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些省市電視臺開辟了“相親”節目,頗為熱鬧,頗受歡迎。江蘇的“非誠勿擾”是最早設立也是最具影響的一個。節目伊始,二十四位花容月貌的美女在臺上一字兒排開,令人眼花繚亂。一位風度翩翩的帥哥從幕后走了出來,相互用含情脈脈的目光掃描一輪后,就開始進行雙向選擇。雙方都看上了,愛上了,有感覺了,很快便“執子之手”,在歡快喜悅的樂曲聲中,牽著手走出舞臺。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激烈,人們都很忙,忙于工作,忙于應酬,忙于賺錢,男生女生們幾乎無暇顧及自己的婚姻大事,造成了許多后現代的“剩男剩女”。電視臺適應社會的需求,跟隨時代的潮流,為單身男女們提供了一個互相認識、交流、溝通的契機,這使我想起了紅娘。
紅娘是元代王實甫寫的《西廂記》中的一個人物,崔鶯鶯愛上了沒有功名的張生,遭到了母親的反對,丫環紅娘便暗中為崔、張兩人鋪橋搭路,魚雁傳書,即便遭到老夫人的拷打也心志不移。在紅娘的幫助下,崔、張有情人終成眷屬。其實,在紅娘之前,媒人這一行當早已出現。《詩經》就有娶妻之道“匪媒不得”的話。就是說婚姻大事,沒有媒人是行不通的。孟子時代提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把媒人的居間作用提高到法定的性質。到了唐代,唐律更明確作了規定,“為婚之法,必有行媒”,還把媒人稱為“月下老人”,含有敬重之意。可以說,整個封建時代,“媒人”幾乎是人們求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不過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媒人已變了質。出于利益的驅使,媒人往往不管配與不配,常鼓動其三寸不爛之舌,故不幸婚姻屢見不鮮。現時的婚姻介紹所除一部分好的外,有不少也已成為某些人賺錢的工具。
電視紅娘是時代的產物,它通過電視這一現代科技手段,集合了全國以及鄰國的眾多美女來參與,又通過衛星把相關信息傳播到世界。從古至今,一樣的偶然相遇,一樣的兩心情愛,現在卻變得如此無遠弗屆,又如公演的娛樂大戲。(原標題:后現代紅娘)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