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明:過“臘八”喝粥背后有著“勤儉”寓意
2012/5/2 11:26:42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2012年元旦恰逢農(nóng)歷臘月初八,即我國傳統(tǒng)的“臘八節(jié)”。過“臘八節(jié)”,我國民間有喝臘八粥的傳統(tǒng)習(xí)俗。對此,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曹保明介紹,這一傳統(tǒng)習(xí)俗其實蘊含了中華民族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
他介紹,相傳“臘八”是佛祖“成道”的日子。在這天,寺廟會仿效“牧女獻(xiàn)糜”,用八種谷物和果實做粥供佛,施予百姓,所以“臘八粥”也叫“八寶粥”。久而久之,喝臘八粥也成為過“臘八節(jié)”的習(xí)俗。
曹保明還告訴記者,臘八粥之所以做成“粥”而不是“飯”,有兩個原因。一是人們?yōu)榱蓑?qū)寒。寒冬臘月,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特別是“臘八”這天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人們喝臘八粥,正能起到取暖驅(qū)寒的作用。二是與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勤儉美德有著淵源。
曹保明說,相傳過去有一對小兩口,原本依靠父母辛苦攢下的家業(yè),過著小康生活。然而他們好吃懶做,只靠“老本兒”過日子,沒幾年光景,便家徒四壁,只能上街乞討。有一年“臘八”,天氣非常寒冷,小兩口沒法乞討,只好在家里找糧吃。他們在炕縫、地縫里找到一些黃豆、谷米,熬粥果腹。想到自己過得如此凄慘,小兩口黯然落淚,并決心改掉懶惰的毛病。后來,他們勤勞耕作,又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于是,每到“臘八”,兩人都會煮雜糧粥喝,來警示自己。
曹保明說,如今人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吃穿不愁,然而勤儉美德卻被一些人拋在腦后,奢侈浪費逐漸成風(fēng),“這個有關(guān)臘八粥的勤儉傳說能廣泛傳播,讓香甜的臘八粥,喚起人們重拾勤勞節(jié)儉的傳統(tǒng)美德。”(原標(biāo)題:專家:過“臘八”喝粥背后有著“勤儉”寓意)
來源:新華網(wǎng) 作者:常亦殊
責(zé)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評論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