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以為要等到退休之后才能踏踏實實寫小說,不料機會再次降臨在我頭上。2001年,我被北京作協吸收為駐會專業作家。我大喜過望,深感幸運。打個比方,我正要劃船呢,作協就送給我一支槳。不,這個比方還不大準確。人的生命過程就是一定的時間量,有什么比時間更寶貴呢?就在我需要時間進行文學創作的時候,北京作協及時地給了我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時間多了,我突然很緊張,生怕自己會虛度光陰。我告誡自己,一定要抓緊生命的韁繩,讓時間更有效。還好,當專業作家七八年來,我每年都發表二三十萬字的作品,僅長篇小說就出了四部,中短篇小說也寫了近百篇。其中,長篇小說《平原上的歌謠》獲得了第三屆老舍文學獎提名獎;長篇小說《紅煤》獲得了第五屆北京市政府獎。
一個人喜愛什么工作,不僅是天賦方面對這項工作比較敏感,也是出于內心深處的一種需要,性情與這項工作比較投合。喜愛是什么?喜愛本身就是持久的動力,就意味著自覺的投入,并預示著事業的成功。有人把人生的訴求分為從低到高的五個層面,從生存、安全、愛情、尊嚴,到人生價值的實現。如果我們所傾心做的是我們真正喜愛的一項工作,那既是我們的幸福,也有可能通過辛勤勞動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不是每個人都能干上自己所喜愛的工作,而我卻一次再次如愿以償。這決不是我本人有什么特別的能耐,只能說我趕上了好時候,或者叫好時代。
好時代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個性,尊重人的喜愛和選擇,并為個人的才能發揮提供廣闊的舞臺,幫助人們實現人生的價值,滿足人們對幸福的追求。而不好的時代是不把人當回事,壓制人,摧殘人,毀滅人。蕭紅是我所敬仰的作家之一,我常常想起蕭紅在舊時代的悲慘遭遇。蕭紅多次說過,她對環境沒有別的要求,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個安定之所,能夠安心寫作。可在那戰亂年代,她顛沛流離,從北跑到南,從東跑到西,連生存問題都很難解決,何談安心寫作!最后,蕭紅還是死在被日軍侵占的香港。想想蕭紅的遭遇,我們深感幸運的同時,應該倍加珍惜現在的創作機遇,抓緊時間,爭取多寫一些作品。(劉慶邦)【原標題:劉慶邦:我覺得最感幸運的是“趕上了好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