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開始文學創作,先后發表中、短篇小說(含小小說)、詩歌、散文、文藝評論、報告文學等600余篇(首),近200萬字。主要作品有《找連長》、《進城》、《介紹人》、《歷史答卷》、《一個丈夫和兩個妻子》、《永遠的追求》、《四個鐵匠和一個女人》、《天才》、《耳朵》、《淘金者》、《游戲》、《看不見的歪脖樹》、《找回自己》、《離婚之后的妻子》、《燈光》、《你看到了什么》等。出版有《邢可小小說集》(南京出版社1989年6月)、《風波未平》(廣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10月)、《怎樣寫小小說》(中國華僑出版社1996年5月)、《愛的天國》(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5月)、《怎樣讀小小說》(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年5月)等。主編《1985至1987年全國優秀小小說選》一套(上中下)、《精品小小說》一套(4本)。有50多篇作品被選入全國60多種選集中。《瘋疾》獲全國小小說大獎賽二等獎,《良心藥》獲《文學世界》三等獎,《來客引起的痛苦》獲《海燕》1986年優秀作品獎,《癌,并不可怕》獲《北京晚報》1992年征文優秀作品獎,《痼疾》獲《中國作家》1996年優秀作品獎,共獲獎30余次。《一個妻子的二十四小時》被上影電視部改編成電視劇,在中央電視臺播放。《游戲》、《戲賭》被某影視公司購買改編版權。《岳工程師的遺言》入選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初中二年級《語文閱讀文選》、《怎樣寫小小說》入選山東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語文教學效率試探》(節選)、《游戲》入選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由王蒙、劉心武主編的初中二年級《課外語文》、《找回自己》入選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高中二年級用《中學生閱讀文選》(此篇多次被譯成英文等介紹到國外)等書。有近50篇作品,入選60余種書籍。多次在新加坡、泰國發表作品。其書法作品入選第三屆海峽兩岸名家書畫展并出畫集、綠染山川書畫展并出畫集、第四屆海峽兩岸名家書畫展并出畫集,《大玩家》2007年第二期選登,并被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臺灣等許多國家、地區和國內的私人收藏。
傳略已入編山東《棲霞縣志》、《棲霞人杰》、《世界名人錄》(中、英文版)、《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跨世紀中華文藝人才大典》、《世界優秀人才大典》、《東方之子》、《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世界藝術家記錄大全》、《世界人才大辭典》、《中國作家大辭典》等70余種名人辭書。
集作家評論家編輯家一身的邢可,在三個方面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寫小小說并且至今還在寫作的,全國僅邢可一人。這既是他對小小說所作的一個突出貢獻,又為現在乃至將來寫作者作出了良好的表率。他小小說的藝術特點很顯著,主要有三:
一、小小說的畫面感很強,每篇小小說,就是生活中一個精彩的畫面。透過畫面,歌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蘊藏著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他像一座雕塑,絲毫不動。我拍一下他的肩膀。他終于抬起頭,莫名其妙地看著我,似乎有點不滿。“車來了,你坐哪趟車?”我忙說,并向外指指。他眨眨眼睛,指指耳朵,搖搖頭。他是聾子。我走出候車室,車已開走。”《耳朵》仿佛一幅街頭即景畫,畫面上只有二個人,一個人在說話,另一個人在看書。雖然無法交流,傳達出的思想內涵卻很豐富:作為殘疾人尚且如此自強不息,正常人更要頑強拼博。對于殘疾人,全社會理應寄予更多的關懷和愛護。作者在《有關耳朵的話》中說:“現在看這篇小說,確實無技巧可言,從進站到離開,就那么一件事,幾乎完全與生活本身一樣自然、真實,卻又好像比生活本身多了點什么。也許它的價值就在多那一點東西上——藝術。《耳朵》發表后,很多讀者來信談讀后感。奇怪的是,他們的理解與我的原意不同,又各自相異。”這一方面說明小說具有多義性,另一方面又說明小說本身的內涵非常深刻。“從此,每日深夜,我都注意對面樓上的窗戶,幾乎每夜都有燈光,一直亮到深夜。