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讓鬼谷子文化走向世界(2)

2013/8/5 10:06:45 點擊數: 【字體:



                                                    云夢山“中華第一古軍校”系列之二 
                                                              兵家七國才出一門
                                                              大河報記者 李紅軍 
  
    久久地站在鬼谷洞里,感受著流泉和寧靜,心在那一刻變得分外超然,仿佛靈魂出竅,飄飄地游走在群山之間,游走在繁華鬧市。

  山無聲,并非無聲,它的聲音是被一種靜吸納了;奇的是鬧市也無聲,出了竅的魂游走在熱鬧的街道,只看見人來人往,就像剪紙靜靜貼附在幕布上。

  置身世外,能夠看得清人生的輕于重、大與;走進世內,感受到的只是一己的悲與歡。

  有那么一刻,我似乎感受到了鬼谷子。

  這委實是一個卓絕的人,一個卓絕的人生。

  他的一生,永遠都超然世外,但又無時不在人世之中;他無時不在人世弄潮,但卻分明寄居深山。

  這就是鬼谷子。

  當我回過頭來,當我穿越時空,在歷史的每一處仔細打磨,我乍然愣怔了:七國紛爭,多像鬼谷子一人的戰爭。

    ◆孫龐兵爭

  當我們翻閱歷史,尤其是翻閱戰國史的時候,有一段歷史是讓我們無比心痛的,這就是孫臏和龐涓的紛爭。

  作為同門師兄,兩個人如此勢不兩立,天下罕見。

  龐涓離開鬼谷子以后,來到了魏國。他先到了相國王錯家,與王錯大談兵法。王錯很感興趣,就把他推薦給魏惠王。龐涓入朝的時候,正趕上魏王用膳,庖人送上來一只蒸羊。龐涓心里很高興,因為先生說過:遇羊而榮。魏王問龐涓有什么學問。龐涓說: “臣就學于鬼谷子,凡是用兵的方法,臣都學得很精通。”隨后將所學傾囊倒出。

  龐涓取得魏王的信任,被委任為元帥兼軍師。他開始練兵習武,逐漸侵略衛、宋等小國家,屢建戰功。宋、魯、衛、鄭等小國懾于魏國的壓迫,不得不來朝拜魏王。后來龐涓又帶領魏軍,打敗了入侵的齊軍,從此名聲大振。

  龐涓在魏國站穩了腳跟,但他卻忘了和師兄孫臏的約定,沒有向魏王推薦孫臏。在鬼谷子處求學的時候,先生經常出題考他倆,絕大多數,龐涓都沒有考過孫臏,他知道孫臏的才能比自己高明,所以如果孫臏也出山來到魏國,那么他龐涓出生入死得到的名望就會在孫臏的才氣面前黯然失色。可使他意想不到的是,先生的老友墨翟卻向魏王推薦了孫臏。龐涓一看瞞是瞞不住了,只好修書一封,由魏王的特使送給孫臏,心想:等孫臏來了以后,再想辦法壓抑他的才能就是了。

  孫臏見到了龐涓的信,立刻來到了魏國,住在龐涓的元帥府。孫臏呆在身邊,終究對龐涓是個威脅,于是,他開始設計陷害孫臏。

  半年以后,龐涓陰謀得逞,魏王以“私通外國”之罪,將孫臏的兩個膝蓋骨生生挖出,又在孫臏的臉上刻上“私通外國”四個字,用墨涂上。

  當孫臏了解到自己所受髕刑乃是龐涓所為時,就以“詐瘋魔”裝瘋賣傻,最終擺脫了龐涓,來到齊國,受到齊王重用。

  不多久,魏國為了報中山之仇,在龐涓的帶領下攻打邯鄲,邯鄲守將連戰皆敗,趙成侯向齊國求救,表示愿獻出中山地區。齊王心動了,想拜孫臏為大將領軍出征。孫臏推辭說:“我是受過刑罰的人,如為大將,必為他人恥笑,不如以田忌為將,我暗中相助,敢不效犬馬之力。”

