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鄉親們做一點兒事我高興”
6月11日,記者到陳光耀家里采訪。村民們聽說來了記者,三五成群地來到陳光耀的小院里“看熱鬧”。陳光耀趕忙從院里的桃樹上摘下一盆桃子,洗洗讓大伙兒吃。村文書陳長亭握住記者的手說:“你可要好好寫寫他,光耀這孩子是個好人,村里誰家有事兒,他都跑前跑后,不辭勞苦。”
村里有一位五保老人叫李萬坡,今年80歲,陳光耀經常幫助他干一些家務。由于老人行動不便,陳光耀經常騎車帶著他跑幾公里到鎮民政所領五保金,領了錢再把老人安全地送回家。
村干部陳拴緊告訴記者,幾個月前,一個村民突發疾病,陳光耀得知情況后撂下飯碗就跑過去幫忙。聽著村民的夸獎,陳光耀顯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說:“都是鄉里鄉親的,幫助大家做一點兒事我高興。”
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后,生活并不富裕的陳光耀都積極捐款。他告訴記者:“俺從小就看不慣社會上出現的負面東西,光埋怨這埋怨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我想多做些好事,讓這個世界多一些美好,多一些光明。”
“捐獻造血干細胞,為許昌人爭光”
陳光耀多年來一直熱心公益事業。2005年,他在電視上看到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宣傳報道,便專程跑到鄭州報名,成了一名志愿捐獻者。當年11月,他的骨髓配型相關資料進入了中華骨髓庫。
2012年6月28日,陳光耀接到了與一名患者配型成功的通知,他興奮得一夜沒有睡好覺。他說:“我的造血干細胞能挽救一名5歲孩子的生命,我感覺很自豪。”
2012年8月2日,檢測結果顯示,陳光耀完全符合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技術要求。當時,陳光耀的家人、好友尚有一些擔心,怕捐獻造血干細胞影響身體健康。陳光耀給家人講捐獻造血干細胞不會影響身體健康。深明大義的父母很理解兒子的行為,支持兒子的善舉。
今年6月3日,剛剛趕回家里準備收麥的陳光耀接到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通知他做好準備,近期到鄭州捐獻造血干細胞。村民們知道后紛紛對陳光耀說:“你去鄭州(捐獻造血干細胞)是大家的光榮,你在家好好休息,家里的活兒不用你操心。”于是,陳拴緊帶領幾個村民把陳光耀家里的8畝麥子收割后,又找機器趁墑搶種了玉米。
6月8日上午,陳光耀在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了鄭州。在省人民醫院,經過3個半小時的采血,從陳光耀血液里提取出寶貴的造血干細胞。這將為遠在河北的白血病患者帶去生命之光。
“捐獻造血干細胞,能夠救一個孩子的命,也為許昌人爭了光。”陳光耀的母親很理解兒子的行為,連80多歲的爺爺也從老家趕到鄭州看望孫子。
“能挽救別人的生命,我很自豪”
“10年前,我在上海打工,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加入了義務獻血者的隊伍。” 陳光耀說。
從第一次獻出200毫升血之后,陳光耀逐漸懂得了無償獻血的重要意義,他義無反顧地認定了這個奉獻愛心的平臺。此后,他每年都悄悄獻血。從早期每次200毫升,到后來每次400毫升,獻血成為陳光耀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陳光耀是一個行事低調的人,他將一張張無償獻血證鎖進了抽屜里。
“只要自己身體健康,只要符合國家獻血的規定,我就會將獻血一直堅持下去,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患者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獻血既無損身體健康,又可以救死扶傷,何樂而不為呢?”陳光耀如是說。
一個人偶爾獻一次血并不難,10年持之以恒地堅持無償獻血確屬不易。10年來,陳光耀10次獻血,獻血總量3600毫升。
談起不久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事情,陳光耀說:“作為一名志愿者、一名農民工,能挽救別人的生命,我很自豪。我國現在等待造血干細胞的患者有100余萬,僅白血病患者每年就新增4萬人,其中少年兒童占50%以上,雖然非血緣關系配型相合的概率微乎其微,但只要有足夠的志愿者,患者生存的希望就越大。因此,我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捐獻造血干細胞的隊伍中。” (孔剛領)【原標題:許昌:“80后”農民工用愛心傳遞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