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從豫劇戲臺走上“市場舞臺”

2013/7/19 17:31:25 點擊數: 【字體: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使我們看到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好機遇,我們必須得抓好。”河南商丘演藝集團董事長陳新琴自信滿滿,在她的辦公室里,一幅巨大的市場輻射圖著實吸引眼球,一個個小臉譜遍布全國,并伸向韓國、東南亞地區,這代表著該集團的演藝市場已經從國內走向國際。

    然而,就在8年前,商丘演藝集團的前身——商丘市豫劇團還過著沒地排戲、沒臺口演戲、沒錢發工資的窘迫日子,是什么讓這個地方劇團獲得重生,他們又走出了一條什么樣的改革創新之路呢?

  被逼出來的改革

    陳新琴1996年來到商丘市豫劇團唱戲,現在已是商丘演藝集團的董事長,她見證了該劇團從衰落走向新生的過程。

    “2003年以前,由于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和舊體制‘大鍋飯’的束縛,劇團很不景氣,連排戲的地方都沒有,工資發不下來,好多演員為了生活就去做生意、開飯館,人才根本留不住,劇團面臨解散的危險。”陳新琴談起那段往事直搖頭。

    陳新琴說:“關鍵還是演出場次少,沒人請,一年演不了幾場戲,還都是老戲,沒錢排新戲。”

    2003年,商丘豫劇團先從內部機制改革做起,改變“大鍋飯”體制,實行全員聘任制,按績效發工資,每個人都要簽訂目標,必須服從團里的安排參加演出,不演出就不發工資。

    內部機制的改革是為了解決懶散問題,但關鍵還是要解決錢的問題。2004年,商丘市豫劇團與張弓酒廠“聯姻”,更名為商丘豫劇院,該酒廠為其購置1輛客車和1輛流動舞臺車,并提供20萬元的資金支持,豫劇團則通過做廣告的方式作為回報。

    2006年,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以商丘市豫劇院為龍頭,將21家文化企業建成綜合性的文化經營實體,能提供包括豫劇、四平調、曲藝、說唱、雜技、歌舞、廣告禮儀等多種文化產品,并有自己的經紀公司開拓市場。

    隨著產品品種的增加,與商丘豫劇院展開合作的單位也多了,集團與市計生委、市紀委、工商、稅務、檢察院等部門合作,主要是通過多種藝術形式如豫劇、說唱、快板等方式宣傳國家政策,掙到了錢,又讓百姓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了解了國家政策。

    據陳新琴介紹,目前,演藝集團每年會接到2000多場演出,豫劇院有400多場,三級以上的演員每月能拿到2000元以上的工資,這個工資水平在商丘市并不低。

  百姓的口碑是創新動力

    秋種結束后是農民們最悠閑的時候,商丘虞城縣城郊鄉吳樓村連唱了7天大戲,讓附近的戲迷過足了癮。71歲的史登修騎著電動車從20里外的家趕來看戲,他是在別的地方看戲時聽說商丘豫劇院在這里唱戲。

    “那個地方是私人小劇團在唱戲,沒這邊的好看,我就過來了。”史登修說。記者粗略估計了一下,來這里看戲的人不下1000人,戲場周圍的麥地里也坐著看戲的人。

    “要想培育觀眾、開拓市場必須提高戲曲的質量,誰會去請一個唱得很爛的劇團唱戲。”獲過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的陳新琴深知老百姓的口碑對一個劇院有多么重要。

    該劇團的經紀人之一李會平告訴記者,商丘市豫劇院的戲口碑不錯,很多都是老客戶,每年有50多場,占到了他接的戲的一半。

    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商丘市豫劇團充分借鑒南方戲劇的特點,加強了舞臺設計、燈光、音響、化妝等,聘請著名編劇改編劇本,打造了多部精品。其中,《浣紗記》《李香君》《龍河鐘聲》連續三屆獲得河南省戲劇大賽“文華”大獎,該院當家花旦陳新琴也獲得了第24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現在,商丘市豫劇院每年承擔著政府買單的120多場“送戲曲下鄉”的任務,這些精品劇目不光是在城市的劇院演,也走進了農村的田間地頭。

    陳新琴開玩笑地說:“這為劇院攢了不少‘人品’。”其實,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很好的推銷呢?

  創新營銷模式 千方百計跑市場

    “我現在天天滿腦子都是跑市場,僅豫劇院員工每年要發200多萬元的工資,我得千方百計讓他們有戲演,有錢掙。”經歷過那段苦日子的陳新琴非常清楚市場是跑出來的。

    目前,商丘演藝集團除了擁有自己的文化傳播公司、演出公司、廣告禮儀公司外,在全國設有300多個聯系點,有40多位經紀人,形成了網絡化的營銷模式。

    “每到一個地方演出,就要唱得最好,贏得一方市場。”該集團外聯部主任丁玉東說,“不同的地方欣賞口味可能不同,有的地方喜歡武戲,我們就適當加一些打斗、翻滾,讓場面更熱鬧;有的地方喜歡聽唱,那我們就在戲唱完了,再加幾段經典唱段,總之讓群眾滿意,讓客戶滿意。”

    現在集團同嘉年華影視公司合作辦起了擁有4個數字放映廳和一個現代化豪華放映廳的影劇院,并正在融資1.5億元籌建集旅游、演出、文化創意和休閑購物于一體的文化大觀園項目。

    “這些項目是為了增強自身的盈利能力,現在文化發展的大環境比較好,是個好機會。”陳新琴說。【原標題:從豫劇戲臺走上“市場舞臺”】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 2011-10-29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豫劇武生名家金德義訪談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