  齊王大喜,就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領軍解邯鄲之圍。

  在這次交鋒中,齊軍不僅解了邯鄲之圍,還讓魏軍損失慘重。

  后來,龐涓趁齊國辭退田忌和孫臏之機,橫行列國,起兵伐韓。齊國又起用田忌和孫臏,依然采用圍魏救趙的計策,將魏國的軍隊引回魏境。又用減灶之計,將魏軍吸引至馬陵道附近地區,并在馬陵道的深谷中設下埋伏,只等魏軍前來,就地全殲。

  孫臏命人將山谷中的樹全部伐倒,只留下正中一棵,刮去樹皮,寫上“龐涓死于樹下”幾個字。夜間,魏軍到達。龐涓好奇心強,要看清樹上所書何字,命人點亮火把。霎時,齊軍萬箭齊發,龐涓被射成刺猬。

  是役過后,孫臏也淡泊名利,重回云夢山,陪老師鬼谷子隱居。

  ◆蘇秦合縱與張儀連橫

  我國有“三教九流”之說,其中一派叫做“縱橫家”。

  戰國時代,所謂的“縱橫家”,實際指的就是蘇秦、張儀。而兩個人都是“鬼谷子”的門生,施展“合縱”、“連橫”之術,將戰國晚期各諸侯及天下形勢掌握于股掌之中。太史公司馬遷曾經評價二人,“此兩人真傾危之士!”

  “合縱”之祖——蘇秦,字季子,東周洛邑(今河南洛陽東)人氏,年幼之時,曾與張儀拜鬼谷先生為師,但學成之后并沒有被列國錄用,蘇秦就回到故里,頭懸梁、錐刺股(因此事留下了“懸梁刺股”的佳話),刻苦攻讀有關兵法、醫學、經濟和法令等方面的書籍,對當時各國的具體形勢作了充分的研究。經過反復思考,蘇秦初步形成了一個促成六國結盟以共同對抗秦國的戰略思想,即“合縱”。

  出于對自己新戰略思想的自信,蘇秦再次離開家鄉,到各國游說。他這一去,改變了中國的歷史。

  辭別故鄉的蘇秦首先來到相對來說最為弱小的燕國。晉見燕文侯時,他陳述了燕與別的國家結盟的必要性:燕之所以能夠安樂無事,不受到強秦的侵犯,是因為南面有趙國作屏障。秦要攻燕,必須經過趙而跋涉千里,趙要攻燕,不需百里即抵燕都。趙國之所以不攻打燕國,全因為強秦在后面牽制,而燕卻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與趙國結盟,共同抵抗強秦,防患于未然。所謂“夫不憂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計無過于此者”。于是,蘇秦建議燕文侯先與趙國結好,然后再與其他各國聯盟抗秦,這樣,燕國就可保安全。他出色的口才和一語中的的言論打動了燕文侯的心,于是燕文侯拿出車馬金帛助他去趙國游說。

  蘇秦來到趙國之后,便以燕國使者的身份晉見趙侯。他向趙肅侯指出,秦國強大,早就有入侵中原之念。憑各國的實力,都難以單獨抵抗強秦,如若各國都爭相討好秦國,將來勢必被秦國各個擊破。若各國聯合,則“地五倍、兵十倍于秦”,攻一國而各國援助,則秦雖強,亦不敢輕舉妄動,各國亦可相安無事。因此,蘇秦請趙侯出面倡議六國合縱抗秦。趙侯當即就采納了他的建議,并且拜蘇秦為相國,派他去游說各國,以訂立合縱盟約。蘇秦遂又以趙國使者的身份,去其余各國曉以利害,并成功地得到各國君主的贊同。回到趙國之后,被封為武安君。至此,蘇秦可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單憑自己那三寸不爛之舌,竟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六國同盟。

  不久之后,六國國君于趙國洹水(今河南境內)之上,歃血為盟,合縱抗秦。封蘇秦為“縱約長”,掛六國相印。并派人將六國盟約之事向秦國通報。自此之后,秦國竟有十五年之久不敢越函谷關“雷池”半步。

  “連橫之父”——張儀,是蘇秦的同窗好友,出道較蘇秦稍晚,也沒有像蘇秦那樣先“碰釘子”,相對來說,仕途比較順利。傳說蘇秦掛六國相印之后,張儀去見蘇秦,要求與之共事。蘇秦言道,你我才能相當,現在我已掛六國相印,你來投靠,必然不會受到重用,再說,我二人若是幫助六國滅秦,必將因為功勞太大而被別人嫉妒。現在你應當去投靠秦國,與我的“合縱”相對。

