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南召“云彩燈”亟須后來人

2013/12/9 15:25:26 點擊數: 【字體:


    “朵云、片云、五彩云、云后雨、雨后龍,標志著大自然的豐收。”這是1955年,南召縣云陽鎮云彩燈赴京參加全國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會演后,周恩來總理為它專門題寫的贊語。如今,這門在當地傳承300余年的民間藝術,在其發源地南召縣大關村村民的努力恢復下,又一次綻放異彩。

    云彩彩燈舞是清朝乾隆十五年,由南召縣云陽鎮的褚方昌(1750年生)引進改編的。當時,褚方昌在汝寧府任訓導職,不久回歸故里賦閑在家。他根據所熟悉的宮廷舞蹈,編排了云彩燈舞,組織家族子弟,在褚家祠堂排練后,于當年元宵節走上街頭為鄉鄰獻藝,深得云陽群眾的喜愛。從此,云彩燈舞便在該鎮扎下了根,一代一代流傳下來。 

    云彩燈最早是用桐木做成云朵狀燈框,外面糊上白紙,里邊裝點蠟燭,舞時燈光流動,熠熠生輝。1980年,著名云彩燈傳人張富來對云彩燈進行了改進,用白綢子飾面,彩繪龍頭、龍身、龍爪及各種花卉圖案,內裝電池和燈泡,提高了舞蹈的實用性和觀賞性。樂曲也由原來的簫和笛,增加了鑼、鼓、二胡、嗩吶等,增強了藝術感染力。其子張軒又于1999年再次對云彩燈舞表演進行改進,由原來參演的4男4女16盞燈,擴展到8男8女32盞燈,使舞蹈陣容更強大。其表演形式是每人手執兩燈,初上場以小橫步至臺前,相繼作順燈(轉圓圈)、揭地皮、單折、雙折、單折帶、雙折帶、滿折、盤龍(正龍、倒龍)對蓮、里五花、外五花等隊形畫面,以形容云的動蕩,由輕輕飄動到激烈飛行,表演時“見燈不見人”,在黑暗的背景中,只見云彩燈在人手中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舞動,隨著隊形變換,彩燈隨著節奏上下顫動,閃爍明滅。該舞寓意祥瑞,云彩燈外形為云,連貫起來成為龍在云中騰挪翻卷的意象,且在表演最后能組成“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字樣。

    1952年,經南召縣有關部門推薦,云彩燈舞參加了南陽地區民間舞蹈匯演,被評為優秀民間舞蹈。之后,和南陽大調曲一起,參加了首屆河南省民間曲藝舞蹈匯演,轟動了省城。同年,又參加了中南地區民間舞蹈匯演,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盛贊。1955年2月,云彩燈舞作為我省民間藝術精粹參加了全國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觀摩演出大會,帶著芬芳鄉土氣息的表演,深深地打動了觀看表演的周恩來總理。演出后周恩來總理接見云彩燈舞參演人員時,情不自禁地贊賞道:“朵云、片云、五彩云、云后雨、雨后龍,標志著大自然的豐收。”此次演出云彩燈舞被評為全國優秀民族民間舞蹈。從此,云彩燈舞聲譽鵲起,被全國各地邀請進行表演。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各種原因,云陽大關云彩燈舞表演一度停滯。其后,隨著老藝人相繼離世,這門藝術一度面臨失傳的危險。
 
    云彩燈舞的第六代傳承人是現年60歲的張軒老人,其家可謂是云彩燈表演世家。其父張富來曾對云彩燈的弘揚、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受父親的影響,他自小就喜愛云彩燈。父親去世后,他便成了大關村云彩燈舞的“頭只燈”,其家族中叔娘、堂弟、妯娌和兒子等9人,均是云彩燈舞的主要演員。

    當談及云彩燈的現狀和發展時,老人在高興激動之余,顯得憂心忡忡:現在云彩燈表演只剩俺們大關一班人,僅有30多人。大部分藝人都年事已高,最小的演員也30多歲。云彩燈演出都是公益性娛樂活動,從排練到演出,沒有報酬,全是義務。不但掙不來錢,還耽誤大家掙錢。現今不少人都忙于經商、外出打工,大規模培養演員、組織演出比較困難。這種藝術形式能發展到現在,全憑一群老藝人對云彩燈的一腔熱愛和神圣責任。

    張軒老人憧憬著自己的夢想,動情地說:“云彩燈是全國僅存的優秀民間舞蹈,這么好的玩意兒,不但不能在俺手中失傳,還得把它發揚光大。我不斷地琢磨著對云彩燈舞演出形式進行改進,走市場化路子,在市場競爭中繁榮。俺還盼望著它能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
                 
    為了使云彩燈這一優秀民間舞蹈得到有效傳承,南召縣文化局對云彩燈進行了挖掘整理。2008年被收錄為南陽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09年成功收錄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記者:吳正偉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時間:2012年6月13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