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工藝 >> 瀏覽相關信息

鈞瓷大師王金合、楊志,共同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繁榮發展

2014/7/18 15:59:42 點擊數: 【字體:

    鈞瓷,始于唐,盛于宋,為我國宋代五大名瓷之一,與汝、官、哥、定瓷并駕齊驅。2008年,“鈞瓷燒制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這項手藝耳鬢廝磨了半生的王金合、楊志也日漸成為家喻戶曉的鈞瓷大師。

    瓷庫中國訊  鈞瓷,始于唐,盛于宋,為我國宋代五大名瓷之一,與汝、官、哥、定瓷并駕齊驅。2008年,“鈞瓷燒制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這項手藝耳鬢廝磨了半生的王金合、楊志也日漸成為家喻戶曉的鈞瓷大師。
 
    鈞瓷燒制工藝復雜,是世界上唯一經1300度高溫生成的窯變瓷,歷來就有“十窯九不成之說”。拿“死環變活環”這門手藝來說,因為鈞瓷燒制時需要上釉,但釉會在高溫下不斷流動,活環容易崩裂或粘連,于是“死環變活環”曾經一度成為業界的技術難題。“技術工人不僅要做得好,還要做得巧,手、眼、心、腦都用上,工藝才會有突破和創新。
 
 鈞瓷大師王金合、楊志,共同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繁榮發展
 
圖:鈞窯瓷器精品花口虎頭瓶—鈞瓷禮品
 
    王金合的爐鈞,盡管業內仍有不同的聲音,但有一點是共識:人家的爐鈞有個性!其釉彩或青綠綿綿,或桃腮粉紅,或金斑盈面,或紅綠交錯。件件作品釉彩滲化,熠熠生輝,頗似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與眾多窯口的作品放在一起,不消去看底款,一眼就能清晰地辨別,這是王金合的爐鈞。
 
    王金合燒制爐鈞純屬偶然。與所有鈞瓷藝人所走的道路大致相同,王金合16歲進入當時的國營瓷廠,盡管不在鈞瓷車間,但常年的浸潤,使其對鈞瓷自有一份獨特的情感。從20世紀70年代起,王金合就與妻兄楊富州在自己家中建了座窯爐,悄悄開始了鈞窯的研燒。從小窯到大窯,從仿宋、仿清到現代鈞瓷的釉色研發,王金合做得風生水起。1989年6月,他在大窯中偶爾燒出一件名為《橄欖瓶》的鈞瓷,瓶體上色彩斑駁,詩意盎然,古樸渾厚,頗似傳統的爐鈞。就是這件色彩迥異的鈞瓷,勾起了王金合對傳統爐鈞的記憶。
 
    楊志的一生都在和制瓷打交道。51年前,剛滿14歲的楊志來到河南省禹縣陶瓷一社做工,著名鈞瓷老藝人盧廣東帶著他從拉坯、燒窯做起,從此他便把半生的心血獻給了鈞瓷。楊志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勇于創新,幾十年來為鈞瓷業做出了不少貢獻:解決了鈞瓷燒制中“死環變活環”難題,在計劃經濟時代為國家研制出“金屬模種”以節約成本。
 
    的確,楊志的作品不僅好,而且巧。他講究“型為本、釉為魂、寧整勿碎、寧簡勿繁”,創作出不少佳作。早在1984年,他便在作品《象鼻尊》中別出心裁地以兩條大象鼻子作裝飾,對傳統造型加以大膽改進。那一年,這件作品連獲國家級、省級4項大獎。此外,楊志首創性地將浮雕技術運用于鈞瓷工藝,做出華貴的《牡丹尊》。當然,最著名的還有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的《吉祥尊》。
 
    新中國的鈞瓷燒造就是從恢復爐鈞開始的。但傳統爐鈞最大的問題是,每窯只能燒成一件或若干件,且在極端火焰下燒成,成品率極低,不適宜鈞瓷的普及和推廣。后來,老藝人們逐步將爐窯改為大窯,并進行了許多革新,開啟了現代鈞瓷的新時代。而爐鈞,隨著時代的推移,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王金合相信天人合一的力量。他認為,鈞瓷瓷器美麗的色彩就是自然造化與藝人努力的結晶。而他的努力,是要用大窯燒出小爐的效果,用煤燒出炭燒的效果。王金合在窯爐上改結構,在釉料上改配比,在燒成上尋規律,歷經磨礪,終成正果。
 
    對于鈞瓷的發展前景,楊志也很有信心,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希望:“據我了解,現在有些鈞瓷手藝人的生活狀況不是很好,希望各級政府能落實好國家的各項政策,扶持一些傳承人,同時對文化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方面的優惠,大家共同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繁榮發展。”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瓷庫中國(2012-12-0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