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年輕時家境貧寒,沒有人出資贊助他去各地演講,因此只能呆在魏國當(dāng)個小差使。一次,他跟著魏國的侍奉大夫須賈一塊兒去齊國竄門,在齊國蝸居了幾個月后,齊王對須賈沒啥表示,但卻看好范雎,賜給范雎金銀財寶美食佳肴。此事被須賈知道后,氣得須先生脆弱的小心肝兒撲騰不止,自己馳騁海內(nèi)外多年,齊王視我為無物,卻對自己身旁的跟班待遇頗豐,自己這張老臉往哪里擱啊!再者,知人知面不知心,想必這個貌似老實的家伙背地里有甚么見不得光的勾當(dāng)。但暫時自己還沒甚么其它的重大發(fā)現(xiàn),無法拿范雎怎么樣。回魏國后,須先生咽不下心頭這口窩囊氣,就跟相國魏齊說了此事。魏齊一聽火冒三丈,令人狠命拷打范雎,到了一定火候后,又將命若懸絲的范雎用蘆葦卷扔進廁所的茅坑里,最后范雎向門衛(wèi)求救,才逃出魏國。
大難不死的范雎改名張祿逃到了秦國,在秦國大顯身手,幾年后官至丞相。范雎以“張祿”之名派人邀請須賈,恰好須先生也一直想見見這位縱橫秦國的名士,便如約來到秦國的賓館。賓館內(nèi),須先生正愣神的功夫,范雎穿破衣爛衫推門而入,須先生大驚,“呀!老范,你怎么還沒死啊?”范雎點頭,“沒錯,我還活。”須先生上下打量了眼前這個捉襟見肘的老頭兒,不禁啞然失笑,“那你肯定到秦國當(dāng)說客了?”范雎?lián)u了搖頭,“我得罪了魏相,不得已來此地避難,怎么敢大張旗鼓地游說呢?”須先生腦袋有點兒亂,“那你到底在這里干點兒啥啊?”范雎低聲說:“我現(xiàn)在當(dāng)人家的奴隸。”聽此,須先生心中掠過一道陰霾,往事浮上心間,要不是自己當(dāng)初嘴欠,這個老頭兒恐怕不致落魄如此。于是須先生從行囊里掏出一件錦袍遞給范雎,“你拿去穿吧。” 范雎接過錦袍連聲道謝,這時須先生忽然意識到自己此行的目的不是來捐善款的,就言歸正傳了一句,“對了,老范,秦國有個叫張祿的人,你知道吧?我這次是來看他的。”范雎呵呵笑答言:“您算找對人了,我和張先生很熟,一會兒我引薦一下你,何如?”須先生皺了皺眉,“好是好,可我的馬匹勞累過度走不動了,沒法出行。”范雎拍了拍自己的胸脯,“這是小事,我能為你借輛車。”
半個時辰后,范雎趕著小馬,載著須賈來到相國府,府內(nèi)人看見丞相趕馬車過來,都嚇得躲起來。須先生覺得好笑,有什么好怕的?我又不是老虎。車到了門口,范雎對須賈說我給你通風(fēng)報信去。等了半晌,不見有人出來,須先生遂搭訕門衛(wèi):“那老范頭兒咋還不出來?”門衛(wèi)有點兒暈,“俺們這里壓根兒沒有姓范的人。”須先生覺得這個門衛(wèi)理解力實有問題,便進一步解釋,“就是剛才與我一起乘車過來的老頭兒!”門衛(wèi)說:“開車的那位就是俺們國的丞相張祿。”不聽則已,一聽雷人,須先生腦袋忽悠一下,隨即腿都軟了,連忙跪地磕頭謝罪。(摘自香港《文匯報》 作者:楊 柳)【原標題:范雎設(shè)置的“秦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