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由于銅在高溫下的揮發作用,工藝上較難控制,燒制出色澤質量好的制品更為不易,所以以銅為著色劑的鈞窯瓷器歷來都被視為珍品。相傳民國時上海大收藏家潘子良曾有葵花式花盆殘片標本,有人出過高價買去當作寶石鑲嵌戒指。近來也曾在古玩市場見到有民國時期制作的掛屏和座屏,中間鑲有宋、元時期的鈞瓷殘片,一般為天藍釉帶紫紅斑,國內的收購價一般為單件數千元,但遇到的機會已不多見。這種以帶有紫紅窯變斑的鈞瓷殘片做裝飾物的出現,更為直接地說明了鈞瓷窯變釉的燒制不易及其彌足珍貴。 鈞窯瓷器豐富多彩的銅紅窯變釉的成功燒制,徹底改變了以往青釉類瓷器一覽無余的單色格局,極大地豐富了陶瓷裝飾的內容,并為以后中國陶瓷裝飾藝術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在中國青瓷發展的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受鈞窯瓷器銅紅釉制作工藝的影響和啟發,南方地區的許多名窯在元、明、清時期相繼生產出了高質量的名貴銅紅釉,如元代的釉里紅,明清時期著名的寶石紅、霽紅(祭紅)、郎窯紅、美人醉等新品種。雖然其色調和風格因胎釉成份,燒成溫度和氣氛以及施釉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不能就此否認鈞窯銅紅釉的成功運用對其產生的深刻影響和積極作用。(原標題:鈞瓷的價值)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