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古剎——洛陽白馬寺佛緣
2012/4/18 9:12:4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家在洛陽,離白馬寺很近,雖然游覽多次,對于“佛”知之甚少,直到有位朋友贈我一本佛經,細心研讀之后,竟然對“佛”產生了興趣;诖藳Q定再去我國的第一古剎——白馬寺,授受佛教的熏陶。白馬寺是佛教進入中國后國家創辦的第一座佛寺,所以被稱之為“中國第一古剎”。
相傳公元67年,漢使和梵僧回到洛陽,明帝親自接待,將高僧安置在一個接待四方賓客的一個寺院暫住。第二年,明帝赦令在洛陽城西雍門外三里處,依天竺宮塔樣式修建寺院,供高僧居住傳法。因為經書等都是白馬駝來的,為紀念白馬駝經之功,故取名“白馬寺”。后來聽小和尚說到“寺”,我一知半解,查閱了資料才明白,原來“寺”是九卿所居才能稱之為“寺”,白馬寺是漢明帝專為二高僧修建翻譯佛經的地方,相當于官府機構,才以“寺”相稱。從這時候開始,“寺”才作為僧人居處的泛稱了。
白馬寺是中國僧寺之始。白馬寺寺院正門,被稱之為“山門”,由于“山門”開三門洞,又稱為“三門”。小和尚說,三門就是智慧門、慈悲門、方便門,還說三門象征佛教的“三解脫門”,我不得而知這些。山門外的石馬,兩邊各一匹,相對,馬雕工精細,看起來性情溫順,使人一望便會想起“白馬駝經”的故事。寺院里面的鐘鼓樓,上面的四個字是“馬寺鐘聲”,曾被美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晨曦初露時敲鐘,紅日西沉時擊鼓,它是僧人們作息信號,也是佛事活動興盛的標志。天王殿,兩面分別磚雕“風和日麗”、“國泰民安”八個大字,可惜我攝影水平有限,沒能拍出來,里面有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四大天王,各持有不同的法器,形態各異, 據說他們持的法器寓意為“風”、“調”、“雨”、“順”。大雄殿,大雄殿以前放置的是菩薩和十八羅漢等塑像,在文革中全被毀掉,現在大雄殿里的佛像是從北京故宮請來的,造像精美絕倫,金碧輝煌,一派皇家氣概,是白馬寺鎮寺之寶。接引殿,殿內主佛為阿彌陀佛,只知道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佛主,不知道為什么稱之為“接引殿”。呵呵清涼臺,相傳,清涼臺是東漢明帝劉莊避暑讀書的地方。寺院內一顆奇特的古樹,是藤繞干生長,最后長到了一起,有人叫它“夫妻樹”,你看,像不像一位美麗的少婦靠在老公的肩上撒嬌?白馬寺歷來香火旺盛,今天看見上千名香客在這里祈禱祝福,捐上自己的香火錢,祝福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能實現自己美好的愿望!對于佛我仍舊還是不信的,覺得拜佛拜的是心中的信念,拜的是心中的希望,將希望寄托于佛,將精神、靈魂依附于佛。雖然不信,但不可否認的佛經的故事讓人受益匪淺。(原標題:洛陽——白馬寺佛緣)
來源:車之旅河南站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