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樓村干部群眾交談中,沒有一個說許福卿沾過村里光的,沒有一個不說他是基層干部廉潔奉公的典范。
許福卿身兼樓村實業公司總經理,村企業有數十輛小汽車,除公事活動借用外,私事從未用過企業的車。幾十年來,他上下班或到企業調研,一直堅持騎自行車。即便到十多公里外的縣城辦私事,經常也是騎自行車。
10年前,許福卿和村干部們形成共識:每年主動邀請審計部門進行一次審計。一是發現和杜絕經濟方面的問題和苗頭;二是還干部一個清白,給群眾一個明白。
首次審計活動中,審計人員非常納悶:在別的地方審計,主動來找的人絡繹不絕,有的是為了“捂”,有的是為了“揭”,可樓村竟無一人來找。經過一周的系統審計,不但未發現一點問題,反而發現一些“蹊蹺賬”:招待客人用過的酒瓶子、辦公剩下的廢紙,甚至連歡度春節的煙花爆竹廢紙等,也被當作廢品賣成錢作為集體收入入了賬。過去9年的審計報告顯示:樓村50多名村干部和企業家,無一有經濟問題,無一有違規違法行為。
許福卿不僅嚴格要求自己,還嚴格約束家人和親戚。
許福卿的長子許壽國,高中畢業后到部隊當兵,在部隊讀了大專,入了黨。復員后,在縣城某國企當普通工人。1992年下崗后回到村鋁粉廠當推銷員,人品好,能力強,每年完成推銷額200多萬元,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大專學歷、共產黨員,憑我這條件,憑我的能力和政績,在廠里當個小頭頭,咋說都夠格!”許壽國心平氣和地說:“為了父親的清白,俺甘愿做一名普普通通的銷售員。”
許福卿常說:“只想自己富,不要當干部;要當好干部,必須走正路。當干部就要做到身不懶,嘴不饞,財不貪,心不偏。”他用行動詮釋他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