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杜祥琬:綠色能源發展與中國的未來

2013/9/18 9:02:46 點擊數: 【字體:

杜祥琬:綠色能源發展與中國的未來

2009年10月30日,由中國南方電網、中國國電集團和《能源》雜志社共同主辦的“2009(首屆)中國能源企業高層論壇”在北京召開。圖為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主題發言。


  2009年10月30日,由中國南方電網、中國國電集團和《能源》雜志社共同主辦的“2009(首屆)中國能源企業高層論壇”在北京召開。新浪財經全程報道本次會議。圖為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主題演講。

  杜祥琬:大家早上好!下面我就中國能源戰略、中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講以下幾個問題。

  一、中國需要低碳能源戰略。

  全球氣候變化和世界金融危機再次警示人們:人類面臨著共同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世界各國不約而同地把眼光投向新能源,以期為人類創造一個永續發展的基礎。同時,通過占領新能源技術這個戰略制高點,把人類社會轉型到創新驅動的發展方式和生態文明階段。對于中國這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短缺的國度,這個轉型更為緊迫和意義重大。為此,中國需要制定經濟環境雙贏的低碳能源戰略。

  二、低碳與綠色并行。

  低碳能源戰略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能源戰略,是低碳技術和政策為支撐的戰略,是低碳經濟的基礎,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GHG排放和污染排放是兩個有差異的概念,因而低碳與綠色(低污染)也是兩個有差異的概念,單就中國能源的具有情況而言,這是兩個方向上高度一致的概念:走向低碳和走向綠色并行不悖。

  三、中國低碳能源戰略的主要內涵:

  1、大力節能、提高能效、控制總量。要實現我們國家到2050年的第三步戰略目標,所消耗的能源總量,尤其是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總量最小化。研究表明,強化節能,可以將每年的能耗控制到28億噸標煤。到2020年有可能小于40億噸。2030年46億噸,2050年56億噸上下。

  2、潔凈化利用煤炭,使這一黑色能源逐步“綠色化”。這一戰略,就是潔凈化利用煤炭。煤炭目前是我國壓倒性主導能源,貢獻很大,但是比較粗放(低效、污染、欠安全),煤炭在總能源當中的比重應該逐步下降。如果我們做的好,到2050年這個70%的比重有可能壓到40%以下,煤炭年消耗的絕對量近一、二十年仍然會有所增加。經過努力,約在2030年達到峰值,以后總能源的增值量將由清潔能源補充。煤炭的清潔度、安全性和利用效率將逐步提高,煤炭的戰略地位將調整為重要的基礎能源。

  再一個,就是加快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因為它是屬于大家公認的可再生能源,這兩個占的比重是百分之幾。我們的鈾強化節能可以將每年的能耗控制到28億資源原則上不構成對中國核能發展的約束,這個是可以論證的。核能必須全產業鏈和政策的配套、協調發展。中國的核電站都是屬于熱堆,我們已經啟動了快堆,再下一步是聚變堆。中國核能的三部曲,安全三部曲的技術路線,核能是可持續發展的。

  水電2020年的裝機有可能達到3億千瓦,2050年會達到5億千瓦左右。太陽能、風能我想說這樣幾個數字:

  第一是資源足夠。中國太陽能、風能資源足夠。它既需要長的比較大,也有可能逐步長大。為了長大,他需要逐步地突破技術和經濟的瓶頸,一些是技術問題,還有一些降價,和傳統的電價比較。還需要發展新的方式,比如風能、太陽能的不穩定性,有一些創新的方式。另外從全社會分析來看,可以生物質能:多種形態,重點應是液體燃料替代和沼氣,地熱、海洋能等。

  總而言之,可再生能源地位可以從現在的補充能源發展到替代能源,進一步發展到主流能源之一,最后發展到主導能源之一。

  到2050年光是可再生能源就可以減排40億噸。當然同時為了適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就要構建智能電網。本世紀的上半世紀我們的戰略提法,中國能源發展從戰略過渡期、轉型期,這是我們目前比較低效、粗放、污染的能源體系,逐步轉型為潔凈、高效、節約、安全、多元的現代化能源體系,能源結構、顏色和質量將發生各個性變革。從半個世紀后的長遠看,中國能源長遠是可持續發展的。

  今后二十年是這個轉型期中的攻堅期(困難期),新型潔凈能源要突破,煤炭潔凈化利用需付出巨大努力;節能、提效也要花大力氣,電力系統要解決一系列重大問題。這些都在今后,如果這20年解決的好的話,會有一個很好的能源形態。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通過能源中長期的發展有這樣的一個預估。

  我們預計到2030年以前煤炭會增加,但是他的比重已經開始下降了。2030年以后,煤炭的絕對量也會下降。

  大家知道人類文明從原始文明向農業文明,現在到了工業文明階段,我們現在從工業文明要過渡到生態文明,低碳能源戰略就呼應了生態文明的呼喚,是由工業文明步入生態文明的通道。中國古代的哲人充滿智慧,但卻不可能告訴我們:十幾億人口的中國如何發展;世界上許多發展先進的發達國家各有所長,卻不可能創造十幾億人口的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經驗。

  所以我想說我們“中國模式”在探索,中國人必須創造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型道路。因為現在國際上對“中國模式”討論的非常多,也有很多非常好的話稱贊中國。我個人認為,最好說中國是在探索。我們創造了很多很好的經驗,還不能說中國有一個完備的“中國模式”,我認為我們還是要有很多探索,探索適合中國的發展道路。低碳能源戰略是我們這條道路的要素,而低碳是我們為人類做的貢獻。

  科技合作跨越時空。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的共同目標,支持可持續發展的技術與各國發展有共同性。這為國際合作開創了新的領域和廣闊的空間。

    我今天就匯報這幾點認識,希望大家認真參考。謝謝!【原標題:杜祥琬:綠色能源發展與中國的未來】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新浪財經 2009年11月04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