,他不斷在車間找寫生角度,不斷積累素材,用硬碰硬的功夫來完成構圖,歷盡了艱辛,回校后創作了銅版畫《澆鋼錠》。此畫幅面比較大,是用多種技法綜合而成的蝕刻版畫,主要技法是多次線條蝕刻,加上多次飛塵腐蝕而成,使畫面產生豐富的層次,反映了煉鋼工人火熱的生活和沖天干勁,表現了煉鋼工人豪邁的英雄氣概。畫面氣勢磅礴的宏偉布局,強悍有力的造型,線條流暢,風格粗放;人物不精雕細刻,著重渲染熱烈氣氛;藝術表現手法既寫實又寫意,是一件非常出色的作品。他用西方銅版畫藝術出色地表現了中國工人階級勞動熱情和精神風貌,弘揚了時代的主旋律。這件作品參加了全國美展,當時曾在二十余種報刊上刊登,還參加過國內外重要展覽,是中國美術館收藏的精品!稘蹭撳V》的問世,對于當時中國年輕的銅版畫藝術可謂是有里程碑意義的,是向國慶十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與此同時,他還創作了《雪天的早晨》、《白洋淀上》、《建設中的新背景》、《船臺晨曲》等代表作品。

    1961年曉南先生調廣州美術學院任教,開創廣州美術學院銅版畫專業,潛心致力于版畫的教學、創作和帶研究生工作。在教學上曉南先生是非常熱情且非常認真負責的,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說話不留情面。他有一套特殊的教學方法。銅版畫的制作好像做化學實驗,確定畫稿后,制作程序包括蠟封、針筆刻畫、漆封、稀釋鹽酸溶液、將封好刻好的銅版畫放入稀鹽酸中腐蝕、取出再刻、再封、再腐蝕。蝕的時間長線條深且粗,時間短則線條細淺,粗細不同的線條編制成富有韻律感的畫面,非常好看。此外還有用蠟粉飛塵制作細小的點蝕,更有直接用針筆在銅版畫上干刻,刻出帶毛刺的線條,既有力度且又茸茸的。印畫時先涂滿版油墨再擦出,只剩下線條槽中的墨。紙要潮濕,墊上薄氈在銅版機上壓印,這樣印出的銅版畫線條流暢,畫面再襯以淡淡的顏色,就會顯得特別雅致。這些流程都要細心認真地去做,否則就會失敗。曉南先生在教課時,詳盡地闡述銅版畫發展淵源及其在世界版畫藝術中的獨特地位,對銅版畫各種技法要領與創作要求都反復講解,又耐心地親自操作示范,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耐心講解,指導學生習作,有時還手把手地幫助學生掌握好銅版畫的每一項技術。在檢查學生作業時認真到用放大鏡仔細地察看,肯定好的地方,指出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意見,既嚴格又和藹。他的一位學生楊啟鴻(后來成為國內一位很有成就的銅版畫家),當時家庭比較困難,但又特別喜愛銅版畫,總想自己找些廢舊材料制造一臺小型銅版機,曉南先生鼓勵他并盡量幫助他,告訴他銅版機的基本原理,哪些部位要特別講究質量,壓力有什么要求,怎樣做到兩邊的壓力均衡等等。他最后在曉南先生的指導和幫助下,終于完成了一臺小型銅版機的制作。這件事在學生中早已成為佳話。

    曉南先生不但是一位熱心于藝術教育事業的好教授,也是一位著名的銅版畫家。他創作的《倫敦南郊》、《建設中的新北京》、《澆鋼錠》等都是極其優秀的作品,這些作品明顯地受到著名銅版畫大師勃朗瓊的影響,強調明暗調子的對比及光的效果。同時,他把純粹西歐古老的藝術形式和中國民族藝術傳統相結合,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如《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以及木刻《萬古常青》,十分明顯地是運用中國花鳥畫的構圖和線條來創作的。另外,先生一生在中國畫、書法、銅版畫上造詣很深,可惜因“文化大革命”而丟失了許多優秀的作品。

