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握了一輩子風鉆的這雙手,此刻,在鍵盤上敲擊,把一個個字詞送上屏幕。“我打字比年輕人慢多了,但已經很方便了。只要輕輕點下鼠標,你要的東西都可以在網上獲得。”吳如說。
當了一輩子采煤工的吳如,在黑暗中度過的日子比陽光下要多得多。看到過別人給他拍的照片《金牌礦工吳如》,身在煤海的吳如,頭頂太陽,一臉陽光,握著風鉆,好一個帥!
1953年出生的吳如,1981年成了平頂山煤礦的一名采煤工。27年,他在地下數百米深的煤海中,以對礦山的摯愛,將自己的煤海人生活出色彩,先后榮獲礦、集團公司勞動模范、優秀共產黨員,平頂山市“五一”勞動獎章、河南省煤炭系統先進工作者、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十大杰出礦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同事們說他是一個好礦工:他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要別人做的,他首先身體力行,他總是把困難留給自己,有了危險,他最后一個撤離。27年中,他年年出勤超過350天,下井300天以上,每個班幾乎都要在井下干12小時。從入礦第三年起,他就自定規矩:天天升井不空手。20多年,他就這樣,從礦井下為企業回收了100多萬元的廢舊物品,應得的獎勵卻分文不取。1987年,他又開始義務清理浮煤,11年清理的浮煤超過2.2萬噸,能裝300多節火車皮,價值數百萬元。
同事們說他是一個好黨員。他,每月超交黨費;自掏腰包,買電扇為工友改善休息環境,自費為礦工子弟購買文具,資助困難家庭孩子上學;捐款幫助困難職工和工傷家屬……而在做這一切的時候,吳如自己一家人還住在礦區附近農村,三間舊平房,因年久失修墻體已經裂縫,屋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
吳如還是一個好學生。吳如說,別看干煤礦是個力氣活兒,可沒文化不行。只上過三年小學的吳如,27年中,記下了20多本讀書筆記,有150多萬字,編寫出一萬多字的《煤礦安全生產四字歌》,寫出了3萬多字的《煤礦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在礦上,吳如被大家看成“安全人”,他不僅想安全,而且會安全,能安全。吳如說:“當礦工,首先要做個安全人,安全才是礦工最大的幸福。”他不僅自己安全,還要工友安全。從安全思想到技能培訓,吳如不厭其煩,反復強調,聽得工友們耳朵起了繭子。吳如不僅要自己的采煤隊安全,還要全礦安全,只要發現安全隱患,就打電話向礦上反映。
五年前,吳如該退休了,礦上沒讓他走,為他辦起了吳如學習室。吳如換了崗位,開始了新的拼搏。一種種礦山新機械的使用,他邊學邊教;他開始學習電腦操作,在鍵盤的敲擊中,把自己一輩子的經驗寫成教材……如今,吳如的學習室是礦工們常來的地方。“我給新來的大學生們講采礦新機械的使用,講安全生產;給班組長們講如何帶隊伍。他們中,有不少人已經又‘進步’了……。”
勞模吳如,金牌礦工吳如,就是一部大書,就是一本活教材。在吳如學習室中,更多的金色人生正在萌芽。(光明網記者吳力田 莊建)【原標題:金牌礦工吳如和他的學習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