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久生早早坐到座位上等待上課
北大光華學院張志學主任介紹黃久生
第三章 我的大學
[關(guān)鍵詞]
演講 感動 獨具一“格”
學習,永遠不晚。——高爾基
黃久生就是一個“河南好人”,他觸到了人心最柔軟的地方
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堪稱世界政經(jīng)學界精英的開放式舞臺。比如,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就是在這里榮任北京大學名譽校長的。
9月1日下午,講堂迎來一位特殊的發(fā)言者——吃百家飯長大,打赤腳上學,提灰搬磚打拼出來的農(nóng)民工——黃久生。
當天下午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開學典禮上,本科、碩士、博士、MBA、EMBA,1000多名精英濟濟一堂。
再抻一遍西裝,再深呼吸一次……黃久生終于“壓軸”出場。腿,軟軟的,有點不聽使喚。
緊捏著發(fā)言稿,他開始念。誠惶誠恐。
1000多字的發(fā)言稿,他只念了個“過門”,便脫稿了,開始講自己的小時候。
貧寒的過往,純樸的鄉(xiāng)親,如電影,一幀一幀,映上心頭。說出口的,沒來得及說出口的,都在腦海中激蕩。全場掌聲,數(shù)次響起。
“我想都不敢想,有一天能來到北大……九泉之下的媽媽一定會為我驕傲!”說到這,黃久生講不下去了。他忍住淚。聽的人,沒能忍住。
盡管口才不算出眾,甚至全是大白話,但黃久生講述的個人經(jīng)歷,數(shù)次被掌聲打斷,整個學院上千名師生,抽泣聲聲。
典禮結(jié)束,“老黃”紅了。一位EMBA同學緊握他的手:“老黃,你讓我掉淚了。我的淚可不是隨便掉的……”
一位剛認識的同學也落淚了。他一口一個“老黃”地叫著,因為這個“外表親切”的人“觸動了他內(nèi)心最柔軟的地方”。他對記者說,黃久生也不是什么大老板,他家境貧寒、生存不易,但堅持為善的精神更不易。
施東升說,黃久生就是一個“河南好人”,代表了河南人從老祖宗那里繼承下來的傳統(tǒng)樸素價值觀——知恩圖報。
百年燕園僅十分鐘就接納了他,“黃久生的奮斗和愛心,獨具一‘格’”
時間回到8月的一天。黃久生惴惴不安地坐在兩位面試官面前——一位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冒大衛(wèi),令人驚嘆的80后商學院“掌門人”;一位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EMBA中心主任張志學,大別山走出的知名學者。
10多分鐘,面試結(jié)束,他被錄取了。
不過,冒大衛(wèi)提了條件:“你得答應一件事:在開學典禮上發(fā)言!”
一個農(nóng)民工,去中國頂級商學院的開學典禮上發(fā)言?黃久生不敢想象,但還是點頭答應了。他,太想擁有“大學同學”了!
小時候,舍不得穿鞋,他忍著凍得“骨頭縫都疼”的寒冷,打赤腳也要上學;18歲輟學到建筑工地打工,上學的夢依然沒有丟掉,他靠自修完成了大專和本科的課程。
隨著事業(yè)做大,從老家?guī)С龅娜嗽絹碓蕉啵毙杞鉀Q企業(yè)管理的瓶頸與難題,最終成為他入讀北大光華管理學院EMBA的契機。
他重新坐進久違的教室。開學第一課,由中國經(jīng)濟學界泰斗厲以寧“厲股份”主講。
凡大境界者有四項稟賦:質(zhì)秉、良師、志遠、意篤。無良師指點,不過璞玉。接下來兩個秋冬春夏,黃久生將在百年燕園,進入自己的光華歲月。
同為信陽人的張志學,辦公室里掛著一幅字:“木秀北大,各綻光華”。藏頭兩字,組成“格”字。格物致知、格古通今、格高意遠、獨具一格……這,是北大EMBA的理念。
“一個在工地上提灰搬磚的人,能帶領(lǐng)上萬人,還是農(nóng)民工,兩次捧回魯班獎,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張志學說,黃久生的奮發(fā),正是他們苦苦尋找的獨具一“格”的企業(yè)家精神。
“久生是苦孩子出身,從事的又是建筑行業(yè),勞動密集型,獲利并不豐厚,還一直贍養(yǎng)700多位老人,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他的同情心、愛心,讓人感動。”
黃久生和我們每個人一樣,都活在現(xiàn)實中,都面臨著各種誘惑、脆弱、局限、迷茫。在張志學看來,中國太需要一個有“格”的時代了。唯如此,才不至于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中找不到“北”。【原標題: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