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黃河澄泥進萬家

2013/6/21 18:08:50 點擊數: 【字體:

黃河澄泥進萬家
王玲指導學生制作黃河澄泥硯。

    俗語有云,“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生在黃河邊、喝著黃河水成長的中原人,自然對以黃河水做“筋”、黃河澄泥為“骨”的黃河澄泥硯有著特殊的感情。關于黃河澄泥硯的好消息也時常躍入眼簾:“游龍戲水硯”榮獲煙臺工藝品博覽會金獎、“中原文化硯”剛剛在合肥工藝品博覽會上斬獲金獎……

    作為我市文化產業項目之一,黃河澄泥硯近年來取得了哪些發展、今后將路歸何處?記者日前走進黃河金沙泥研究所,對所長王玲及相關人員進行了采訪。

    恢復元末失傳國寶

    “黃河澄泥硯和端硯、歙硯、洮硯合稱為中國四大名硯。澄泥硯盛于唐,古法燒制技藝在元末失傳。”黃河金沙泥研究所所長王玲介紹,1986年,王玲與丈夫創辦黃河澄泥藝術研究所,開始從事金沙泥系列工藝品的研制和開發。1991年,她和丈夫經過多年潛心發掘研制,終于成功恢復這一失傳技藝,并獲國家發明專利,“黃河澄泥硯”逐漸回歸人們的視野。

    1999年,憑著精湛的技藝和厚重大氣的作品,王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王玲的作品三次獲得中國民間工藝美術最高獎山花獎,尤其是2011年的《八仙如意硯》,是全省唯一、全國8件之一獲得山花獎的作品。

    “陶藝在我國歷史悠久,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它物以載道,蘊涵著深厚宏博的中華文化精神。”在黃河金沙泥研究所,記者遇到一位慕名前來參觀的業界人士,他表示,文化加技藝,這或許就是黃河金沙泥作品廣受好評的原因之一。

    創新發展 制定新方向

    王玲的作品以黃河澄泥硯著稱,但她沒有故步自封,而是在刻苦創作的同時,將精力也投入了新作品的開發之中。

    “從去年開始,澄泥硯的創作就轉為以展現中原文化內涵為主,我們也在努力打造足以代表中原文化的名片產品。”王玲介紹,黃河金沙泥研究所還召開了專家研討會,針對作品發展的新方向,聽取專家們的意見,根據專家意見創作出的“厚重中原硯”集中反映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原文化符號,深受歡迎。

    研究所的張慧也告訴記者,他們結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創作的系列作品,不僅緊貼百姓生活,還具有裝飾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特點,如擺件、壁掛、文房四寶、相片架、煙灰缸、家裝酒店迎賓墻以及磚雕系列作品等,市場反映很好;高溫燒制而成的金沙泥茶具,集觀賞性、實用性于一體,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陶的穩定性好、保存時間長,無化學物質并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張慧說,研究所還創作了一些具有特色、便于攜帶、可以拿在手中把玩的旅游紀念品,如少林達摩、福壽祿等,港澳臺及國外游客尤其喜愛。

    空間不足 制約發展

    雕刻、晾曬、燒制……金沙泥系列作品的制作需要一定的空間才能得以施展,而金沙泥研究所緊靠黃河,位于黃河風景名勝區景區內,場地十分有限。

    “產品從準備、制作到燒制,有幾十步流程,需要的空間比較大。”王玲坦言,目前由于場地限制,她的工作室只能“將就”一下,擴大生產規模、引進機械設備也很難實現,從而也就影響著金沙泥產品大規模走向市場、形成產業。

    王玲還告訴記者,自己正在與部分高校聯合培養相關專業的學生,作為后繼人才儲備,但用以教學的場地也沒有著落。

    “黃河金沙泥離不開黃河,我的事業也不會離開這里。”王玲最后表示,希望有關部門在規劃建設時能考慮研究所的用地需求,并在資金和政策上加以扶持,“現在我們的機遇很好,政府很重視、支持文化建設和產業開發,作為黃河澄泥硯的發明者和傳承人,我一定會抓住機遇,把這一曾經失傳的古老技藝發揚光大,讓全國乃至世界的人都能喜歡咱們鄭州特色的文化產品!”本報記者 左麗慧 實習生 王 晶 文 李 焱 圖【原標題:黃河澄泥進萬家】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鄭州日報 2012-8-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