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藝為國粹,為之難,言之亦難。有位先生書論佳妙,名高天下,嚴密的邏輯、廣博的知識、樸實的語言、精辟的論述,使筆者受益良多,故期待一識荊州,親臨宏論,他叫西中文。
西中文先生雖以著名書法家、書論家而聞名,其實本色是詩人。王國維說:“一切文學吾愛以血書者。”先生為詩情動于中而行于言,故每有所作多為生涯之記錄、真情之抒發、心血之凝結。
先生出生于河南固始縣一個書香門第,他是王羲之所說的“生而知者奮發,學而悟者忘餐”的學者和藝術家。先生秉承家學,深受中原文化之熏陶,志學之年便以書法文章聞名鄉里,到如今五十年臨池不輟。先生書作以清新典雅、正大氣象飲譽中原、蜚聲海外,為當代書壇重鎮之一。先生學書碑帖兼容,以帖為主,精研楷則,兼及篆隸,肆力于行草。先生之書作,入古出新,形成自架面目,成就獨特的風格。
先生歷盡坎坷,他的睿智將人生的澀苦釀成藝術的醇醪,將飽經創傷的熾熱的塵心煉成溫潤的寒玉,化為書藝的風流蘊藉,春風大雅。品讀西先生的書法,精神超逸,把人帶入煙霞、幽林曲澗、如鴻鵠之鳴而入寥廓的藝術境界之中。先生的藝術創作筆者認為具有兩個顯著的特征,其一是風格的獨特性。其二是強烈的抒情性。西先生的書風大致可用“清雅飄逸”四字概括。他的線條真力彌滿,暢達遒逸。根植于傳統,集眾美而成至美,集眾善而成至善,諸體皆精,豐神俊朗,有晉唐之風。
西先生更為當代杰出的書法評論家。書法,作為寓具象于抽象的高雅藝術,為之難,言之亦難。王羲之言:“善書者不鑒,善鑒者不書。”真正能將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二者打通何其艱難。西先生憑其堅韌的意志,過人的精力,深厚的功力,卓越的才華,故形象和抽象兩種思維形式并行不悖,所論言中肯綮,洞微闡幽,令人心折。至今所發論文300余篇,專著數部。先生對書學的研究是全方位的,于書法美學、技法、史論、書法賞析、書法與中國文化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他還引用西方美學思想對古老的中國書藝進行比較研究。先生既能從宏觀把握、中觀比較,又能從微觀審視。中國書協主席張海極贊西先生:“在技法方面的論述言之有物,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廣泛的指導性。”西先生的書學研究碩果豐盈,對河南、對全國書學研究的推進貢獻頗多。他的論文多次獲全國性大獎,如在全國第四、第七屆全國書家討論會上獲國家獎,獲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提名獎,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理論獎。其《書法教程》(合著)、《書法蠡測》、《書法傳統與現代論綱》等專著堪稱新時期書論研究的扛鼎之作。
文品即人品,先生的書論能說實話、真話,不說假話、套話。先生一貫中肯評價,適當鼓勵,美在何處,差距何在,仿佛歷歷可數,體現了一位治學謹嚴的學者求真務實的精神,同時也可以窺見一位有良知的藝術評論家的高潔人格。書論之難,難在言語。先生的書論言語樸實、自然、流暢、行于所當行,止于可以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據。先生有深厚的古文功底,有時論書,以文言表達,言簡意賅,曉暢流麗。唐宋八大家文,筆者最喜歡歐蘇之徐紆委備,流暢自然,先生之為文,蓋得歐蘇之遺意,盡去塵滓,獨存孤迥,故所以為高。
鉛華落盡見真純。此可為西中文先生為人、為詩、為書、為文的概括描寫。樸實之美,清純之美,乃美之至高境界。故《易·賁·上九》:“白賁,無咎。”賁本為斑紋華采之美,而“白賁”則為絢爛之極歸于平淡。尚“清”為華夏民族之美學傳統。西先生的人品、詩品、書品、文品都體現出一個“清”字,那樣樸素無華,人格魅力與詩風、書風、文風已臻和諧統一。先生不惟絕類離倫之才,更賴堅韌不拔之志,天道酬勤,理固宜然。先生早過耳順之年,寵辱無動于心,毀譽不見于色,如秋水芙蓉,倚風含笑,愿先生芳菲永葆,松柏常青。
西中文簡介
西中文,1945年生于河南固始縣,上世紀80年代起從事書法教育,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展覽,在《中國書法》、《書法》、香港《書譜》、《明報》等報刊發表論文400余篇。論文入選全國第三、第四、第六、第七屆書學討論會,并在第四、第七屆書學討論會上獲獎。曾獲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提名獎,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三等獎。出版專著和作品集十余種。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第四屆中國書協學術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鄭州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信陽師范學院、新鄉學院、安陽師范學院特聘教授。
曾任全國第六屆書學討論會評委,全國第五屆楹聯書法展評委,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全國首屆青年書法展學術觀察團成員。作者:蔣力馀【原標題:固始縣書法家書論家西中文:其實本色是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