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唐朝“女皇”武則天(624年~705年)對嵩山情有獨(dú)鐘,或封禪、或祭祀、或求神、或休閑,嵩山成了她祈禱拜佛的心靈歸宿。
武則天祖籍山西文水,生于四川廣元,其父為唐開國功臣武士彠。天生麗質(zhì)的武則天自幼不愛女紅喜讀書,童年即隨父母遍游名山大川。貞觀十一年(637年),14歲的武則天被唐太宗看中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唐太宗死后,“武媚”依唐慣例入感業(yè)寺削發(fā)為尼,兩年的尼姑生活堅(jiān)定了她日后的信佛重教。武則天親政后,以一代女強(qiáng)人雄才韜略推行其治國理念和政治抱負(fù)。為鞏固其武氏天下和自己的政治地位,她更加信奉佛道,將嵩山作為其宗教基地。可以說,武則天的政治生命與中岳緊密相連,嵩山成了武則天旅游度假的“后花園”和武周政權(quán)的思想依托。
武則天先后數(shù)十次“君臨”嵩山,祭拜少室山、朝覲壇、中岳廟、啟母廟,她在此修建離宮,入少林寺尋佛問經(jīng)、到三陽宮避暑、登峻極峰投放金簡……許是“愛屋及烏”,武則天也愛上少林寺素齋文化。670年,李治陪武則天駕臨少林,年逾古稀的曇宗和尚為她特制一席豐盛的“龍鳳宴”。該宴擁有120道佳肴,主菜為“龍飛鳳舞”。武則天素愛洛陽水席,“龍鳳宴”中最受贊許的“萬花湯”便頗有水席之風(fēng)。武則天有頭暈?zāi)垦!⑹秤徽癜Y狀,喝罷“萬花湯”頓覺舒心,胃口大開,此湯后來成了女皇心儀之物。
封禪是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的重大活動,“封”即祭天,“禪”為祭地。古人以為泰山是最高的山、最接近天的地方,秦漢以后封禪祭天均在泰山之巔,形成慣例。武則天親政后卻一改傳統(tǒng),改在嵩山封禪。武則天稱帝后,改國號為“周”,親臨嵩山舉行盛大封禪大典,親筆賜封“中岳”二字。她下令改嵩陽縣為登封縣,以慶祝“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登封之名從此沿用至今。武則天封禪嵩山先后筑有三壇:登封壇、封祀壇和朝覲壇。從三壇的構(gòu)建和遺存不難看出當(dāng)時歌舞升平、社會安寧的昌盛景象,如果連年戰(zhàn)爭內(nèi)憂外患,武則天是沒有心情來此訪古探幽、祭天封禪的。
武則天之所以青睞嵩山,一是因?yàn)獒陨綖槲逶乐小⑷f物之軸,符合武氏自詡“圣母”、“國主”的主觀意愿;二是嵩山的位置距武則天的“離宮”洛陽和國都長安都不遠(yuǎn),來去便利,不像泰山那么遙遠(yuǎn);三就是嵩山的迷人風(fēng)光了。頗富文采的武則天在嵩山留下歡快的足印,也留下不少詩作。登封告成石淙河素有“小桂林”之稱,700年,武則天再度光顧石淙河,在三陽宮里住了數(shù)月,并在此大宴群臣,即席賦就《石淙》一詩,命人刻在石淙河旁的崖壁上。(原標(biāo)題:武則天鐘愛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