一看到那燈光,我就受到鼓舞,就能寫出意想不到的文字。那燈光給我智慧,給我信心,給我靈感,給我永不疲倦的精力,它不是一支普通的電燈,而是我生命的燈塔,是我新的生命放射出的光輝。我每天夜里寫,面對那神圣的燈光。寫得順利、輕松、愉快,簡直是一種享受。我把寫好的東西寄出去,很快發表出來,受到朋友的好評。那燈光的主人是個慣偷,已被公安機關逮捕。他白天睡覺,晚上出去作案。那燈光是他的信號,一方面告訴他的同伙,他不在家,另一方面,讓鄰居認為他未出門。我的頭懵了。我的心碎了。我呆呆地站著,怎么也想不到會是這樣,腦子里一片空白……”《燈光》這個畫面不僅讓小說中的“我”頭懵了,也讓讀者頭懵了。入選《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微型小說卷》的《看不見的歪脖樹》,堪稱此類作品的上乘之作。人們從歪脖樹下經過時,明明不會碰到頭,為什么還要歪頭呢?在我看來,這既是一種心理作用(害怕受到傷害),也是一種習慣作用(條件反射),更是舊的習慣與舊的傳統在人們心理根深蒂固的一種表現形式。小說這樣寫,立意已經很好了。但是,作者并不滿足于此。他又充分發揮藝術想象力,寫歪脖樹被鋸斷后,人們從樹底下經過時仍然要歪一下頭。這簡直是神來之筆,把國人身上的劣根性,揭示得淋漓盡致,令人拍案叫絕。小說的成功,還給我們另外一個啟示:文學作品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大凡優秀之作,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結晶。
二、運用現實主義、浪漫主義、魔幻主義等多種藝術手法,刻畫人物,揭示主題,啟迪人生。“忽然,腳下一個怪異的小瓶,引一縷陽光刺進他的眼睛,他忍不住,踢了它一腳。奇跡發生了。小瓶在沙灘上旋了幾轉,瓶蓋離開瓶口。一聲轟響,瓶口吐出一股白煙。白煙急劇上升,眨眼間幻化出一個高大的人形魔鬼。“哈哈哈哈……”魔鬼高聲大笑,嚇得他渾身發抖,“小伙子,感謝你把我救出來!我已經被關了四千多年,快憋死了。我的弟兄們早已來到人世間。”魔鬼歡聲高叫著,向他跟前踉蹌了兩步,“說吧,救命恩人,我可以滿足你三個愿望,要什么都行!”“三個愿望?”他瞪大眼睛,半驚半喜。”這是《來去匆匆》中的精彩片斷。魔鬼雖沒有滿足他的愿望,但魔鬼最終將他的美夢破滅,客觀上救了他的命。“院長最后沒法了,就對袁大夫說:“干脆,就在你自己身上試驗吧,你先服用。”袁大夫一聽,嚇得臉色都變了。他心里清楚,哪有什么良心藥啊!他不過在止咳糖漿里兌了點蒸餾水。如果他喝了,就得講實話,那后果不堪設想。想到這里,他心里一急,一口氣沒上來,當即昏了過去……”《良心藥》仿佛一個魔鏡,照出了醫院上上下下諸多人的靈魂,振聾發聵,令人警醒。
三、語言幽默詼諧,形容詞用得巧妙而精彩。
“他覺得頭一懵,眼前漆黑一片,腦袋里像突然被掏空的葫蘆。他定定地站著,不動也不吭,變成一座雕像……”(《情絲漫游》)
“我很不服氣,仍然孜孜以求,糟蹋稿紙和筆墨,像烏龜一樣在小方格上爬行。節假日,工作之余,我總把自己拴在寫字臺上,苦苦思索,辛勤筆耕,和我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受苦,像十字架上的耶穌。歡樂是有的,但更多的是失敗和失敗帶來的痛苦。”(《燈光》)
“每年春天,他剛把谷種、玉米種播進土地爺懷里,溫暖的陽光就把他拉到河邊,扒去他身上破舊的衣衫,讓他本來就黑的脊背,在陽光的撫摸、親吻下,變得漆黑流油。”(《掏金者》)
“汽車像烏龜似的爬行,車燈開著也沒用,盤旋在車頭前的濃霧,毫不客氣地把燈光吞噬。騎自行車的人好似電影里的慢動作,一片鈴聲。擁擠的人群像干涸湖中的魚。A好不容易從那“湖”中擠出,擠進工廠,坐到他的辦公桌前。但他沉悶的心情并未減輕,心中的霧團,比自然界的霧更令他迷茫、煩悶、憂郁。”(《霧》)
作為評論家,他寫作并發表了大量評論,并結集出版了《怎樣寫小小說》理論專著,為微型小說理論發展作出了貢獻。《怎樣寫小小說》最大理論收獲,是提出了著名的論斷:“小小說是立意的藝術”。邢可先生是這樣表述他的觀點的:“小小說是立意的藝術,是作者運用獨特的構思表現主觀理念的一種文學形式。”(《怎樣寫小小說》)馮驥才在《一個文學小人國的建設者》一文中高度評介《怎樣寫小小說》:“看邢可寫作的目的,他更注重理論的應用性。從確立小小說的概念發端,他努力地闡明小小說的立意、選材、結構、人物形象及語言的種種經驗的方式。看得出,他的興趣不是理論總結,而是引發寫作者對小小說規律認識的自覺,以推動創作。可以說,這是一種創作理論,一種有血有肉、充滿實感的理論,因此,也是寫作者們歡迎純理論家們不應忽視的理論。”
作為編輯家,他發現和培養了大批小小說作家。目前活躍于小小說文壇的實力派和重量級小小說作家,大多得到過他的幫助與扶持,這也是他為小小說所作的一個突出貢獻。【原標題:小小說是立意的藝術——河南邢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