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黃玉清的“萬果園”下崗工人的創業之路
2013/9/24 10:04:3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3月8日,北京東南三環河南大廈。
“我又補充了一條關于水果、干貨等農產品免征增值稅的建議。”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萬果園實業集團總裁黃玉清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便是今年她提交的新議案。
她認為,國家應該在涉及到民生商品、尤其是農產品流通方面加大政策上的支持力度;在農超對接方面,農業合作組織的規范性以及農業合作社如何更真實地體現農民的意愿等方面,還需要相關政策加強引導。
作為零售企業家,黃玉清又是一名典型的白手起家的“巾幗英雄”。從14年前的下崗,到創辦如今的萬果園實業集團,企業發展中的每一次轉折也是黃玉清在面對事業挑戰時的一次次果斷抉擇。
1998年11月,下崗后的黃玉清在周口開了第一家超市門店。這也開始了萬果園的發展。到2003年,萬果園已經發展到了9家門店。從2009年開始,萬果園開始走上了多元化發展的道路。“我們在近期內不會考慮跨出周口、漯河以外地區發展門店,而是要以多元化發展的思路繼續精耕現有區域市場,以周口、漯河城區為核心,向周邊縣市、鄉鎮延伸。”這是黃玉清和她的萬果園接下來的規劃。
起步萬果園
談到當年的創業,黃玉清用了“生活所迫”這個詞。實際上,1998年之前,在周口國有紡織品公司上班的黃玉清生活上雖算不上富足,但還是殷實的。
正是在1998年,黃玉清成為了一名下崗職工,“當時除了自己創業外,我沒有其他選擇。”依靠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生活,成為了當時黃玉清決定創業的最大動力。同年11月,黃玉清創辦的萬果園第一家門店成功開業,這也是在周口這個農業大市里第一家采用現代化規范經營的連鎖超市。
提起當年的創業階段,黃玉清最大的感受便是一個字——難。“那段時間,真怕自己要放棄了。”雖有心理準備,但以前“鐵飯碗”待遇的黃玉清卻從未曾想到自主創業是這樣的難。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事業處于十字路口的黃玉清迎來了她有生以來的最激動時刻。
2003年8月27日,黃玉清作為全國下崗再創業的杰出女性代表之一,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總書記的親切接見,并第一個向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總書記等同志匯報工作。
“當時萬果園已經發展到了9家門店,已經初具規模,但也遭遇到了發展瓶頸。”黃玉清坦言,胡錦濤總書記的接見以及勉勵,大大增強了她繼續堅持把萬果園做大做強的信心。
在接下來的幾年,萬果園商超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我們的經營理念也開始發生了變化,原來認為一個商圈有一家大型門店就足夠了,沒有必要在同一區域拓展新店。”黃玉清表示,后來萬果園通過發展名品百貨、購物廣場、社區超市、便利店等多業態來彌補單一業態滲透力不足的短處。
這樣,萬果園的市場規模迅速擴大,門店數很快便達到了70余家,區域分布也走出了周口,向漯河以及下屬區縣發展。
本土挖潛力
對于萬果園的發展規劃,黃玉清的戰略始終是明確的。“相較于河南其他地區,周口市經濟以農業為主,商業并不繁榮,發展水平也不高。”黃玉清認為,因此,萬果園要有一個清醒的自我認知——盲目跨區域拓展并不適合當前的萬果園。“而依托多業態滲透,向周邊區縣、鄉鎮發展則有助于萬果園進一步做強。”
在精耕區域市場的道路上,萬果園在各個方面也為此做好了準備。
“我們從周口市場的特點出發,在外來企業進入之前快速完成了市場的立體式布局。”黃玉清告訴記者,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萬果園市場的發展空間首先應該鎖定在本土。而實際上,萬果園也已經形成了以周口、漯河城區為核心市場,向所轄縣、鄉鎮百貨輻射的市場格局。
人才的培養,是企業戰略順利實現的保障。黃玉清自然明白這一點,但她更認為,對于區域中小型企業來講,人才培養的立足點還是站在企業內部優秀人才的培養上,當然也要在合適的時機引進“空降兵”。
“在引進外來人才方面,在百貨當中有較為明顯的體現。”黃玉清表示,當時公司感覺到了對人才的需求已經大大超出公司現有團隊的培養速度,而且由于百貨行業的特殊性,公司也引進了“空降兵”,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企業對重要崗位人才培養滯后的不足。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商報·超市周刊 201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