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粵鈺青銅器“馬踏飛燕”廣受關注
臺灣朋友在欣賞洛陽粵鈺青銅器有限公司制作的青銅器
游人徜徉牡丹花叢
核心提示
為期兩個月的第二屆臺灣杉林溪洛陽牡丹文化節已過去10天。剛剛過去的周末,杉林溪洛陽牡丹園花開正艷,再次迎來賞花高潮,臺灣媒體紛紛聚焦杉林溪洛陽牡丹花開盛況。此外,在該牡丹文化節期間,我市還舉行了洛陽黃氏粵鈺青銅器專題推介會,兩家臺企“牽手”洛陽粵鈺青銅器有限公司。
臺胞對粵鈺青銅器愛不釋手
西周晚期青銅器“毛公鼎”的出現讓臺胞大為驚奇,因為這件寶物可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代表西周青銅器制作最高水平。這么重量級的文物竟然被仿制得如此逼真,還能近距離把玩,讓臺灣游客十分震驚。
“太精美了!沒想到洛陽有這么精美的高仿青銅工藝品!”在第二屆臺灣杉林溪洛陽牡丹文化節洛陽黃氏粵鈺青銅器專題推介會上,一位臺北游客手持黃氏粵鈺青銅器的小擺件“馬踏飛燕”和古代酒器爵,十分驚訝。
其實,此次黃氏粵鈺青銅器專題推介會展示的產品只是該公司產品的“冰山一角”。該公司獨立設計、研發的青銅器高仿品共有7大類490多個品種,幾乎包括了夏、商、周以來出土的全部青銅器,其中不乏上百件精品,真正使人們對古代青銅器“知其名,見其形”,其文化內涵豐富、創新思想奇異,受到海內外有識之士的廣泛贊譽。
洛陽粵鈺青銅器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燁儒介紹了黃氏粵鈺青銅器的歷史、傳承及目前洛陽青銅器研究及發展現狀,并介紹了自己苦心鉆研青銅器的感人故事,打動了現場不少游客,他們紛紛要求與黃燁儒合影留念。
兩家臺企“牽手”粵鈺青銅器
經詳細推介和洽談,洛陽黃氏粵鈺青銅器專題推介會“開花結果”。杉林溪游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蘭吉爾股份有限公司先后與洛陽粵鈺青銅器有限公司達成意向性協議。洛陽黃氏粵鈺青銅器將部分青銅器作品留在杉林溪,繼續向臺灣朋友展示,杉林溪游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將作為洛陽粵鈺青銅器的臺灣總代理商,在臺灣推廣和銷售黃氏粵鈺青銅器系列產品,預計年銷售額在1500萬元左右。臺灣蘭吉爾股份有限公司將利用臺北世貿中心的展柜,向世界客商推介洛陽“寶貝”,預計年銷售額為1000萬元。
杉林溪游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瑞都說,洛陽黃氏粵鈺青銅手工藝品無論在造型、技術含量還是文化內涵上,都非常有收藏價值。許多文物老百姓只能去博物館欣賞,卻不能擁有,但青銅高仿手工藝品的出現,滿足了青銅器愛好者的愿望。此次杉林溪洛陽牡丹文化節,他看到了洛陽很多有創意、有特色的手工藝品,希望今后兩地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把好的東西分享給兩地人民。
臺灣媒體聚焦洛陽牡丹
昨日,洛陽神州牡丹園派往臺灣杉林溪洛陽牡丹園的技術骨干譚瑩介紹,最近幾日杉林溪洛陽牡丹園花開正艷,“洛陽紅”“百園紅霞”“月宮燭光”“似荷蓮”“銀紅巧對”“黑海灑金”“金閣”“金晃”“海黃”“虞姬艷妝”等品種鮮艷的花朵引來不少游客。隨著杉林溪旅游旺季的到來,前來賞花的游客量也開始穩步增長。
為啥一些牡丹的名字與洛陽有所不同?杉林溪森林生態度假園區自然教育中心館長江華章解釋,為讓更多臺灣人能了解洛陽牡丹,他們賦予部分品種牡丹花以動人的歷史故事,把文化元素植入牡丹花中,每個導游都會精心為游客講解。
此外,第二屆臺灣杉林溪洛陽牡丹文化節開幕以來,臺灣的眾多媒體也把關注的目光投向姹紫嫣紅的洛陽牡丹,大篇幅報道杉林溪洛陽牡丹花開盛況以及游客賞花情況。
3月9日,《聯合報》以《引進8000株洛陽牡丹 杉林溪更美了》為題,大篇幅報道此次牡丹文化節情況;臺灣《中國時報》以《杉林溪牡丹花 盛開到5月》為題,對洛陽牡丹加以詳細報道。臺海網、臺灣雄獅旅游網等發布了到杉林溪賞洛陽牡丹的消息。
有媒體稱,杉林溪儼然已成為臺灣規模最大的牡丹觀賞園,因為洛陽牡丹的到來讓杉林溪變得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