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梨園戲《丁蘭刻木》在福建泉州梨園古典劇院首演。 蘇巧鳳 攝
中新網泉州12月6日電 (蘇巧鳳)新編梨園戲《丁蘭刻木》近日在福建泉州梨園古典劇院首演。《丁蘭刻木》取材于中國古代“二十四孝”中的“刻木事親”,編劇為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的“80后”新人謝子丑,導演為中國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張銘榮。
啟用年輕編劇和邀請昆劇著名導演,是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為古老梨園戲注入新活力做出的新嘗試。
梨園戲源于宋元時期,植根于歷史文化名城泉州,距今已有著800多年的歷史。它較完整地保存了古典戲曲尤其是宋元南戲的諸多文學、演出形態,其劇本文學、音樂唱腔、表演科范在中國戲曲藝術長廊中,獨具一格,在海內外享有“古南戲活化石”的盛譽。
為了培養年輕編劇,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勇于納新。2008年5月,從福建師范大學畢業的謝子丑正式進入劇團工作。2010年底,謝子丑拿出了《丁蘭刻木》劇本的第一稿,參加去年福建劇本評選,拿下“優秀劇本獎”。今年年初,該劇被劇團敲定作為重要劇目參加省市戲劇會演。
謝子丑說,完成首場公演只是邁出的第一步。作為新人,他計劃每年整理一出傳統劇目的劇本,并創作一出新戲,這是他為自己訂立的工作計劃。
而此次擔任梨園戲《丁蘭刻木》導演的,是來自上海昆劇團的著名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張銘榮。他表示,古老藝術的背后有著共同的特點,這次執導,也是代表昆劇向更古老的劇種學習,兩者互相借鑒。
《丁蘭刻木》劇情主要為:漢代沁陽人丁蘭與妻婁氏,不孝其母崔氏,假奉茶湯。下田時,經土地神發雷指點,才領悟到自己的不孝罪過。旋即回家向母親懺悔,于中途折下梨木一枝,欲做成拐杖以表孝意。誰知其母誤會,失足落水而死,尋不見尸,唯有梨木一段。丁蘭悔恨無極,刻木思親。其妻嬌蠻,故意毀壞木像,丁蘭一氣之下將妻逐出家門。后經亡母托夢,一家在江邊相會。丁蘭夫婦真奉茶湯,無奈已是陰陽兩隔,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