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始得溫潤如玉來——張建釗復燒鈞瓷二廠釉記略

2013/9/13 8:57:31 點擊數: 【字體:

始得溫潤如玉來——張建釗復燒鈞瓷二廠釉記略

張建釗近影。


    張建釗的窯口叫鳳山鈞窯,坐落在禹州市鴻暢鎮張灣村,是一個遠離喧囂、略顯寧靜的村子。

  然而近年來,來這里尋寶的鈞瓷愛好者絡繹不絕,遠的來自北京、天津、上海和哈爾濱等地。

  為什么一個遠離鈞瓷“母地”的窯口,能有如此獨特的魅力?藏友們的答案是,張建釗的釉色有個性!每每欣賞他的作品,揮之不去、夢魂縈繞的是釉色的溫潤。

  在對鈞瓷釉色的介紹中,人們耳熟能詳的有這樣一句話:釉具五彩,神秘莫測,似玉非玉勝似玉。

  釉具五彩、神秘莫測的鈞瓷,可以在不少窯口的展廳里真切地感受到。松石藍、胭脂紅,紅綠交錯,五彩滲化,變化之豐富,令觀賞者目不暇接。

  可是,溫潤如玉、狀如凝脂的釉色仿佛漸漸遠離了我們的視線。

  而在這里,你看到的鈞瓷釉色在變幻莫測的同時,肥厚、玉潤,似油脂之凝聚,如美玉之溫潤。

  

  熟悉鈞瓷的人都知道,鈞瓷與其他瓷種最大的區別,是它的二液分相。釉在燒制的過程中會發生物理和化學變化,產生氣相、晶相和液相。氣相是指釉中的氣泡,晶相是指釉中產生的晶體,液相則指釉中形成的玻璃體。我國的大多數瓷種為一液分相,釉中顯示出很強的玻璃質,不具備乳光瑩潤的效果。

  鈞瓷之所以被稱為二液分相,是因為在其液相中又分離出一種液相。如果把前一種液相稱為連續玻璃相,那么后一種為懸浮分散在連續玻璃相中呈無數球形小液滴狀的孤立相。連續相與孤立相由于在化學組成上不同,因而互不相融。連續玻璃相如果是水,孤立相就如同分散在水中的油珠。

  正是這種多出來的孤立相小液滴,使其對入射光具有散射作用,令鈞釉呈現出乳光效果,并產生了如玉之潤的美色。

  這種技術性問題說起來拗口。說到底,鈞瓷通過采取多次施釉的方法,使釉層結構變得復雜,增強對各種光波的選擇性吸收與反射,從而產生獨特的乳濁和窯變效果。可是,隨著燒制技術的成熟、釉料配比的細化,鈞瓷的色彩雖然豐富,但乳光溫潤的感覺漸行漸遠。

  這是為什么呢?許多藏友在追問。作為鈞瓷的燒制者,張建釗更是在追問,他是在問自己,并常常夜不能寐。

  

  張建釗建窯始于2004年,建窯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恢復原鈞瓷二廠的釉料配方,用傳統的煤燒,回歸鈞瓷出窯萬彩、溫潤如玉的本質。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是中國鈞瓷發展的黃金時代。當時的國營瓷廠、鈞瓷一廠和鈞瓷二廠,在鈞瓷創作的競賽中盡顯其能,各具神通,創作出一批批釉具五彩、寶光溫潤的作品,有人甚至稱此時為共和國的官窯時代。而在幾個廠中,人們記憶最深的,還是原鈞瓷二廠的鈞瓷,釉色厚重、窯變豐富、玉質感強。

  張建釗就是原鈞瓷二廠的職工。1988年從武警部隊轉業到原鈞瓷二廠后,他長期擔任廠保衛科科長和車間主任。該廠當時是涉外單位,保衛科負責接待和安全工作,他接觸過不少重要客人。他們對鈞瓷的深刻感悟,使張建釗受益良多。這位指導員出身的干部很善于做思想工作,交了不少老藝人朋友,當然,也掌握了二廠的獨特配方和燒制技術。

  根據張建釗的燒制實踐,燒出如玉的效果有三點很重要。一是要有合理的鈞釉配方,釉料配比要有利于釉在燒制過程中形成二液分相。二是施釉要有一定的厚度,釉層太薄很難出現乳光效果。張建釗施釉,一般先浸一次,然后再抹二到三次,直到規定的厚度方止。三是要達到一定的溫度。正常的鈞瓷釉燒,溫度一般在1280攝氏度到1300攝氏度,張建釗卻要求超過1300攝氏度。他發現,風光就在最險處。適當的高溫,才能讓釉的流動更趨合理,才能出現更加瑰奇的藝術效果。

  四

  張建釗實際上在給自己出難題。一年內,筆者在鳳山鈞窯見證了三次出窯。這座5立方米的煤燒窯,可在匣缽中裝120件左右大小不同的作品。三次平均,成品率為30%,精品率不足10%。滾釉的、炸底的、變形的,各種問題不一而足。身臨其境,聽到噼噼啪啪的砸瓷聲,會讓人既扼腕嘆息,又產生莫名的感動.

  由于是家庭作坊,張建釗每月能燒二到三窯。燒煤窯幾多成本,筆者曾與其算過一次賬。素燒用煤1.5噸,釉燒用煤4噸,按當前煤價1000余元一噸算,每次需5000余元。加上人工、匣缽、原料、釉料等各種費用,每窯的成本為數萬元。在極低的成品率和極高的成本下,許多次呈虧損狀態。

  其實,煤燒技術已相對成熟,火溫適當降一下,施釉稍微薄一點兒,成品率自然就會提高。可張建釗堅持說不。他在實踐中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神秘的乳光效果必須來自厚釉,并要經過高溫的沐浴和升華,這是鈞瓷與其他瓷種的重要區別。當然,這也是鳳山鈞窯與其他窯口的重要區別。

  盡管成本很高,風險很大,但張建釗依然故我,從而成為鈞瓷界個性鮮明的另類。在許多重大的鈞瓷作品評選活動中,不消看底款,不用察釉色,人們會一眼認出張建釗的作品!

  歷經一番寒透骨,始得溫潤如玉來。追求個性多次讓張建釗血本無歸,但正是這種個性的堅持,讓張建釗成為眾多鈞友追捧的對象,使得鳳山鈞窯快速地崛起。李金/文 呂超峰/圖【原標題:始得溫潤如玉來——張建釗復燒鈞瓷二廠釉記略】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許昌網 2012-12-1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