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農忙時照料農田的莊稼,農閑時做柳編,一年下來,也有近5萬元的收入。”昨日,在信陽固始縣豐港鄉,今年48歲的編織戶湯孝明邊做柳編邊說。目前,固始逐步成為全國三大柳編出口基地之一,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左右。2013年,柳編產品生產能力4000萬套(件),銷售收入30多億元,出口創匯8000萬美元。
當日下午,筆者來到固始縣豐港鄉時,只見村里的老老少少正圍坐在一起,邊聊天邊做柳編,家家戶戶門前屋后擺滿了各種工藝精美的柳編制品。“我們只負責提供產品,產品完工后,公司會統一來收貨。”一名村民告訴筆者。
在潘莊村,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告訴筆者,關于柳編,豐港鄉還流行著一個民間傳說。傳說在七八百年前,是明太祖朱元璋教會了當地群眾插柳,并編織各種生活用品,由此成了當地群眾的一項手工活。明清及民國時期固始縣沿淮河灘涂地區是全省的最低點,由于地勢低洼,十年九澇,洪水過后莊稼顆粒無收,不適宜糧油等農作物生產,特別適宜柳條生長繁衍。
“柳編生產,不用油、少用電,不污染,節能源,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能干。”固始縣柳編產業協會會長、剛剛入圍2013年度河南十大“三農”新聞人物的河南華豐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馬國軍說。他們公司是瑞典宜家(IKEA)家居華中地區唯一柳編家具供貨商。此前的2013年圣誕節前,一家美國家具采購商僅僅一種“柳編休閑椅”便訂購了40個集裝箱。
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分散加工、統一銷售,帶動沿淮鄉鎮3萬多戶、12萬人從事柳編加工貿易,整個柳編產業鏈就業人數近16萬人,每年為當地增收30多億元。
固始縣因地制宜,大力扶持發展柳條基地,引導農民開發適宜外銷柳編工藝制品,支持出口型柳編工藝品生產。2013年全縣柳條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年產柳條9500萬公斤,從事柳編生產、加工、貿易人員10多萬人,加種植、運輸、服務等,整個從事柳編生產的產業鏈就業人員近20萬人。(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