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他干心里很踏實
現在已是班長的王彥華,2000年3月上班第一天就分到了白國周的班里。
“當時,白班長對我說:'彥華,煤礦工作千萬要注意安全。如果沒有了安全,別說是掙錢養家,就連全家的幸福也談不上了!”
第一次下井時,白國周帶著王彥華換衣服、領燈,一直領到工作面,一路上給他講井下安全知識和崗位上應該注意的問題。走到大巷時,白國周提醒王彥華不能走在道心里,防止有電機車經過或碰到頭頂的架空線;經過有設備的地方時,白國周就給王彥華詳細介紹設備的名稱、用途等。很快,王彥華的心情放松下來。到工作現場后,白國周還手把手地教王彥華如何開絞車、電瓶車、耙斗機等設備。
“他雖然話不多,但說一句是一句,工作非常認真,對安全抓得特別緊。當時我的感覺就是,有這樣親和、細心而又技術高超的班長帶著自己,心里特別踏實。”王彥華說。
有一天,王彥華正在干活,白國周走過來拍拍他的肩膀說:“彥華,好樣的!我看你在學技術方面很用心,干起活來也從不怕掏力。你到掌子頭再學學別的技術吧!”
第二天學打眼兒時,王彥華遇見了難題。平時別人手里非常靈活的風鉆,拿在他手里卻特別沉,東倒西歪不聽使喚,鉆頭一直在巖石面上打滑,費盡力氣也沒有打到目標上。當時,彥華急得渾身冒汗,甚至想放棄。
白國周走過來,耐心地教他使用風鉆的技巧,并鼓勵他說:“干啥都要有信心、有決心、有恒心,只要多實踐、多留心,啥事都能做成。”
白班長的鼓勵,讓王彥華恢復了信心。為了早日掌握技術要領,他認真翻閱相關的技術書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就熟練地掌握了打鉆的技巧,成為班里的骨干。
對白國周,班里的弟兄都是這樣評價他的:“白班長時刻把弟兄們的冷暖放在心上,把大家的事兒當成自己的事兒去做。讓職工在井下安心干活,是白國周從事安全生產的一大法寶。”
井下一線的職工,外來農民工占了相當一部分。這些農民工家庭生活比較貧困,初來時多是抱著掙點錢再尋別的門路的想法。要保證安全生產,就必須用各種方式,改變他們“打短工”掙錢的思想。
劉應偉是2003年從別的班調過來的,此前已調換過幾個班,因為出勤率低而沒人愿意要。初來時,劉應偉每月只上十七八個班,與每月保勤班數相差甚遠。白國周在吃飯時和他坐在一起,面對面地交談。第一次,劉應偉有些躲避,第二次遮遮掩掩,第三次吐露了心跡:原來,他的妻子離他而去。經受不住這一打擊,他干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只要在井下好好工作,一切都會再有的。”白國周這樣鼓勵他,并當著全班的面和他擊掌相約:“應偉,你如果當月上夠保勤班,我就用自己的錢請你和全班人撮一頓!”8月18日晚,白班長還饒有興致地跟記者說起當年他對劉應偉的“激將法”。
果然,劉應偉那個月上夠了保勤班,也第一次拿足了工資和獎金。在白國周請客的酒桌上,他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也感覺到了全班人在一起的快樂。從此,他月月足額拿到了工資和獎金,并努力學習技術,像班長那樣關心周圍人。由于工作出色,經白國周推薦,他也當上了班長,建立了美滿的新家庭。
白班長記下的那些事
安全是職工最大的福利--這一信念支撐了白國周22年。
記者翻開白國周的《安全日志》,扉頁上題著兩行大字:“安全是大家最大的幸福,安全是班長的首要職責。”
記者摘錄了幾段--2007年12月28日:今天下班時,最后一車貨絞車拉上去后就可以下班了。人到最后都容易慌亂,喬新道在上平臺開絞車,信號工一送紅燈他就起鉤拉車。他起鉤又猛又快,結果鉤頭一顛--3噸的礦車竟被拉得四輪掉道!我們找來工具抬起掉道車,一個多小時后才把車抬上了道。
大家來到平臺上,都對新道說:你拉那么快干什么?萬一拉到棚子上有可能出現冒頂,后果不堪設想。
通過這件事,我認為我們干煤礦工作,十次事故九次慌。特別是上零點班,精力不集中,或快下班時,都急著下班,這段時間很容易出現安全隱患。所以我們干什么工作,一定不要急躁,聽清信息然后再進行操作,這樣才能保證安全。
2008年3月1日:
手指口述的作用--手指口述是在保證安全作業時的一種眼看、心想、手指、口述聯動的確認辦法。
手指口述主要是針對作業者操作失誤造成事故這一現實提出的。
作業失誤,往往是由于作業者恍惚、發呆、遺忘、不留神、想當然等,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判斷失誤,這種情況大多數人都會發生。
手指口述就是每個作業者都對可能發生引發危險的每個操作行為,通過手指口述進行安全確認。
2009年4月3日:
今天下班后,記者們對我進行了采訪,主要問我如何搞好班組建設。要想搞好班組建設,其實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抓好安全,其次是不斷提高班組成員的技術素質和業務水平,再次是和睦相處,對待每一個職工都像自己的親兄弟一樣,要多跟他們談心,多交流感情,還有就是要明確每一個職工的職責,使他們都明白自己今天要干什么。
2009年4月8日:
今天是妻子的生日,弟兄們都來到我家。中午我做了八個菜。吃飯時,我們端起酒杯,說:“來,我們喝個四季平安!”真是三句話不離本行。
我們干煤礦工作的心中都有一個祈盼,那就是什么時候都應該平平安安--要高高興興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來,省得妻子、兒女、父母、姐妹等擔驚受怕。
看著白國周的《安全日志》,人們完全可以觸到他仁厚而細膩的情感之弦。從農民到工人的身份轉變,從“講保命”到“謀最大福利”的意識掌控,白國周自覺承擔起了對親人、對工友、對礦山、對行業的責任擔當!