  在蘇秦掛六國相印之后,張儀西去投秦,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頗有政績。

  公元前328年,張儀正式出任秦相,開始實行“連橫”戰略。他與秦王商定,由自己先去魏國任相,設法使魏國首先背離合縱之約,與秦國結好。到魏國之后,他向魏王指出,就算是親兄弟,也尚會爭奪財產,更何況六國各有“計謀”,同盟不可能長久。魏國處于各國包圍之中,地勢平坦,無險可守,只有依靠秦國,才能保證安全。但是魏王并沒有采納他的建議,于是張儀暗告秦王發兵攻魏。在他軟硬兼施、打拉結合的策略下,魏王終于背棄合縱之約,轉與秦國結盟。

  張儀回到秦國之后,又主動向秦王要求出使楚國,以拆散齊、楚聯盟。晉見楚王時,他說道,當今七雄之中,以秦、楚、齊最為強大,三者之中,又以秦國最強,齊、楚兩國相當。如果楚國與秦國聯盟,則楚國就比齊國強大;反之,如果齊國先與秦國聯盟,則齊國就比楚國強大。所以,楚國最好的出路就是與秦聯盟。他又許諾在楚國與齊國斷交、同秦國結盟之后,秦國會把商于之地六百余里歸還楚國。楚王被眼前的利益所動,不顧眾大臣的反對,授張儀相印,與齊國斷交,并且派一名將軍隨張儀回秦國取回商于之地。誰知張儀回秦之后,佯裝摔傷腳,3個月不露面。楚王得知后,竟以為是因為自己與齊國絕交不夠,于是又派人到齊國大罵齊王,齊王大怒遂決定與秦結盟。這時,張儀告訴隨行的楚國將領,自己答應楚王的,不是六百里商于之地,而是自己的奉邑六里。楚王得知此事大怒,起兵十萬攻秦,卻被齊、秦聯軍擊敗,折兵八萬!并被秦國奪走丹陽、漢中之地。楚王不甘失敗,又調舉國之兵攻秦,再次大敗,只好再割兩座城池與秦國講和。秦王提出用商于之地換取楚國黔中之地,楚王竟然答復,只要得到張儀并親自誅之,愿將黔中之地奉送。張儀不顧個人安危,只身赴楚,買通寵臣靳尚和夫人鄭袖,使楚王改變了對自己的態度。之后,他向楚王提出,他可以向秦王建議不要黔中之地,兩國太子互為人質,永結親盟。楚王對此十分高興。就這樣,齊楚兩國也背離了“合縱”與秦國結盟。

  張儀回秦之后,馬上又出使其余幾國,使他們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他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秦惠文王死后,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

  瓦解了蘇秦生前所創的六國合縱,在他死后,雖然六國背離連橫恢復合縱的情況,但是已無法持久。應該說,是張儀的連橫之術最終成就了后來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曠世業績。

  站在鬼谷洞前,穿越戰國那個久遠的時空,我感到一種無法把捉的力量。

  我總以為,那個時代其實就是鬼谷子的時代,當他創造了自己的軍事思想時,也創造了相對矛盾的兩個存在,讓他們在相對矛盾的變化中生存,當他創造了自己的縱橫之術時,他又造就了兩個互為矛盾的同門師兄弟,讓他們為不同的謀略而戰。
  站在所有戰爭和爭吵、游說背后的,是鬼谷子,一個隱居深山的、在泉水丁東和鳥語蟲唱里寧靜思索的鬼谷子。

                                                             云夢山“中華第一古軍校”系列之三 
                                                                   《鬼谷子》的應用價值
                                                                      大河報記者 李紅軍 
   
    《鬼谷子》的軍事謀略與外交

  戰爭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戰役卻只有輸贏之別。

  如何打贏戰役,鬼谷子的最大法寶是“揣測與謀略”。

  鬼谷子主張,不管是君主統治百姓、量材用人,還是軍事家統兵打仗、外交家游說諸侯,在開始行動之前,都要進行揣測。在揣測的基礎上,與事實相對應,進行有分析、有目的的謀略,然后有針對性地實施。

