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紫熙先生的一些代表作,如藏于中國美術館的《天塹變通途》、為毛主席紀念堂所繪制的巨幅山水畫《黃洋界》(藏中國美術館)及為中南海繪制的《云起千峰動,泉飛萬壑鳴》等,均堪稱現代山水畫壇的珍品。
我和魏紫熙先生見面的機會很多,但真正向他學習和請教是在1998年。那一年,南京搞了一場大型藝術品拍賣會,已是高齡的魏紫熙先生在家人陪伴下來到會場。他看到了傅抱石的巨幅作品《虎踞龍蟠今勝昔》發出感慨說:“這張畫失蹤了一年多,現在又冒出來了,傅抱石畫這么大的作品不多。”停了一會兒,又看到一幅署名傅抱石的作品,他還離得很遠,就斷定該作品是贗品。他對我講:“傅抱石的畫,水口是一絕,這幅作品筆墨呆滯,一點也不靈動,必是贗品。”過了一會兒,他又對我說:“畫畫這東西,關鍵是虛部難處理,傅抱石是這方面的高手。當年,我畫了一幅三裁山水,近景、中景全畫好了,遠景的虛部我想請傅院長幫我補一下,他看后說,你放在那兒吧,就繼續忙他的事了。過了一會兒,我去了一趟衛生間,回來一看,已經補好了。”
魏紫熙先生是把這件事當作逸聞來說的,其實,他話中有話,并沒有說透。畫界一般都有這樣的傳言:傅抱石從不當眾畫畫。傅抱石為什么不當眾畫畫?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怕影響注意力;個人的作畫習慣;形象不好看等,還有一條,畫畫也是一種手藝活,怕別人學藝之后,把自己的飯碗給砸了。
我和魏紫熙先生相約,準備在《藝術名流》雜志為他做一篇專訪,因為魏老身體不好,也就一直沒能如愿。就在該年年底,魏紫熙人物畫展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行,展出他不同時期的人物畫近百幅。畫作生活氣息濃郁,造型生動純熟,讓觀眾在領略山水畫的同時,再享受其人物畫的風采。魏紫熙先生當場簽名贈我一本他的畫集,并和我合影留念。之后,他身體狀況一直不好,直至2002年過世,我們再也沒有見過面。
我總覺得,魏紫熙先生像風,因為有了風,高揚的帆才有了意義;因為有了風,雄鷹才能飛上藍天;因為有了風,才賦予大自然生動和美麗。生命如風,風過后在浩瀚蒼穹中留下了遙遠的回聲。(南京晨報 紀太年)【原標題:晚年的魏紫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