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長伴緱山

2013/6/24 9:15:36 點擊數: 【字體:

   
    緱山,又名緱氏山,緱嶺,當地人稱之謂廟坡,位于洛陽市偃師南40里的府店鎮。一座高僅300多米的小孤山,卻聞名遐邇,聲播華夏。

    相傳西王母在此修道,因其姓緱,山因以得名。后有東周靈王太子晉控鶴升仙的傳說,使得緱山聲名遠播,道家視其為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早年,因工作之便,得以長駐緱山腳下,與其朝夕相處、晨昏相伴,癡迷于她悠悠的歷史中,由此與緱山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千百年來,眼前的這個小山丘,何以能使帝王臨幸,騷客吟詠,隱者結廬?緣何成為眾人心中的夢想國度和寄托情懷的所在?

    當年的緱山,建筑宏偉,廟宇森然,香火鼎盛,碑碣林立,松柏參天,花木繁茂,禽鳥諧鳴,那是何等的空靈曼妙。

    如今的緱山,繁華不再,滿目蕭然,山腰以下已辟成田地,有不少墳塋坐落其間。嶺上荒草雜樹肆意蔓延,時有野雞野兔出沒。山頂上只留下幾塊碑碣在追憶往昔的盛況,武皇御書的升仙太子碑,已成重點保護文物,有圍墻環繞。立于高墻之外,透過柵欄,便可見那嵌入磚墻的唐碑,碑上女皇的飛白字體依稀可辨,那不知倦怠已經千年風雨的石龜,依舊背負著武周盛世兀自臥踞緱山之巔。墻外不遠處,有宋碑清碑各一。宋碑是重修升仙太子大殿的記事,清碑則是乾隆皇帝駐蹕緱山時親書的律詩,行文瀟灑飄逸,是為歌頌太平盛世。它們的無遮無掩與裹嚴的唐碑形成鮮明的對比,它們可能還顯年輕,還需要經過若干年風吹雨淋的歷練,方能享受同等禮遇。

    碑碣北邊不遠,有廢棄的蓄水池,應建于“農業學大寨”時期,是否為《山海經》中所載緱山的“飲鶴池”所在,我不得而知,只是再無涓涓清流涌出,干涸的池底,碎石常被擺成各種圖案和文字,隨著圖文的變換,我常推測是何人何時來過。池北是荒置的緱山天文臺,矗立山巔遙問蒼穹,仿佛一蒼涼的古堡,它可能嫌緱山過于寂寞,一同緱山品味淡定。

    山東坡是近幾年才興建的道觀安陽宮,供奉有十二老母、老君、女媧、觀音等神位。每逢初一十五,仍有不少香客。昔日緱山鼎盛的香火,早已湮沒于荒煙蔓草間,可是卻絲毫無損緱山的靈氣,以及人們對她的頂禮膜拜。東南麓是由早年的殿閣改建而成的緱山中學,清風過處,時聞瑯瑯書聲。山南有廟前村,顧名思義,應知山與村的關聯。山西廠房林立,云煙連連,轟鳴的機聲,驚擾了緱山的孤寂,在那林立的廠房中,不定在哪一扇窗子后邊,正有一雙眺望的眼睛在密切注視著緱山。山北坡有道路直抵207國道,國道北邊即是府店鎮的府南村。

    以我一孔之見,繁華自有繁華的風度,清幽卻有清幽的妙處。今日的緱山,有人說蕭瑟凋敝,我道是清幽雅致。

    緱山猶如一位飽經滄桑、洞悉歲月變遷的隱者,洗盡鉛華呈素姿,獨處一隅,與清風明月為伴,清凈無為,與世無爭,與山花野草為友,和光同塵,返璞歸真。默默向人闡釋盛極而衰、榮極而枯的自然之道。