  鬼谷子主張,縱橫游說,用兵打仗,揣測和謀略是從宏觀上控制人和軍隊,但要使被游說之人信服和使軍隊取得勝利,領導者必須善于決策和具有高超的實際本領。這種本領,鬼谷子稱為“術”。而這種“術”又分為幾類——

  捭闔術。鬼谷子認為陰陽、開合、捭闔是命名萬物生死存亡的大道理,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捭闔術就是要掌握這種客觀規律,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按照對方的賢智、驍勇等情況,“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

  反應術。鬼谷子認為在軍事中,要善于掌握敵方的情況,從而根據不同變化采取不同的措施,并以靜制動,達到“張網而取獸”的目的,反應術中運用一些小的術謀,即給對方小的利益,誘取大的成果。

  飛鉗術。鬼谷子認為,只有了解對方的心理,才能誘導對方跟著自己走。首先給對方以肯定和推崇,然后誘入自己的圈套。

  雄辯術?v橫家的主要活動是游說,在外交辭令上,必須重視講話的技藝,鬼谷子的雄辯術,主張研究說服的對象,見什么人說什么話。

  專家認為,戰國是一個群雄爭霸,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的過渡時期,圣人對歷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對當時外交技巧的運用,是國家存在和強盛的條件之一,當今世界,國際之間的斗爭縱橫交織,非凡激烈,這種局面與戰國時代不無相似,中國縱橫家的智慧在當今該有使用價值。外交是國家與國家的交往,甚至是戰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法國軍事家拿破侖一生指揮了50多個戰役,有30多次是以少打多的,我國解放戰爭的勝利,也是在處于劣勢的情況下,取得了一場又一場勝利。

  這就是謀略的作用。

  鬼谷子說:“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始終,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聯焉,而守司其門戶。”

  鬼谷子謀略強調事物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關鍵是要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弄清對方的能力,比較對方的長處和短處,這是一種軍事的辯證法。毛澤東的軍事思想也體現了這樣的一種“謀略”,“以劣擊眾,以劣勢對優勢而獲勝,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優勢和主動,向著敵人局部的劣勢和被動,一點而勝,再及其余,各個擊破,全局因而轉成了優勢,轉成了主動”。

  鬼谷子曰:“以實取虛,以有取無,若以錙稱銖。”這與毛澤東“先揀軟的打,并根據殲滅對象恰當地確定集中兵力的程度”的軍事觀點也是相一致的。

  實際上,現實社會里,鬼谷子的謀略已經無處不在,利用鬼谷子的雄辯術,可以改善談判環境,利用鬼谷子的揣摩術,有利于對方吐露真情,運用鬼谷子忤合術,有利于幫助確定進退去路,而運用鬼谷子飛鉗術,可以取得談判上的主動權。

  《鬼谷子》的現代管理學價值

  日本人大橋武夫,二戰后成為東洋精工鐘表公司的重建人,當他讀到《鬼谷子》時,立即把鬼谷子的智謀用于企業管理與經營活動,寫出了“大橋派鬼谷子”——《鬼谷子與經營謀略》一書,正是得益于鬼谷子的智慧,大橋武夫等企業家在競爭中出奇制勝。而整個日本在世界經濟中一直處于主動地位,可以說曾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鬼谷子的智謀。

  《鬼谷子》一書特別強調在管理中要“審時度勢”,把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只有這樣,作為君主才能稱得上開明君主,作為謀士才是聰明的謀士,其計謀也才能為君主所用。

  鬼谷子曰:“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量權不審,不知強弱輕重之稱。”這里提到的“量權”,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情報。從情報而獲得的知識、數據、文件、素材和各種資料,都是做出決策所絕對不可少的根據。

  鬼谷子接著說:“何謂量權?曰:度于大小,謀于眾寡……”他認為善于統治天下的人,必然衡量各方面的輕重,揣摩諸侯的實情。如果對形勢分析不全面,就不可能了解諸侯力量的強弱虛實;如果揣摩諸侯的實情不夠全面,就不可能掌握事物暗中變化的征兆。

  所謂“量權”,就是測量尺寸大小;謀劃數量多少;稱驗財貨有無;估量人口多少和貧富;分辨地勢險要;判斷各方的謀略誰長誰短;分析君臣親疏關系;考慮謀士的智慧;觀察天時禍福;比較與諸侯的關系,測驗民心的離叛或親附的變化,預測反叛事件等等。

