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要向你學習!”
記溫家寶總理在河南省同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的交流
三九嚴寒,隆冬季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河南省鶴壁市就農業生產特別是當前旱情進行調研。
1月22日上午,在考察了鶴壁淇濱區鉅橋萬畝糧食高產核心示范區后,溫家寶來到鶴壁市農業科學院。在這里,溫總理同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有一段樸實而難忘的交流。
鶴壁市農業科學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74年的浚縣農科所,是河南省保留的重點縣級農業科研單位。這個農科院以玉米育種見長,與另一個河南省縣級農業科研單位溫縣農科所齊名。
今年74歲的程相文,戴著眼鏡,滿頭銀發。他既是農科院院長,也是在河南省乃至全國首屈一指的玉米育種專家。十多年前,當他得知時任副總理的溫家寶到了主攻小麥育種的溫縣農科所后,程相文一直盼著溫總理能夠到這里來。今天,他終于如愿了,滿是皺紋的臉上綻開了舒心的笑容。
“河南小麥重要,玉米也很重要。”程相文操著一口河南話,講述自己一直盼著總理來的心情。因為激動,說話有些緊張。
溫家寶聽著笑起來:“看來,我今天來對了。如果不來,你會一直 耿耿于懷 的。”說得程相文笑得更開心了。
在科技成果展示廳里,程相文領著總理參觀他和同事們攻關的成果:一個個金色大木碗中盛滿了黃橙橙的玉米種子。到去年為止,程相文帶領大家選育出玉米新品種11個,其中有一個品種還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看著這些飽滿的金色種子,就像看到了收獲的希望,溫家寶總理滿心歡喜。再一個盛滿玉米棒的木碗前,他停下腳步,用手剝下一粒粒玉米種,邊剝邊贊不絕口。
在大廳正中央,巨大的金色木碗里盛的是名字叫“浚單20”的玉米新品種。這個品種是程相文經過19年努力摸索培育出來的,適合密植,耐旱,產量高,每畝可達700到800公斤。2010年在全國推廣到4700萬畝,目前已成為河南第一、黃淮海第一、全國第二大玉米種植品種。溫家寶聽了介紹感嘆道:“不容易啊!”他還鼓勵程相文:“河南省對小麥生產貢獻全國第一,對玉米生產貢獻也會越來越大。”這句話讓搞了一輩子育種的程相文頓生自豪之感。他握著總理的手堅定地說:“請總理放心,我們一定能夠做到!”
程相文1963年從農業專科學校畢業后到農科所工作,把一輩子都獻給了玉米育種事業,無怨無悔。他有40個春節是在農科院設在海南的玉米育種基地里度過的。父母去世不在身邊,愛人去世也不在身邊。程相文的事跡和他對玉米育種事業的摯愛深深打動了總理。溫家寶握著程相文的手說:“河南省的科技人員要向你學習。”稍微停頓一下,又加重語氣說:“我也要向你學習!”
大廳里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溫家寶接著說:“農業科技只有扎根基層,才能讓農民受益。我們要更加重視基層農業科研單位的發展,在院所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要下真功夫。”
程相文身邊有一批年輕的科技工作者,其中不少是博士生和碩士生。溫家寶對這些年輕人說:“搞農業科技在基層最有前途。你們的研究和農業種植直接結合,會出大成果。”
要分別了,憨厚的程相文握著總理的手不愿松開。他說:“現在中國與外國在種子領域的競爭很激烈,我很著急。我還要向您提一個建議,要建立黃淮海地區玉米育種創新基地,培育和推廣更多的優質玉米種子。”
隨行的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告訴老程:總理十分關心農業育種問題。按照總理要求,農業部正在制定加快種子產業發展的措施。其中就包括種子基地建設。
溫家寶拍著老程的手說:“您的建議很好!我們要研究一下在原有基礎上再擴大建立小麥和玉米種子基地的建設。”
料峭寒風中,程相文和鶴壁農業科學院的職工們揮手與溫家寶總理道別。溫總理與程相文的對話,以及對基層農業科技人員的勉勵,為他們在寒冬中送來溫暖和進一步發展農業科技的信心。
乘車返回鶴壁市區途中,溫家寶對當地負責同志說,我給浚單系列的玉米種子起一個新名字,叫“永優”。我要手書出來,送給老程。
當程相文得知這一消息后,既萬分高興又感到重任在肩。他明白總理的深意:我們培育的種子品質要永遠優秀,在與外國種子的競爭中永遠保持優勢。程相文說,為了總理的這份重托,我會更加努力。【原標題:溫家寶同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交流:我也要向你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