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版上的卜辭,少者一兩字,一般數十字,多的達200多字。有的卜甲字中還填以朱紅色。刻辭內容較集中,主要涉及祭祀、田獵等方面。字體較細小、工整、秀麗,與武丁時代的“午組”、“子組”卜辭有相似之處,又具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它的發現,為殷王宮殿區提供了一個甲骨文出土的新地點,對研究甲骨文分期及商代歷史都有重要意義。經過100多年來的發掘和收集,在殷墟出土15萬多片甲骨中,所使用的單字有4500多個,能認識和能厘定為漢字的有1700多個。這種甲骨文不僅具有指事、象形、形聲的造字方法,還有會意、轉注、假借等比較進步的造字方法,已經具備了后來漢字“六書”結構的基本形式,所以稱甲骨文為我國最早的比較成熟的文字。這種甲骨文的大批發掘為何在商王武丁時期最多,這和武丁起用奴隸傅說為相有直接關系。傅說是一個有超凡才能知識淵博的大圣人,他精通《歸藏易》,又自知出身卑賤,與國王貴族在地位上是絕對不平等的。但他為了效忠國王,輔佐武丁,使殷道復興,于是利用商朝人迷信神鬼天帝的心理,運用《歸藏易》進行占卜和對占卜得到的結果作出解釋,成為傅說參與王室決策最好的一種形式。采取這種形式提出的預見、設想和決策意見,就不是以其本人意見的形式,而是運用“靈龜”“神骨”代表天帝神意,這樣就可以強調他所提出意見的地位和作用。國王既便于采納傅說的主張,也便于推行他的主張。傅說還是一位發展甲骨文的大圣人,他培訓出大批的占卜貞人和篆刻寫字的知識分子。占卜內容范圍十分廣泛,諸如王事、農業、獵游、戰爭、交通、文化、祭祀、疾病、生育、天象、年月、風雨、陰晴等等,有的還記載著起居、幻夢等生活瑣事。由于這樣的占卜活動經常做,關于占卜的方法和對占卜出來的結果加以解釋的文字記錄,日積月累,越來越多。為使占卜的便利,使卜時有根有據,他們不斷把以往的經驗概括起來,經過多次編輯提煉,使《歸藏易》不斷發展和完善,并為后來的《周易》成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甲骨文的發明,是我國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甲骨卜辭是我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文獻記錄,明確記載著殷王的各種活動和當時經濟社會生活發展到鼎盛時期的情況。因此,甲骨文的大量發現,不僅標志著我國有了三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而且為我們研究商代的社會歷史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資料。安陽市臺辦供稿【原標題:甲骨文的發現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