采訪中,記者曾問白國周:“有專家說,一切礦難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你怎么看?”
“幾乎一切事故都是違章引起的,除非地動(地震)因素。人要防范到位,就不會出現事故。”白國周這樣回答記者。
近年來,白國周經常在集團各礦作巡回報告。有網友在網上說:“井底不違章就干不成活。”對此,白國周回答:“啥叫章程、制度?這些都是從無數個傷亡事故、血的教訓中總結出來的。你比如,防爆距離規定就一直在變--就是因為巖石崩塌飛石傷人的半徑過小造成事故而改變的。要想讓產品達到100%的合格,必須先在思想上達到100%合格!”
班長搖籃
“在隊里,白國周是我們最放心的班長!”七星公司開拓四隊黨支部書記石峰這樣對記者評價白國周。
2007年3月份,隊里有一名班長因管理不到位,導致所帶的班組成為落后班,隊領導很是頭疼,全班人員意見也很大。為此,隊里專門研究怎樣把這個落后班搞上去,最后一致推薦由白國周帶這個班。
這可是一個誰都不想帶的爛攤子,現在白國周班是全隊的先進班,如果接下這個落后班,就會影響他的已有成績。
出乎石峰意料的是,白國周接到任命后,很爽快地答應了。
他說:“石書記,你放心吧!哪個班都是一樣,只要咱帶好頭,弟兄們會下勁干的!”
一到這個班里,大部分組員都很高興,因為白國周的才能大家有目共睹,也有個別組員持懷疑態度。
在生產現場和在上下班途中,白國周與工友一起勞動和交流談心。一段時間后,白國周找到了這個班落后的根源。他在會上說:“為什么咱們班落后于別的班,不是咱不干,而是大家沒有把力量統一起來,只要大家團結一心,重視安全生產,我相信會干出好成績的。”
接下來,針對班里一些職工的特長,他合理分工,量才使用,充分發揮職工的積極性。
在白國周的帶動下,第一個月這個班就一改過去的被動局面,綜合評比第一名,并得到了300元先進班組獎。
石峰說:“說實話,在白國周帶領下,這個班有起色,我想到了。但是沒想到的是,僅僅一個月,這個班就由落后班躍到了第一名!月底在他們的班務會上,我也成了特邀嘉賓,看到昔日萎靡不振的職工個個變得精神抖擻,我打心眼里佩服白國周的領導才能。職工胡萬青激動地對我說:‘石書記,在白班長的帶領下,我們也嘗到了當先進的滋味,以后還要繼續努力干,爭取多拿第一名。’”
“哪里有困難,就讓他到哪里去,哪里工作上不去,就安排他去‘攻堅’,這已經成為隊班子的一種習慣。說實話,有時候我們也感覺他太累,心疼他,但他從來沒有推辭過。”石峰說。
白國周是一個素質很全面的班長。他不僅會領隊,善管理,而且還精通技術,善于育人,善于舉人。白國周的錨噴技術是隊里數一數二的,但他從不保守,總是把要領主動地傳授給大家,還給隊里建議對技術好的人員給予獎勵。在他的帶領下,大家的錨噴技術有了很大的長進,他自己兩次獲得公司錨噴比武第一名,被評為錨噴“首席技工”,還有5名同志也分別獲得了一個第一名,兩個第二名和兩個第三名。
工作中,白國周對班組每名職工了如指掌,誰穩當心細、聰明機靈、業務素質過硬,他都掌握得清清楚楚,并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去安排工作,把每一名班組成員的潛力發揮到最大程度。經他一手發現、培養的職工都是“本質安全人”,許多都成長為和他一樣的班組長。
有一次隊里對班組長進行調整,白國周就向隊里推薦班組成員宋德松,他說宋德松這個人老實能干,品質好,帶動力強。經研究,隊里采納了他的意見。宋德松也不負眾望,擔任班長后,他把從白國周那里學到的安全管理經驗、和諧班組建設經驗都帶到了他帶的班里,特別是怎樣做“本質安全人”,怎樣培育和諧班組,他都照著白國周的方法去做,在一些方面還有創新。經過努力,宋德松還獲得了2008年度七星公司勞模。
用宋德松的話說:“我的這些本事都是白班長手把手教出來的!”(全文完)【原標題:當代燧人白國周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