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王德明:"我只想把每件活干好 干到極致"

2013/9/11 15:11:27 點擊數: 【字體:


    一把小小的檢車錘,“丁當”聲里,安全檢車9萬輛無漏檢;10年檢車生涯,400多起車輛故障手到病除,查出各種重大安全隱患50多起。從“檢車盲”成長為鐵路系統聞名的防止故障的“車輛大夫”,面對人們的贊譽,鄭州鐵路局鄭州北車輛段洛東列檢所檢車員王德明說:“我只是想把每件活干好,干到極致,干到不留遺憾。”

    都說人過三十不學藝,而王德明的檢車員歷程,恰是從而立之年開始的。1995年9月,30歲出頭的王德明轉業當上了一名檢車員。“原以為鐵路沒有太多的技術活,進了鐵路才傻了眼。”王德明回憶,“第一次參加車間的業務測試,是全班倒數第一。”從不服輸的他暗下決心,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新崗位的要求,讓手中的檢車錘慢慢“聽話”。

    他白天上培訓課,回到家后廢寢忘食抄寫整理《鐵路貨車運用維修規程》《車輛構造與檢修》等業務書籍的有關內容,制作成了200多張小卡片,隨身攜帶,有空就背。為了徹底弄懂車輛內部構造和工作原理,他一次次地在練功車下鉆進鉆出,一遍遍地拆裝分解各種車輛配件。10年勤學不輟,王德明成為檢車崗位上的行家里手,并且自創了許多“絕活”!

    熟悉王德明的人都知道,他檢車有“一大怪,兩件寶”:“白天把燈開,戴著聽診器,手拿放大鏡”。近年來隨著車輛不斷換型,各種新配件大量使用,車輛故障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和隱蔽。王德明打破常規,堅持白天也帶燈作業,硬是讓近百起車輛故障在燈下“原形畢露”。被稱為“車輛癌癥”、單憑外觀很難發現的滾動軸承內部故障,是危及提速列車安全的“攔路虎”。就在王德明為這個問題傷神時,一次去醫院看病,醫生手中的聽診器讓他眼前一亮。他立即買回一個聽診器反復試驗,效果非常好。隨后他又添了一個放大鏡,用來細查那些不易辨別的細微裂紋。

    2001年8月15日,王德明在接27073次貨物列車時,發覺有異響,馬上警惕起來。檢查后果然發現第二位輪對上有一塊大面積擦傷,初步判斷軸承可能有內傷。他立即轉動軸承,借助聽診器細聽。“咔噠,咔噠……”軸承滾子在滾道內卡阻的異音清晰傳來。他立即請求扣車,拆卸后發現該軸承滾道已經剝離,保持架破碎14處。一起重大切軸事故就這樣被排除了,王德明也成為全段防止滾動軸承故障的“第一人”。不久,他又借助放大鏡發現了車輛底部部件的細微裂紋,防止了一起潛在的部件破損事故。靠著過硬的技術和這兩件“寶”,他對滾動軸承故障的扣車兌現率達到了100%。

    隴海線鄭州至洛陽區段日均通過列車達到145對,是世界鐵路列車通過密度最高的區段之一。有人作了一個粗略統計,王德明當一個班12個小時,要檢查車輛100輛左右,僅走的路就有20公里。一雙解放鞋,腿快腳勤的王德明兩個多月就磨穿了。

    “那年冬天深夜,還下著雨,我和王德明已接發列車8列,檢查貨車60多輛,已經疲憊不堪。此時,又有11輛裝載汽車的平板車開來待檢。平板車作業空間很小,需要最大限度地彎腰檢查。我說重點部位敲敲就行了。可他硬是爬著鉆進車底精敲細看,居然在一輛平板車的枕梁上發現了350毫米的裂紋。”一位工友介紹。

    王德明參加檢車工作的10年多時間,鐵路5次提速,新技術飛速發展,大量新型車輛投入使用。為了自己和同伴能不斷適應崗位的新要求,有心的王德明還根據故障規律潛心研究,先后總結出了防止制動梁故障的“十六字工作法”,編寫了大量排除車輛故障的順口溜,借鑒中醫診療法總結出了“望、聞、問、切”的“四字檢車法”。他在實踐中總結出的這些“真經”,成了全段職工的共同財富,他們車間防止車輛故障件數一下增加了60%。

    成了公認的“檢車狀元”后,王德明依然忙著用新知識充實自己。今年42歲的他又開始全力攻電腦。他說:“車輛檢修將步入‘人機結合’時代,雖然咱是個普通檢車員,可社會飛速發展,不允許咱落后!”(完)(新華社記者 古文洪)【原標題:王德明:"我只想把每件活干好 干到極致"】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 2006-06-2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