    1961年曉南先生編著了《怎樣作銅版畫》(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1980年8月編寫了《英國勃朗瓊畫集》,并著《藝術是生活的燦爛花朵》一文,介紹藝術大師勃朗瓊的銅版畫藝術,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銅版畫事業的發展。1982年由曉南先生主持并參加的“全國三版聯展”在北京、廣州等地隆重展出,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江豐和版畫家協會主席李樺十分重視這次畫展。他們看得很認真,認為這是辦得最好的展覽。不少外賓也前來觀看。展后部分銅版畫精品被選送參加“挪威畫展”。

    1984年曉南先生由于健康原因而病退,1993年10月14日病逝于北京同仁醫院,享年八十六歲。

    綜觀曉南先生從藝六十余年,他辛勤勞作,無私奉獻,把他的全部精力獻給美術事業。在中國畫方面他繼承了徐悲鴻先生的風格,但又有自己的特色。他畫的墨荷,用濃淡不同的墨色大筆渲染荷葉,搖曳多姿,有時再加上一只飛舞的蜻蜓,顯得生氣盎然。畫的白荷,用纖細富于變化的線條勾出花瓣,略施白粉,這樣厚實潔白的花瓣姿態婀娜,暗透芳香。他畫的白梅,枝干蒼勁有力,花瓣圓點結合,淡粉略施,非常別致。傅抱石先生曾評價說:“昔查伊璜論畫曰,畫家而不善畫則空千古之闕處?熏蓋畫醒時之夢也,夢雖無理而卻有情,畫不可無理,又必不可無情是其妙處也。故非多讀書負上慧能作奇夢者不可望涯矣。曉南兄近歲多作人物花鳥,往往見新意于軌度極為難能,予嘗謂中土藝事之真諦在得生之全所謂道也。查氏數語雖近而猶未盡也。壬午大寒日記此博嘆,抱石于重慶西郊金剛坡山齋。”徐悲鴻先生在重慶時曾對一些老畫家說過“陳曉南畫的荷花不在張大千之下”的評論。由此便知曉南先生的中國畫根底之深厚。去英國學習銅版畫后,從20世紀50年代起,他全身心投入銅版畫,為新中國培養新興的銅版畫人才,至今這支隊伍已達一千多人。他的學生,現華中師范大學教授、美術系主任、湖北省美協副主席魏謙說:“一代宗師陳曉南一生學習、研究、介紹、引進、創作銅版畫藝術,是他打開了中國現代藝術通向銅版畫創作圣殿之路,在中國美術界和中國新興的銅版畫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是中國銅版畫教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其光輝業績永載史冊。”

    翻開《墨香悲秋——曉南紀念集》,我被那一篇篇生動而感人肺腑之言所打動。幾位耄耋之年的昔日同事和朋友,如廖靜文、王琦、葛一虹、馮法祀等,曉南先生昔日的學生,都懷著沉重的心情,紛紛撰寫回憶文章,深深懷念自己的師友。徐悲鴻先生的夫人廖靜文撰文中寫道:“他身材并不高大,黑黑的頭發襯著那細嫩潔白的皮膚,顯出文質彬彬的神采,那常常掛在眼角上的笑容,使人感到他是一位溫和、謙遜的人……他潔身自愛,好像一泓澄清的泉水一樣。”曉南先生的同事、原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主任馮法祀教授在《回憶陳曉南先生》一文中寫道:“陳曉南為人謙和謹慎,默默奉獻,不事張揚,身體力行,忠實地貫徹執行徐悲鴻先生的現實主義藝術道路和教育思想,為中國銅版畫創作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老友王琦(原中國美協書記、常務副主席)在懷念曉南先生一文中寫道:“我和曉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溧陽政協網 2008-2-15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巧手老翁歷時一年銅板之上雕出畫卷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