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的富民愿望
2001年,在外創業有成的夏光奇不顧家人反對,回村擔任黨支部書記。上任第二天,他就挨家挨戶聽取村民意見,尋找富村之路。通過認真調查論證,確定建設全國最大清香薄皮核桃生產、出口基地。他帶領群眾深翻土地,興修水利,累計種植薄皮核桃4500畝16萬株。目前,核桃已經陸續掛果,即將進入盛果期,畝均效益可達5000元。隨著旅游業的興起和短線生態旅游的逐步升溫,夏光奇把發展目光瞄向“農游一體化”,投資建起了龍泉湖,配套了牌坊、古亭、釣魚臺;建起了“和諧家園”別墅3套;帶領村民改善生態環境,修建沼氣池400多座,栽種風景樹木2萬多株。近幾年,村民人均收入節節攀升,如今已達到5000多元。
濃烈的愛民情結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修路是群眾最盼的事。夏光奇一方面發動在外工作人員捐資支持家鄉建設,另一方面引導村民參與,歷經40余天艱苦施工,修筑了26.5公里的高標準沙石路,一舉打開了小王溝村與外界的通道。隨后,他抓住國家實施“村村通”項目的大好機遇,多方籌資460余萬元,修通了到各自然村的水泥路,實現了戶戶通。村里還累計投資300余萬元建成自來水供水系統,對全村電網進行改造,改建村小學并配套教學設備,建成占地16畝的綜合性文化廣場,互聯網順利入村,有線電視、移動電話普及率達98%以上。
熾熱的奉獻情懷
夏光奇一年四季忙村里的事,家務和飯店經營全靠妻子獨自支撐。而夏光奇不但幫不了家務,還時常拿自家的錢幫村里辦事。村里辦事缺錢,他就向妻子要,妻子不情愿,他就軟磨硬泡,家里陸續為村里墊支幾十萬元。他去鄭州跑項目,總是能省就省,每天早早等在機關大門口,上級領導被他感動,為小王溝村爭取項目資金做了大量工作。幾年來,小王溝村融資500多萬元,全部投入新農村建設,沒有浪費一分錢。2007年8月,夏光奇意外遭遇車禍,大腿嚴重骨折。養傷期間,他操心村里的事務,拄著拐杖回到工地。
飛揚的青春激情,為的是一個執著的夢想。夏光奇看著自己的夢想一點點實現,緊皺的眉頭展現一絲笑意,他深信不久的將來,小王溝村將展現出更加美好的風貌。本報記者 李小胄 通 訊 員 劉建新 馮河龍【原標題:夏光奇:青春無悔報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