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郭沫若助趙清閣賣畫

2013/7/23 9:54:16 點擊數: 【字體: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全國人民一片歡騰。作為戰時“陪都”的山城重慶,更顯出一種特別的情景。除了高興之外,許多流寓到此的外鄉人,更“歸心似箭”,恨不得馬上奔回家看看。這就使得山城又有一種亂糟糟的樣子。

  流寓山城的女作家趙清閣,就是急切要回家的其中一人。抗日戰爭開始,趙清閣從上海到南京,又到中原,再武漢,最后重慶……一直沒有個安身立命的環境。眼下戰爭勝利,她真恨不得立即離開。但是,戰后有大量官員爭先恐后地奔赴各個大小城市,從事接收工作。水陸空交通擁擠不堪。一般的百姓,再急也只能望蜀道而興嘆。趙清閣這時正有一個出川的機會,她的一位朋友在上海主持一家私人經營的《神州日報》,聘請她去主編副刊。但是,交通擁擠得一塌糊涂,而她自己沒有錢還想盡快離開,這真是難解的矛盾。

  回鄉心切,趙清閣為籌得旅費,開始變賣自己本來就很少的一點物件。但寄賣店應接不暇。許多急著要回家的人,便自己在街頭擺起地攤來了。看到這些,女作家趙清閣也參加了進來。她本來就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簡單的家具一送人,瓶瓶罐罐一扔,可以變賣的只有一點衣物和小零碎了。

  女作家趙清閣當然沒有擺過“地攤”,更不知道如何應付討價還價。偶然有人到她攤上來問價,她總是說:“隨便罷”,倒把人家弄得莫名其妙起來。而且她還好面子,中午人多時,本來是做買賣的好機會,但她怕碰見熟人,常常拿一本書遮著半個臉。別人問價她也支支吾吾,真正無奈。

  這天中午,趙清閣正在“地攤”前入神地看書,來了個顧客拿起她的一只口琴,吹了幾聲,問她要多少錢,她脫口而出:“隨便。”口琴定價兩元,那人看見她好說話,便還她一元。聽見她說隨便,以為她同意了,便要付錢。這時,忽然有一個人從顧客手中拿過口琴:“讓我看看,”接著說,“兩元,我買了。”聽見這熟稔的聲音,趙清閣抬頭一看,面前站的竟是郭沫若和老舍先生。這意外的邂逅,把她弄了個大紅臉。

  郭沫若和老舍先生,他們從這里路過,不意竟發現作家正在賣東西,而且不講價,只是“隨便”,便光顧來了。老舍先生以他一貫的慢條斯理的語言幽默地說:“依我,干脆把地攤擺到那些外國使館門前去,我給你寫個招牌,就叫‘作家地攤’,也叫洋大人見識見識咱們中國作家的體面!”郭沫若也連連點頭:“對!讓朋友們常來湊湊熱鬧,再讓報紙發條消息,包你生意興隆。”

  郭沫若又興致勃勃大談起生意經來。他說口琴賣的價太賤了。聊了一陣,郭沫若給趙清閣出主意,希望她畫幾張國畫,他愿意給題字,并幫她在朋友中賣賣。20世紀三十年代初,趙清閣曾在上海“美專”學過美術,水墨山水很有一些功底。聽了郭沫若先生的建議,她便草草將“地攤”交給一位朋友照顧,買來宣紙、顏料,認真作起畫來。

  趙清閣先畫了幾幀寫意花卉,頗有意境。她拿給郭沫若先生看時,郭沫若認為可以托人介紹賣出去,還為其中一幅“紅梅圖”題了一首詩。這幅畫賣出后,趙清閣又大為后悔。認為郭先生的題詩極為珍貴,不該隨便賣掉。其實就在前一年多,郭沫若先生就為趙清閣畫的一幀梅花題過一首絕句:

  瘦骨凌寒意不孤,一花于唱萬花喁;

  年年相似君休怪,只為冰霜歲歲俱。

  畫得不錯,又加之郭沫若的題詩,賣畫果然頗有經濟效益。不僅此,她的賣畫還得到其他朋友的幫助。一位編過報又經商的朋友很有辦法,他幫趙清閣做了一筆大買賣。在幫趙清閣賣了兩幅畫后,他又請趙清閣畫一幅觀世音圖。說是他認識的一位資本家的母親信佛,平日供奉觀世音菩薩,愿出高價請人繪制一幅素凈典雅的觀世音像。趙清閣欣然允諾了下來。

  原來在童年時,趙清閣的祖母也供奉觀世音,她這位小孫女平時也陪著磕了不少頭。據趙清閣自己說,她雖不信佛,但因為觀世音是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神,所以欣賞其善良。對觀世音的形象有些印象;加之她走南闖北,見過不少菩薩雕像,于是用水墨畫了一幀安詳恬靜的觀世音素描坐像。坐像前繪了一枝竹葉。畫面十分清逸淡雅,不流于世俗。這幅畫送過去,深得老太太賞識,她慷慨地給了趙清閣100元,讓趙清閣喜出望外。這在當時是很大一筆錢,足夠買一張重慶到上海的飛機票。心里一高興,趙清閣又重復畫了一幀同樣的觀世音圖,想留個紀念。不想被一位演員朋友看中,她非要拿去。說她雖然不信佛,但喜歡閉目靜坐。這幅觀世音圖掛在墻上,她在靜坐時便可以獲得一些美感。趙清閣不肯給她,這位朋友竟也要出錢買。趙清閣不好意思了,只好送給她了事。反正盤纏已經夠了,送給朋友也算作了一樁好事。

  這次由郭沫若出主意并親自題詩幫助賣畫的義舉,終于使趙清閣早早地飛回了上海。但郭沫若先生的情誼,趙清閣卻久久不能忘記。郭沫若先生為她題寫的幾張條幅,她長久珍藏著。有意思的是在“文革”中,趙清閣的收藏全被卷走;“文革”結束,東西返還,郭沫若先生的幾封信卻意外地幸存下來。原來郭沫若在信中一律草書,落款也是“鼎堂”之類別名,這些抄家者都看不懂,不然肯定灰飛煙滅。有幾幅署名“郭沫若”的字畫便是這樣消失的。這使得劫后生還的趙清閣自有幾分安慰。楊建民【原標題:郭沫若助趙清閣賣畫】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3年11月07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