  這是一個放到現在都非常完善科學的情報體系,讓人嘆服。

  鬼谷子說:“故觀蜎飛蠕動,無不有利害,可以生事。”也就是說不要放過任何小事,連小飛蟲、小爬蟲的活動,都可能意味著極大的消息。這種情報的來源,既簡單,又廉價,不必興師動眾,人家也無法防范。有許多時候,只要你肯問,人家不知不覺、自告奮勇地就提供了情報。

  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利用了鬼谷子的這個科學。他最大的成功秘訣之一,就是從不拒絕與任何人交談。他的員工、他的朋友,甚至素不相識的路人,他從不放棄機會和他們“聊幾句”。既顯得他平易近人,沒有架子,又顯得他和善仁慈,關心疾苦。其實,他在做廉價而正確的情報工作。他說,他的許多改進的構想和新鮮的主意,都是在與人交談中“談來的”。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的總裁卡爾森,使聯航起死回生的妙招,就是不坐在辦公大樓樓頂的大辦公室里“辦公”,而是常常一有空就隨便搭著航班,一邊飛,一邊和服務員“隨便談談”,和乘客“隨便談談”,于是他把醫治聯航致命傷的靈丹妙藥都“談”到手了。一邊就拼命改。不到一年,聯航就一躍而居全國第一,聲望至今不衰。

  鬼谷子說:“經起秋毫之末,揮之于泰山之本。”也就是說凡事開始之時,都是極其細微,不為人所注意,可是發展起來,泰山也壓不住。蜎飛蠕動,都有它們本身的利與害的動機。就因為它們要趨利避害,所以才飛才動。天下事物絕無沒有緣故的動或靜。又由于它們的飛和動,牽動了別人的利與害。別人又牽動別人,反復間,不知牽動了幾許。所以,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比別人都敏銳,能見微知著。何以他能見微知著?因為他絕不放過任何值得懷疑的小動靜。

  如果一個人懷疑一件事情而不去探尋它,那么他一定精神上有問題。一點兒也不懷疑,肯定是個傻瓜。懷疑一件事情就去探尋求證,求得結果以后,仍有懷疑的繼續求證,不應該懷疑的立即放棄,就是優秀的領導者。而一個優秀領導之所以成為優秀的領導,就離不開情報。懷疑引進情報,情報消除懷疑。如果所懷疑的經過求證,而證實了所懷疑的是事實,就立即應該采取行動,以收立即制止、不使矛盾擴大之效。鬼谷子稱這種狀態為“抵而塞之”。

  如一個大國侵略一個小國,并企圖轄制它。但這個小國為了抵制侵略,而把另外一個大國卷入沖突之中,給這個大國許多可能的好處。由于這個大國的介入,給予侵略的大國許多滯礙難處。同時,由于侵略的非正義性,引起世界其他國家對侵略者的非難,并給予這小國許多道義上的支持和援助。

  一般來說,進行思考與擬訂方案者,大多是參謀者的作業。幕僚們絞盡腦汁,擬出方案,以供領導者選擇施行。鬼谷子說:“審得其情,乃立三儀。三儀者,曰上,曰中,曰下。參以立焉以生計。”參謀作業,擬訂方案,參考各種可能情勢,同時應該擬出上、中、下三策,就是一個主要方案,兩個準備方案。

  鬼谷子還強調賞罰分明,但他認為賞罰不可以隨意,要有一定的標準,一定的原則,“用賞貴信,用刑貴正。賞賜貴信,必驗耳目之所見聞,其所不見聞者,莫不暗化矣。”君主通過賞罰為自己樹立起一個講究信用、公正無私的高大形象,從而可以使更多的有識之士投到自己麾下。

  另外,鬼谷子特別強調管理中主動性的重要性,“事貴制人,而不貴制于人,制人者,握權也;見制于人者,制命也”。

  中國歷史一再證明:智囊決策是成功決策取之不盡的源泉。興周八百年的姜尚,興漢四百年的張良,眾所周知的諸葛亮,他們都充分說明了智囊人物的極端重要性。

  換句話說,也就是謀略在歷史中一定程度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這或許就是《鬼谷子》給人們的啟示。

            [大河報  2004-09-08]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鶴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網(2013-08-0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