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文字張揚歷史——記全國勞模、國家一級作家秦俊
2013/10/9 15:00:4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處豫西南盆地的南陽,從來就是臥虎藏龍英才輩出之地。從古代智圣諸葛亮、醫圣張仲景、商圣范蠡,到當代被世人刮目相看的“南陽作家群”,無不彰顯著南陽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近年來,在全國頗有影響的南陽作家群中,繼“帝王”作家二月河之后,又有一位獨具創作風格,漸入歷史小說創作佳境的新秀,引起文學界極大的關注。他,就是全國勞模,國家一級作家,南陽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秦俊。
長城蜿蜒數萬里,是由一塊塊磚石壘砌的結果;歷史能夠連綿延續,世世代代的史學工作者的勞作功不可沒。畢業于歷史系的秦俊,深知修好歷史傳承歷史對現實的借鑒和激勵作用。在南陽市地方志工作20余年,秦俊始終把修好南陽地方志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
1964年,發生在南陽的一件事一直鞭策著秦俊矢志不渝地堅守自己的追求。那一年,國際友人路易·艾黎到南陽搜集建國前在宛西(南陽古稱為宛)搞地方自治很有影響的別廷芳的資料。因為缺乏歷史知識,負責接待的南陽一位領導幾乎與路易·艾黎吵了起來,原因是這位領導認為別廷芳是個十惡不赦的大土匪,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怎么能為他樹碑立傳呢?到了上世紀80年代,美國芝加哥大學終身教授艾愷步路易·艾黎的后塵,也來南陽搜集別廷芳的資料。他當時要求看看別廷芳三十年代自治時修的一座洋橋(水泥橋)和石龍堰(既能灌溉又能發電),結果南陽的同志讓他看了洋橋后還要他去看南陽大橋,看完石龍堰又要他去看丹江大壩,弄得艾愷哭笑不得。
為什么南陽的事,河南的事,我們河南人、中國人自己不研究,外國人卻這么感興趣?為什么外國人研究中國的國史、縣史,還要研究中國的地方人物、民情風俗?面對南陽人對歷史特別是對本地歷史知識的缺失,秦俊決心用自己勤奮的勞作成果來修補這個缺失,以張揚我們自己的歷史。從此,為南陽地方志的編修奔走呼號,為搜集挖掘人物、民俗素材夜以繼日地工作,便成了他生活的中心和重心。正是由于他百折不撓的努力,南陽的修志工作才扭轉了落后局面。在他主持或參與的16部縣區志史、150部部門志和地情書中,就有31部榮獲全國或省史志成果獎。南陽地方史志和地情書的編纂,為展示和反映南陽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搭建起一座平臺,對溝通和發展南陽與世界交流合作提供了方便。秦俊自己,也就成為全國唯一一位因修志而榮獲“五一”獎章的勞動模范。
“小說是地方志的兒子。”這是秦俊常說的話。
生于南陽長于南陽的秦俊,最不愿看到家鄉南陽的歷史和人文資源白白閑置浪費。從1987開始,在修編地方志之余,他又為自己開辟了另一個勞作的工場:以民間的視角,審視和發掘歷史題材,創作歷史小說。
就這樣,豐富的歷史知識,厚重的素材積累,加上更加艱苦的腦力勞作,讓秦俊又成了歷史小說大家!秮y世梟雄》(合著)、《落第狀元》、《奇俠樊鐘秀》、《光武帝劉秀》(三卷)、《漢宮殘陽》(三卷)、《漢武大帝》等長篇歷史小說相繼推出,四部被改編成電視劇后,引起史學界和文學界廣泛關注。特別是《傷兵東四郎》一書,被原河南省省委書記李長春作為禮品贈送給原日本官房長官二階堂進。有些日本朋友被書中那些善良的中國人所感動,還出資7000萬元人民幣,在南陽創辦了酒精廠和中日友好太增植物園!秮y世梟雄》被改編成《別廷芳傳奇》電視劇后,不少人都給予充分的肯定。著名作家二月河對秦俊的小說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通俗而不庸俗,鄉土而不泥土;從眾而不媚眾,入雅而不佞雅。
矢志修志,用文字傳承和張揚歷史的秦俊,工作上沒得說,生活中也像作文一樣,做人一身正氣。有一次,他因事乘汽車回南陽,途中,兩名歹徒手持利刃搶劫錢物,面對突如其來的災禍,秦俊挺身而出;1998年春節,他年僅10歲的兒子秦偉抽得“1998年中國體育彩票大獎”,得到一輛豪華桑塔納,扣除稅收款后獲得12.5萬元的獎金,他說服家人捐了出來,設立助學基金,用來救助貧困山區和革命老區的特困學生。
“樂善好施、疾惡如仇。”熟識秦俊的人們總是這樣評價他。文/張桂麗 本刊記者 張勇【原標題:他用文字張揚歷史——記全國勞模、國家一級作家秦俊】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地》 2005年第十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