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融入殘疾人事業以后,你會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很陽光的事業。人有自私的時候,人有私欲的時候,但是在殘疾人事業中,它能洗滌你心中任何一個有雜念的地方。做殘疾人工作,不需要多高的學歷,也不需要多好的技術,就是得盡職盡職,把這些殘疾孩子真正當成自己的孩子。否則堅持不下去。”
邵均克自己的女兒劉芳在澳大利亞學國際會計,她說,因為油田有一些國際項目,覺得女兒學這個專業以后回油田有用。但是歸根結底,未來到底選擇什么職業、選擇回國與否,她還是尊重女兒的想法。
邵均克說:“我常說一句話,殘疾是不幸的,但是生活在中原油田的殘疾人是幸運的。我家里有一面電視墻,上面我寫了兩個字:感恩。這個詞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代表我自己,從一個下崗工人,走到現在這個副處級崗位,是組織培養了我,是組織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了我。讓我政治待遇,經濟收入都提高了。前幾年,我對家人愧疚比較多,但是現在我有更好的實力讓我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第二個意思,作為華苑公司的書記,我代表公司和殘疾人家庭,對黨對政府,就兩個字,感恩。”
因為不少在這里工作的孩子屬于智力殘疾,華苑公司專門制作了這樣的示意圖,上面詳細標明了公司、廠區、住宅等的位置。(攝影/劉一恒)
中原油田殘聯辦公室副主任韓冬梅告訴記者:“中原油田下屬有66個二級單位,每個單位都安置了殘疾人。一些殘疾程度較輕、文化程度較高的人就直接安排到油田的直屬二級單位去。有一部分殘疾人不適合油田高強度工作,我們就把這些人集中起來,安置到華苑公司去。國家倡導分散就業跟集中安置相結合,油田也是按照國家的這種安置渠道和原則來做工作。”
關于殘疾人的問題,邵均克想得很長遠,現在她已經解決了油田殘疾人的就業問題,下一步,她考慮的是這些殘疾人的養老問題。邵均克笑著說:“我這個人閑不住,我離退休還有八年,在退休之前,想把油田殘疾人的養老問題解決掉。現在他們跟著父母住,那以后父母七八十歲了怎么辦。我準備讓他們都住針織二廠小院去。里面都是平房,生活也很方便。我同時也分管第一社區的兩個醫院,有醫護資源,這些資源可以幫助解決養老問題。”在未來的日子里,邵均克準備把手中的資源進行協調整合,讓油田的殘疾人老有所養。雖然八年后就退休,但是邵均克說:“如果身體狀態好,我會一直做下去。”
“干殘疾人事業,我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走到任何一個農貿市場,老頭老太太都會問我,你是邵廠長嗎?我就非常開心。這就是社會對你最好的贊譽。”【原標題:邵均克:與殘疾人事業結緣--書寫自己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