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話中的分量,王一碩慢慢才體會出來:“我以前覺得自己家就夠窮的了,結果這里人生活更困難。”一天兩頓飯、睡得是大通炕,當地老百姓喝的水,都是靠挖地窖積攢下的雨水,燒開了加上茶葉或者白糖。“反正一定要加點東西,不加根本喝不下去。”王一碩頭次看見從池子里舀出來的飲用水,里面居然還有“活物”。幫大家種好藥材,改善這里的貧困生活,成了王一碩暗暗下定的決心。
麒游縣以種植黃芩為主。過去縣里農民種黃芩,就是等天下雨把芝麻粒大小的種子往地里一撒完事。“隨便一撒的話,出苗不勻,稀的地方黃芩長得粗,稠的地方又長得細。”發現問題后,王一碩想到了用拖拉機條播的方法。在隨后的十幾天里,王一碩天天搗鼓一個飯盒蓋,當地人很不解:這縣里派來的技術員在弄啥哩?其實,王一碩是在做種子發芽率的試驗。沒有試驗器皿,他只好用自己的飯盒蓋。
飯盒蓋不漏水,第一次試驗時的種子全漚了。王一碩就把最底下墊上棉花,再鋪層布或紙,上面是沙子,然后再種。用這種因陋就簡的法子,王一碩明白了黃芩在當地環境下的發芽率。據此,他測算出了每畝地播種量,用上了拖拉機。為了把握播種時機,王一碩又跑到當地氣象局查閱了10年的氣象資料。種子播下去之后,馬上迎來一場雨。十幾天后,黃芩出苗情況很不錯。鄉長有點后悔當初的莽撞了。
聽說縣里來了個學藥材的大學生,不少疑難問題也“找”上門來。
這個鄉也請,那個鄉也叫。王一碩跑遍了縣里的10個鄉鎮。縣團委書記說:“走遍我們麟游的10個鄉鎮,能找到不認識縣長、縣委書記的藥農,可沒有不認識王一碩的。”
藥廠的“救命菩薩”
“去西部之前,他其實也沒種過藥材。但他就是做事耐心細致,動手能力強。”張振凌老師最了解自己學生的優點。
張老師的課題需要大量基礎數據的測定,不難,但非常繁瑣。“我們得測量出藥材的灰分、水分、浸出物等多個數據,各地買來的藥材有十批,每批得做三回,才能保證標準。”張老師把試驗交給王一碩格外放心。“他嚴格按照藥典的規定做,一是一,二是二,絕不會對付,不會糊弄。”王一碩當時并不知道,學校實驗室里練就的功夫后來在他做志愿者時派上了大用場。
2003年底,麟游縣一家中藥廠找到科技局請求支援,說要通過國家質量認證,否則廠子就得關門,60多人都得下崗。當時,王一碩對中藥認證也僅有個模糊概念,說出了GSP、GMP、GAP的全稱。但就這點知識,也讓對方興奮不已。局長一拍大腿:“小王,你去給他們弄。”廠里說,你來,我們給你個經理助理。
“認證的實際內容當時我真不知道。”接受任務后,王一碩用三天把認證的相關資料看了一遍,硬著頭皮到藥廠上任了。此后,王一碩晚上學,白天給工人講。幸好,鉆研規范王一碩不怵,因為以前在實驗室中他每次試驗都要認認真真地摳藥典,按照規范來。
“做質量認證其實就是把企業的責任細化到每一個人。拿‘藥品拆零’這個流程來說,以前就是拿個紙片把藥一包就賣了,出了問題也不知道是誰的。而按照認證的標準,這個流程中的每一步都要有記錄、有負責人簽名。”為此,藥廠延續了幾十年的制作銷售模式都要改變。
改變人的舊思想其實比弄清規范要求更讓王一碩覺得艱難。面對王一碩的規定,老員工抱怨:“這樣子還讓不讓賣藥了!”為此,王一碩沒少跟工人們費口舌,天天都要到廠里檢查。認證是個整體體系,從進藥品到生產到銷售,王一碩一人全盯了下來。廠子最終通過了質量認證,王一碩成了員工們的“救命菩薩”。
王一碩離開的時候,科技局提出“給你個副局長,留下吧”,甚至還表示“你貸國家的錢,我們可以幫你想想辦法”。但王一碩一早就有考研究生的理想,所以,對縣里的盛情挽留,他只能拒絕。
2004年9月,王一碩從陜西回到河南鄭州,兜里的1500多塊錢是做了一年志愿者的全部積蓄?佳、工作、甚至落腳地兒都還沒有著落,貸款還有兩年就要到期了,連本帶利兩三萬的貸款能否按時還得上,王一碩心里也沒底。跟家里談及此事時,王一碩的語氣更沉重了。
“希望學弟學妹貸款更容易”
回到鄭州不久,王一碩又去了一趟廣發行,告訴人家他回來了,留下新電話號碼。此時,原來的田行長已經調離,新領導看著王一碩直咂吧嘴:“你看你,干了一年還是啥也沒有。不過沒關系,你還是慢慢干吧,咱們即時聯系就成。”
