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龍年話龍:龍之形(中)

2013/8/9 14:18:20 點擊數: 【字體:


  進入文明社會,人們對于龍的崇拜心理,還有龍所具備的通天入地、呼風喚雨等超自然能力,決定了龍必然被執掌王權者所利用,成為他們維護政權的工具。每當帝王出生、王朝更替,當權者都要想方設法與龍發生關聯,以顯示其血統的高貴、王權的正統。

  民間傳說,秦始皇曾夜夢巨龍用肉體擋住來犯之敵,驚醒后方知那龍就是自己。《史記·高祖本紀》中則記載,漢高祖劉邦的母親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這樣,漢高祖劉邦就是“真龍天子“,代表上天來統治萬民。皇帝是真龍天子,與其相關的一切,也都得以神化,“龍體”、“龍顏”、“龍袍”、“龍椅”、“龍子”……被統治者神化了的龍,高貴、神秘、霸氣,成為皇權的象征。

  先民創造龍,很大程度上出于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人們祈求龍能給自己帶來吉祥如意、美滿幸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與鳳凰、麒麟、神龜并稱為“四瑞獸”。《史記·封禪書》上載:“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夏得木德,青龍止于郊,草木暢茂……”龍的出現,預示吉祥福瑞。因此,自古至今,中國老百姓喜歡龍,景仰龍,龍在民間,始終煥發著勃勃生機和活力。

  全國很多地區都有的“舞龍”和“龍舟賽”活動,最能體現老百姓對于龍的喜愛。舞龍活動最早可能產生于神農氏時期的祈雨儀式,后逐漸發展成一項民間娛樂活動,大多在春節、元宵節時出現。舞龍表演時,長龍瞋目振鱗,斗志昂揚,舞動的是一種蓬勃向上的氣勢。端午節,在江南水鄉經常舉行的“龍舟賽”,百舟競發,一往無前,也很能體現龍的神韻和氣勢。

  老百姓喜歡龍,很多動植物也被冠以帶“龍”的名字,如民間將蛇稱為“小龍”,蜈蚣稱為“天龍”,蚯蚓稱為“地龍”等;帶“龍”字的植物也很多,有龍爪槐、龍須草、龍舌蘭、龍爪花等;人們生活中食用的物品,有龍蝦、龍須面、龍眼、龍井茶等,也與龍有關。

  中國傳統文化中,包含諸多與龍有關的內容。

  與龍有關的成語有:龍鳳呈祥、生龍活虎、龍馬精神、筆走龍蛇、龍肝豹胎、畫龍點睛……不勝枚舉。

  關于龍的對聯更多。新中國成立后,齊白石先生贈給毛主席一副對聯“海為龍世界,云是鶴家鄉”;安徽六安關帝廟里有一副對聯“兄玄德弟翼德仇孟德,德兄德弟同攻魏;師臥龍友子龍恩元龍,龍師龍友共興劉”,該聯上下聯中采用了三國時劉備、張飛、曹操、諸葛亮、趙云、陳登的字號,十分巧妙。另外,詩歌、書法、繪畫、雕刻等其他文學藝術形式中,涉及龍的作品也不計其數。

  在社會生活中廣泛存在的龍的形象,充實和豐富著龍的內涵,也積淀、形成了炎黃子孫共同的精神根基。(馬繼遠)(原標題:龍年話龍:龍之形(中))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洛陽日報(2012-02-0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開封網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土特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