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在輝縣趙固揭牌
2013/12/10 14:58:0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11月11日,輝縣市趙固鄉文化站。宋莊村農民劉振國提筆蘸墨,在宣紙上寫下了“惠風和暢”四個楷體大字,意猶未盡又寫了一幅隸體的杜牧《山行》。
當日上午趙固鄉舉行中國文化藝術(書畫)之鄉揭牌儀式暨第九屆書畫展開幕式,趙振國是趙固書畫協會會員。
耕田以養家糊口,耕作之余讀詩書、習禮儀,就是所謂的“耕讀傳家”,輝縣市趙固鄉榮獲中國民間文化(書畫)之鄉,無疑就是這一傳統在新時期結出的傳承之花。
趙固有著悠久的書畫傳統,早在春秋趙國時期,這里就有了書畫文明蹤跡。上世紀50年代初,趙固出土的一件“銅鑒花紋”器物上,刻有人物、動物、植物、建筑物等上百個圖形,構成了一幅狩獵、捕魚、種植、放牧、手工業、建筑業等生產、生活的組合畫圖,這件文物是趙固過發現的最早的藝術品,也被視為趙固書畫的象征。
明清時期,趙固出現了最原始的書畫協會和書畫展示形式,到了清末民初,趙固書畫出現了一個比較活躍的局面。新中國誕生后,新一代書畫家把趙固書畫事業推向了新的高潮,改革開放后,當地黨委政府更是大力推動書畫事業發展,制定了書畫事業發展長遠規劃,30年來趙固鄉舉辦了9次書畫展覽,培養出一支藝術素質較好的書畫隊伍。
2003年趙固鄉被省文化廳命名為“河南省農民間藝術書畫之鄉”,2008年又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書畫)之鄉”。
在文化站二樓展廳,記者又看到了劉振國的作品,是鄭板橋的家書,“欲養鳥莫如多種樹,使繞屋數百株,扶疏茂密,為鳥國鳥家,將旦時睡夢初醒,尚展轉在被,聽一片啁啾,如云門咸池之奏……”字為小字行楷,與“家和萬事興”相比,又是一種韻味。
趙固鄉文化站站長吉財廣介紹,趙固書畫協會現有會員150多人,年長的有80多歲,年幼的才七八歲,會員中有兄弟、姐妹、父子。趙固書畫協會的總顧問楊文中工畫,馬龍書畫兼善,他們在培育新秀方面付出了許多心血,書畫新人輩出,人稱“楊家將”、“馬家軍”。 記者:焦亮(原標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在輝縣趙固揭牌)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大河新鄉網 時間:2010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