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guān)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guān)信息

回龍村:舍命棄財?shù)膹垬s鎖

2013/10/29 15:57:11 點擊數(shù): 【字體:

回龍村:舍命棄財?shù)膹垬s鎖
帶領(lǐng)回龍村修路致富的“太行赤子”張榮鎖


    太行山下,衛(wèi)水河畔,一位普通退伍軍人的事跡廣為流傳。

  他,就是被河南省委評為“優(yōu)秀黨支部書記”、“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被譽為模范踐行“三個代表”的優(yōu)秀退伍軍人――輝縣市上八里鎮(zhèn)回龍村黨支部書記張榮鎖。

    “不叫回龍村變模樣,咱算枉穿一回綠軍裝!”

  1980年,張榮鎖退伍回到位于群山之中的家鄉(xiāng)。當(dāng)時的情景讓他異常心痛,村里人依然運輸靠人背,磨面靠石碾,照明靠油燈。為了養(yǎng)家糊口,他再次走出大山。下礦井、賣藥材、采石頭,靠勤勞致富,幾年間他成為遠(yuǎn)近聞名的百萬富翁。富裕起來的張榮鎖,心里卻一天也沒有舒坦過。他總想為這方山水做點什么。窮怕了的回龍人,也從張榮鎖身上看到了回龍村的未來,看到了回龍村的希望。
  
    1993年10月,張榮鎖出任村黨支部書記。面對鄉(xiāng)親們的重托,張榮鎖哽咽了:“不叫回龍村變模樣,咱算枉穿一回綠軍裝!”
  
    要治窮,先治愚。山里的土地金貴,可偏偏當(dāng)?shù)厝擞泻裨岬牧?xí)俗,親人去世,要埋葬在最好的田地里。張榮鎖和黨支部“一班人”商議后痛下決心:平墳擴耕!
  
    一個冬日的上午,張榮鎖來到自家的祖墳前。墳里埋葬的是他的父親。自己還在部隊時,父親為了養(yǎng)活一家老小,一年到頭拼死拼活地勞作,最終累得癱瘓在床上。他含淚默念:“爹,為了回龍村的未來,為了子孫后代,您就原諒兒子吧!”然后,一镢頭刨下去……見此情景,還在猶豫的村民們紛紛跑向自家的塋地,揚起镢頭,平了祖墳。

    “我們要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干前人沒干過的事”

  上任后的一個月里,張榮鎖走遍了全村方圓20平方公里的山山嶺嶺、溝溝坎坎。隨后,在村兩委擴大會上,他斬釘截鐵地說:“從今后,我們要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干前人沒干過的事,把貧窮拋在身后,讓富裕變?yōu)楝F(xiàn)實!”
  
    1993年初冬,張榮鎖率領(lǐng)全村430名勞力,開赴大栗園自然村旁的三座荒坡,展開了開荒造田的戰(zhàn)斗。
  
    首期開荒完畢,張榮鎖累得病倒了。高燒使他黝黑的臉膛漲得通紅。人們解開他的衣領(lǐng),發(fā)現(xiàn)他的肩頭腫得老高,皮肉和內(nèi)衣都沾在了一起。再看他的右手大拇指,已淤血變得黑青,解放鞋被割開幾厘米長的口子,膿血滲出了鞋外…… 整整一個冬天,張榮鎖和村民們一起披荊斬棘,挖山刨土,砌石壘岸,硬是在茫茫荒坡上壘出38道石墻,從荊棘亂石間掏出90畝梯田。
  
    三易寒暑,張榮鎖和村民們共治理荒坡8座,面積達(dá)1500畝,栽植蘋果、山楂、桃、梨等果樹累計3.5萬余棵。僅此一項,每個村民的年收入凈增150元。
  
    接著,種植香菇、發(fā)展旅游……隨著一個個新項目不斷上馬,回龍人徹底甩掉了貧窮的帽子。

   “講奉獻不是一句空話,關(guān)鍵時刻要作出犧牲”

  為了實現(xiàn)修路這個回龍人世代的夢想,1997年冬,張榮鎖帶著150名黨員和民兵,挺進深山峽谷,向大山宣戰(zhàn)。
  
    站在懸崖之巔,俯視刀削般的絕壁,張榮鎖挺身而出:“我是書記,我開第一炮。”他用粗繩系住腰身,把自己吊在半空作業(yè)。鑿眼,裝藥,引爆。“轟” 的一聲巨響,張榮鎖成功地打響了第一炮。24名黨員、民兵自發(fā)組成“突擊隊” ,學(xué)著張榮鎖的樣子,拴繩在腰間,吊到懸崖半空作業(yè)。
  
    當(dāng)工程進行到一半時,村里的資金連同300多萬元的貸款全部用光。怎么辦? “講奉獻不是一句空話,關(guān)鍵時刻要作出犧牲”,想到這,張榮鎖取出自家存折上的72萬元錢,一分不剩地投到了修路上。深不可測的山洞,像一張吃錢的大嘴。洞沒鉆多少米,錢又沒了。于是,他又賣掉自己價值30多萬元的本田轎車和新建的住房;賣掉了苦心經(jīng)營多年,設(shè)備價值達(dá)30多萬元的石材廠……
  
    張榮鎖無私奉獻的行動,感染了純樸的村民。一天早晨,當(dāng)張榮鎖手提鋼釬,揉著睡眼打開屋門時,不由驚呆了:清晨的薄霧中,數(shù)十個村民排著長隊守候在門前,人人手中都拿著存折……
  
    就這樣,張榮鎖帶著回龍村的男女老少,硬是靠錘鑿炮轟,攔腰斬開了9座山頭,在千年絕壁上“掛”上了8公里的盤山公路,在百丈懸崖中“鉆”出了1000多米的“ S”形隧道。
  
    今年1月10日,隨著一聲沖天巨響,清峰關(guān)隧道打通了!回龍村從此與山外連成一個世界。
  
    張榮鎖心里裝著群眾,群眾也牽掛著他們的張書記。當(dāng)筑路工程進入關(guān)鍵階段時,80高齡的趙玉森老人,每天都拄著拐杖,冒著寒風(fēng),顫巍巍地爬上清峰關(guān)隧道工地看一看。他說:“俺是來看小鎖的。在懸崖上打隧道太危險了,俺怕他有個閃失!”
  
    真情灑群眾,丹心耀太行。退伍軍人張榮鎖在他人生的“第二戰(zhàn)場”上模范踐行“三個代表”,書寫出了無愧于黨、無愧于軍隊、無愧于時代的動人篇章!作者:張慶 【原標(biāo)題:回龍村:舍命棄財?shù)膹垬s鎖】

責(zé)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新鄉(xiāng)網(wǎng) 2004-05-16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