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楊貴:紅旗渠魂(2)

2013/10/31 17:16:12 點擊數: 【字體:

  而當時的林縣有多少本錢呢?政治“本錢”,當時的新鄉地委領導表態說,同意上馬,但國家沒一分錢、一粒糧食支持你們,請林縣量力而行,自行決定;經濟“本錢”在哪里?“大刮‘浮夸風’時,我們縣委班子統一口徑,打了‘埋伏’,當時全縣還有3000萬斤儲備糧和不到300萬塊錢。”楊貴道出了50多年前,林縣建設紅旗渠的全部“家當”。

  理想與信念是不滅之火,愈挫愈堅,勇往直前。紅旗渠修建過程中遇到了太多太多的坎坷與挑戰。然而,這一切,在楊貴堅實的腳板下無不“履為平地”。當紅旗渠總干渠將修好時,有人擔心,有人風言風語:“如果落差不夠,渠通了,水流不過來可該咋辦呀?”對此,楊貴的回答響徹太行:“如果是那樣的結果,我就從太行山上跳下去!”

  鏡頭回閃到1990年4月5日,紅旗渠25歲“慶生”,老書記專程從北京來到林縣。當紅旗渠管理處的干部職工齊齊圍上來,請老書記題詞時,楊貴蘸著他飽經滄桑的心血再次“老夫聊發少年狂”,以《贈言十水》詞而抒懷

  祖祖輩輩缺水,紅旗渠引來漳河水。水庫蓄住了山谷水,紅旗渠灌滿庫池水。澆地渠庫池齊放水,一渠水可頂兩渠水。平整土地合理用水,大家都來節約用水。關鍵保好渠管用水,林縣就不再愁缺水。

  堅強之楊貴

  從1960年2月開工,歷經10年奮戰,經過三期大會戰,一條“數字化”的“人工天河”鑲嵌在太行山腰削平1250個山頭,架設150座渡槽、鑿通134個隧洞,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相當于從鄭州到廣州的距離。以紅旗渠為主體的灌溉體系基本形成,林縣水澆地面積由解放前的1.2萬畝猛增到60多萬畝……

  “羅馬不是一夜就建立起來的。”作為紅旗渠建設的決策者、組織者、指揮者,楊貴與記者一起撿起歷史的碎片,是那樣的清新感人,那樣的歷久彌新。真是“想開端沒有結局,想結局沒有開端”,紅旗渠的建設過程始終凸顯了苦干實干加巧干的主旋律。

  建設紅旗渠有多苦?

  楊老回憶的一個片段,現在人聽起來可能會當做笑話也可能會當做“神話”,但那確實是當時的事實,現在的歷史

  紅旗渠總干渠山西境內長達41華里。工程剛上馬那陣兒,楊貴沿渠線徒步兩天來到山西平順縣一個叫盤陽的村里。沒曾想,山西老鄉卻向林縣縣委書記告狀來了:“楊書記啊,你們這樣放炮可不行啊,俺這兒天天像鬧地震一樣,牛驚了,驢跑了,房子也裂縫兒了。”楊貴調查后得悉,山西老鄉說的不假,建設者炸山打洞一次性要引爆1000公斤的炸藥,號稱“噸炮”,可不把山西老鄉害苦了嗎?楊貴當即指示縣委所有常委、各指揮部指揮長就地召開前指會議,果斷調整計劃。

  上兵伐謀。打仗出身的楊貴當即決定:集中優勢兵力、財力、物力,尤其是把當時全縣僅有的30多名技術員悉數調集過來,集中力量打殲滅戰,先搞定山西段工程。當然還有一個剛性要求,以后只能放小炮,不準放“噸炮”!從此,西線無戰事;從此,西線經驗在各渠線不斷被復制和創新。

  苦干實干,這是貫穿紅旗渠建設的主旋律。楊老深情地和我們一起穿越著時空,疊加出一幅幅感人的畫面

  紅旗渠剛開工時,一下子涌到山西3萬民工。大家一律變成了“山頂洞人”:住山崖、山洞,打土窯、搭席棚;

  渠首大壩截流時,任村公社的男女青年奮不顧身跳入冰冷的河水中,組成“人墻”,抗拒激流;

  東崗公社組織70余名強壯勞力,腰系繩索,凌空打釬放炮,硬是在懸崖絕壁上崩出渠基;

  青年洞開鑿時,缺糧少菜,大家忍著饑餓苦干,把豪言壯語寫在太行石壁上:“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為了后輩不受苦,我們就得先受苦。”

  除險英雄任羊成、英雄炮手常根虎、農民水利技術員路銀、鑿洞能手王師存、雙手撐鋼釬的“鐵姑娘”郝改秀……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更不應該忘記的是,10年紅旗渠修建,81位同志獻出了寶貴生命……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86歲的楊老內心道白脫不開特定的語境。從歷史回到現實,楊貴以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警句感慨系之。而在林縣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這個“精神”是一種情懷,一種境界,一種超越,一種不甘平庸、不甘屈從、不甘得過且過的血性和品節。

  以史為鏡。楊貴深情地告訴記者: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一個民族要有點精神,否則就會失去脊梁骨,不能自強自立。實現“中國夢”,這種精神不可或缺。

  堅貞之楊貴

  在北京采訪,讓記者沒想到的是,在楊老的客廳里,我們居然看到了一件“稀有文物”:整整50年前繪制的“林縣水利建設示意圖”。彩色地圖大約1.5平方米,畫面歷經歲月的侵蝕,已微微泛黃。

  “三軍甲馬不知數,但見銀山動地來。”站到地圖前,一看到那些指紋似的等高線,楊貴的呼吸就有些急促,周身的熱血就沸騰起來。他用小竹竿指指點點,侃侃而談。那山山水水,那溝溝壑壑,那聲聲炮響,那血與火的歲月,歷歷在目,聲聲在耳,像剛剛發生的一樣。

  忠誠與堅貞,這是楊貴身上的基本色,恒久不變。

  戰爭年代,楊貴在汲縣當區長時,國民黨就出價要“買”他的人頭:“誰把大個兒區長的頭拿來,獎勵2000大洋。”但這位大個子區長毫無懼色,英武不屈:“戰爭年代,不管戰斗多么慘烈,我都要把***里最后一顆子彈留給自己。”

  1959年11月1日,一代偉人毛澤東在新鄉火車站首次親切接見楊貴。結果,這張合影照“隱身”到“文革”爆發后,反而因“福”得“禍”,成為楊貴的一條“罪狀”:正值中年的楊貴身高1.85米,比毛主席高出4厘米,“好事者”立馬給他扣了一頂帽子:有意貶低毛主席!威武不能屈,楊貴錚錚鐵骨:我最講實事求是!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鄭州日報 2013-05-2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