王一碩也把自己考研的想法說了,但表示:“考研之前,我一定先把藥師資格證考下來,這個是主要的。拿了證我就去南方打工,貸銀行的錢我一定能還上。”按照市場行情,有了藥師證一月能拿4000多的工資,銀行領導聽王一碩這么說,也放了心。
其實銀行領導的擔心是多余了。2004年底,王一碩應聘到了鄭州一家獸藥廠。人家看中的就是王一碩當志愿者時在藥廠做認證的經歷,工資是按天計算的,從最初的每天20元增加到40元,后來又改成60元。當時,國家正好出臺了一個規定,2005年12月底之前,所有獸藥廠必須通過質量認證,否則就要吊銷營業執照。這家認證做完了,藥廠老板說:“我有個朋友也是做獸藥的,你給他們也做做吧。”
就這樣,王一碩最多時同時給三四家獸藥廠做認證。根據要求,藥廠在評估中獲得78分就可以獲得質量認證。但在王一碩所做的藥廠中,有一家得到了92.5分,成了全省最高分。辛苦也有了回報,在半年多時間里,王一碩便小有積蓄。
與此同時,王一碩也考上張振凌老師的研究生。王一碩說,還想念博士。因為他在沒學上的那個月里,偷偷跑到西安高校里聽給大學新生的講座,開講座的有位博士,人家的親身經歷感染了王一碩。既然助學貸款給了自己改變命運的機會,就一定要好好把握。
提前還款的事,張振凌老師開始不知道,聽說以后很是驚訝:“我知道他是掙了點錢,但還不到寬裕的地步,直到現在也是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呀。”但張老師最終理解了學生的想法。“沒有這個貸款,我也上不了學,現在上了,而且又用這個知識賺了錢,先還國家,最應該。”王一碩對老師、對學校、對銀行、對所有關心他的人都是這句話。
其實王一碩還有個想法沒直說:那一兩年,助學貸款發放阻礙重重,銀行遭遇“逃貸”,大學生群體遭遇“誠信危機”。“我們那屆以后的學生都沒拿到銀行貸款。”王一碩想著,自己如果能提前還款,說不定學弟學妹貸款會更容易……
“借貸還錢,這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結果學校還給舉辦了個儀式,還見了報。”王一碩剛開始不大理解。但關注他的人越來越多,還有不少的榮譽。王一碩明白了:“其實,這是人們對誠信的尊重與珍視。”
時評
誠信讓人睡得踏實
(李硯洪)
王一碩是成功者,他的成功靠的是誠信。
在一個追求成功的時代,成功的途路有很多,機遇、能力、拼搏、技巧等等都有可能送你到成功的彼岸。但是,誠信最重要。
“助學貸款還清之后,飯也吃得香,覺也睡得踏實。”王一碩說。
誠信給了王一碩心靈的平安。而心靈的平安可以使整個人的身心都保持健康狀態,積極進取,這可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一個人如果沒有誠信的品德和素質,不僅難以形成內在統一的完備的自我,而且很難發揮自己的潛能并取得成功。
“誠”不僅是德、善的基礎和根本,也是一切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證。“信”是一個人形象和聲譽的標志,也是人所應該具備的最起碼的道德品質?鬃诱f:“信則人任焉。”誠信有利于建立人與人之間、組織之間的合作關系,這種信任促進良性的合作,使效率和創新力得以倍增。而基于誠信的信任是這種良性合作的基礎。這一切都可以在王一碩身上找到印證。
誠以修身,信以立世。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沒有智慧和財富的人生或許是沒有足夠亮點的人生;但沒有誠信的人生則是沒有一絲光明的人生。
其實,誠信本來就是我們這個文明古國的道德核心,是炎黃子孫引以為傲的美德。孟子曰:“誠,乃立于天人合一與性善論之上,無道乃誠也。”
誠信不僅是立身之本,還是立國之本,興邦之本。李開復博士在《做最好的自己》一書中說:“堅守誠信的中國人,除了主觀上為涵育個人的高尚人格,客觀上也為樹立‘誠信中國’的世界聲譽做出一份貢獻。”記者侯健美【原標題:王一碩:立身存篤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