    通過小窗,抬眼便可將緱山一覽無余,多少個日日夜夜,或近或遠的觀察思索,或淺或深的揣摩探究,一次次的往返,使我愈發喜歡上這乍看并不起眼的緱山。

    清晨,東方的朝霞喚醒緱山,給她披上朵朵霞光。星月羞赧地褪去光華,脈脈地看著緱山,不忍離去。早起的人們在山頂的碑碣間,悠閑地打著太極,或是淺吟低唱,沉醉了清風,癡迷了煙霞。山下一望無際的田疇中,是忙碌的農人,一日之計在于晨,緱山新的一天開始了。

    夕陽西下,暮色漸起,幾處村落飄出縷縷炊煙,似乎在召喚農人回歸家園。山坡上的牧羊人,甩著輕快的鞭子,趕著飽餐的羊群,隨著夕陽的步伐,悠悠下了上岡。山頭斜掛著一鉤新月,叢林間偶爾傳來輕輕絮語,聽著聽著,緱山便酣眠入夢了。

    閑暇之時,常獨自穿過田疇,踏上阡陌小路,追慕前人行徑,尋訪圣賢蹤跡,感悟歷史的變遷。登山至頂,或橫臥蒼巖,愜看白云蒼狗,或斜倚虬枝,細聽風鳴蟲吟,其樂也融融。一日的疲憊,消失得無影無蹤。直到夜幕四垂,收羅一身爽氣,披掛一天星輝,踏月高歌而行,御風飄然而返。回到住處,如若興致依然高昂,常作打油小詩以抒胸懷,而后酣然入夢,不亦樂乎?

    不同時節的緱山具備不同的風韻,身處其間,所思所想也因時令的不同而各異。

    春日的緱山,梯田花海,芳香四溢,蜂忙蝶亂,好一派盎然春意和勃勃生機。不知名的山花野草,爛漫了整個山嶺,覆蓋了山路。穿花尋路,芳草吻衣,飛絮拂面,不及到達山頂,仰俯之間,業已陶然。待輾轉到達山頂,回望廣袤田野,麥苗青,菜花黃,宛然置身畫中央。迷醉望眼,不識歸路。

    夏日的緱山,一嶺蘢蔥,遠銜嵩岳山色,層巒疊翠。綠樹濃蔭,涼風習習,鳴蟬啼于深樹,夏蟲吟于茂草。山澗中、低洼處有潺潺細流,倒影云天,蝌蚪徜徉淺底,出沒于白云間。嶺下則是萬頃麥田,豐滿的谷穗嬌羞地低下頭,隨風搖曳,金色的麥浪向遠處層層蕩漾開去。漸近黃昏,池蛙自鳴得意,急不可耐的告訴人們,這兒是避暑納涼的最佳去處。遙望河漢,子晉的笙簫聲裊裊又起,隱約可聞。

    秋日最宜登高懷遠,立于緱山之上,東望軒轅要塞,南觀萬安山色,西眺古都洛陽,北瞰景山邙嶺,雄壯山河,盡收眼底,激蕩著一腔豪情,汩汩滔滔,不可遏抑。秋風瑟瑟,五谷飄香,落木蕭蕭,云碧山黃,看著田野中忙碌的身影,聽著喜悅的笑聲,滿眼都是收獲的希望。

    冬日雪霽,一嶺素裹,紅日冉冉升起,白雪皚皚,金光熠熠。舉目四顧,心曠神怡,登高一嘯,山鳴谷應,遂打破了雪域的岑寂,逸興直飛天際,爾后,一切又回歸本初,雪衾之下,萬籟俱寂。山上的禽鳥耐不住寂寞,在雪地上隨意點畫,留下枚枚印記,來表明它們的心跡和情意。在悄無聲息中,萬物正積蓄著力量,做著懷春的夢,春天的腳步近了。

    四時更迭,星月輪轉,緱山就是這樣見證了朝代的交替,歷史的變遷,歲月的滄桑,并將繼續見證下去。

    如今,我雖遠離了緱山,但我的心,卻從未走遠。將來老去,我愿化作山上的一株小草或一枚石子。如是,方能與緱山相融相通,方能濡染緱山的一絲靈氣,方能與緱山長相廝守。(原標題:長伴緱山)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石化新聞網 2012-06-21 作者:閆自超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