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由人民文學雜志社主辦的第三屆人民文學獎在現代文學館舉行頒獎儀式。本屆人民文學散文獎、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獎、詩歌獎、特別優秀獎分別由作家周國平、劉慶邦、葛水平、雷平陽、杜衛東等10人斬獲。頒獎儀式上,以小說《鴿子》摘得短篇小說獎的作家劉慶邦說,寫好短篇小說是創作優秀中長篇小說的保證,他勸青年作家多寫短篇小說。
十部作品折桂
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李敬澤介紹,本屆人民文學獎的評選方式依然采取作家、評論家與讀者代表組成的評委會進行獨立審讀與討論,本屆評委會由從維熙、劉震云、牛漢、雷達、曹文軒等9人組成,經過兩輪投票,最終評選出了中篇小說《喊山》、短篇小說《鴿子》、散文《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等10部作品。
在頒獎典禮上,從維熙宣讀了中篇獲獎作品的授獎辭。葛水平的《喊山》以“聲音”為主題,在民間生活的豐厚質地上展現人心中艱巨的大義和寬闊的悲憫。楊少衡的《林老板的槍》機智敏銳地揭示了轉型期復雜的社會矛盾。孫春平的《怕羞的木頭》由生活之泥濘出發,努力求證純潔、高尚的精神向度。有“短篇王”之稱的劉慶邦不負眾望,評委雷達表示,劉慶邦的《鴿子》從現實出發,對人的可能性和生活的可能性做了詩意而正直的想像。石舒清的《果院》如靜水深流,在狹窄的經驗尺度內以精確、豐盛的細節建構飽滿的心靈空間。
劉慶邦稱短篇難寫
對于獲得本屆短篇小說獎,劉慶邦并不意外,他說憑著多年寫作短篇小說的經驗,在《鴿子》完成之初就感覺它是一篇不錯的文章,“這種自信不僅建立在小說本身技巧上的熟稔,更重要的是它從現實出發,小說直接體現了文學對人性的關照。”從30多年前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起,劉慶邦至今已發表短篇小說200多篇,評論界由此譽其為“短篇王”。談起對短篇小說的偏愛,劉慶邦認為,短篇小說避免了中長篇小說冗長、空洞甚至摻水的可能,保衛了文學的純粹性,成為他寫作的最愛。劉慶邦說:“由于寫短篇小說多了,許多讀者誤以為我專攻短篇小說,其實不然,中長篇小說我也寫了二十多部。我對它們的質量要求并不亞于短篇小說。”
對于眼下多數青年作者未寫幾部短篇小說,一出手便寫長篇小說的現象,劉慶邦感到憂慮,“在我看來,相對于中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最難寫,由于它的結構、語言、情節皆被限定,寫作所需要的爆發力不僅需要記憶力和想像力的支持,體力也得調整到比較好的狀態。一些老作家都將寫短篇看作日常文學訓練的基本功,只有把短篇小說寫好了,中長篇小說的創作才有保證。”卜昌偉【原標題:劉慶邦:青年人應多寫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