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光彩照后人的朱熹紀念館

2012/5/11 14:57:33 點擊數: 【字體:

光彩照后人的朱熹紀念館
集紀念、祭祀與朱熹文化展于一體的朱熹紀念館。

光彩照后人的朱熹紀念館
當地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參觀朱熹紀念館,進行歷史傳統教育。

 

    走進東源縣黃村鎮鄔洞村朱屋的朱熹紀念館(朱熹文化室),吟讀朱熹撰寫的《朱文公家訓》和《朱柏廬治家格言》,一句句至理名言如沐春風,讓人心曠神怡,深受教益。

    據《碑記》記載,鄔洞村朱熹后裔寶英公次子珍公十世孫榮天公于明朝萬歷年間,從長樂高竹園(今五華縣華城鎮高竹園村)遷居于黃村鎮鄔洞村開基立業。其后裔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遵循朱子遺訓,發揚朱子傳統美德,崇文重教,家族興旺發達。時年82歲的朱子后裔朱培中稱,榮天公在此開基立業以來,人丁興旺,人才輩出,當中有不少裔孫遷居江西、廣西等地,每年都有來自各地的宗親前來尋根祭祖。

    榮天公裔孫遵循文公留下的遺訓“設立烝嘗以祭祖先,創建祖祠以追遠,修譜志以垂后”,飲水思源,尊祖敬宗,于清光緒年間興建朱文公祠。為使文公祠更好地發揮紀念先祖、教育后人的作用,2002年秋,在廣東“東江朱子紀念館”的支持與幫助下,榮天公裔孫捐款近20萬元將文公祠建成集紀念、祭祀與朱熹文化展于一體的朱熹紀念館。

    據介紹,朱熹文化展的設計和內容,是根據廣東“東江朱子紀念館”的朱子文化展復制而成的,分為朱子文化室、朱子遺墨室、苦學圖室、二十四孝圖室、公民道德格言室和社會公德室。朱子文化室的內容是革命導師及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中華傳統文化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論述、歷代朝廷對朱熹的詔賜封贈、古代名賢學者評朱熹、朱子遺跡、朱子詩詞、朱子格言、朱子家訓、朱子聯語、朱子聯譜、朱子研究大事記和朱子思想當今價值等內容,比較簡略地介紹了朱子和朱子學術思想的歷史地位和研究成果。朱熹不僅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同時也是一位卓著的書法家。朱子遺墨反映他一生臨池不輟,造詣日精,有“漢魏風骨”、“韻度潤逸”之譽的書法藝術水平。苦學圖共25幅,每一幅都是一個小故事,每個故事都從不同側面,刻畫出古人和今人勤學苦練、苦學成才的精神。二十四孝圖室中的“二十四孝”用圖畫的形式講述我國幾千年來形成的以孝敬老人、贍養父母為代表的優良習俗和故事。

    同時,紀念館還編印了《苦學成才小故事》和《二十四孝小故事》。《苦學成才小故事》從《三字經》、《新三字經》、《孔子家教》等內容中挑選出25位名人志士勤學苦練、苦學成才的事跡與精神,勉勵子孫慎記朱子“為學讀書,寧詳毋略,寧近毋遠,寧下毋高,寧拙毋巧”(意思是循序漸進,由淺入深,踏實而不取巧)的求學精神與態度。《二十四孝小故事》則是收集了24位歷史名人孝順父母、尊老愛老的故事,教育子孫弘揚尊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與風尚,故事內容圖文并茂,言簡意賅。

    據介紹,朱熹紀念館不但成了朱子后裔教育子孫后代弘揚祖德的教育基地,而且成了當地學校對學生進行歷史傳統教育的一個陣地。朱氏后裔更是繼承發揚祖宗美德,致富思源,愛國愛鄉,熱心支持家鄉各項事業建設,造福鄉梓。如其裔孫朱蓮輝捐資80萬元在村中建起一幢主體三層(共12套)、建筑面積1000多平方米的樓房,用于解決村中困難戶的住房問題,在當地傳為美談。【原標題:朱熹紀念館光彩照后人】

    ■歷史

歷代朝廷對朱熹的詔賜封贈

   
    1209年,宋嘉定二年,寧宗皇帝詔賜朱子“遺表恩澤”匾,追謚曰“文”,故后人尊稱他為朱文公;
   
    1227年,宋寶慶三年正月,寶慶皇帝贈朱子太師,追封為信國公;
   
    1230年,宋紹定三年九月,紹定皇帝改封朱子為徽國公;
   
    1241年,宋淳元年正月,理宗皇帝詔朱子從祀孔廟;
   
    1269年,宋咸淳五年,詔賜“文公闕里”于婺源;
   
    1335年,元世祖至元元年,奉旨于婺源建立徽國文公廟;
    
    1362年,元至正二十二年,改封朱子太師徽國公為齊國公;
   
    1370年,明洪武三年五月,詔定天下四書五經,詔從朱氏傳注,并追封文公為徽國公;
   
    明景泰皇帝欽贈朱熹“德行仁熟,理明義精,布諸方策,啟我后人”;
   
    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詔先儒朱子改稱先賢,位在漢唐諸儒之上;
   
    1705年,清康熙四十四年,對朱子賜御書“大儒世澤”四字,對聯“誠意正心闡鄒魯之實學,主敬窮理紹濂洛之其傳”懸于祠;
   
    1712年,清康熙五十一年,康熙皇帝詔升朱子入孔廟(即文廟)大成殿配祀孔夫子,位列十哲之次;
   
    自元朝以后,文公的理學成為官方的哲學,科舉考試都采用朱子注釋的《四書五經》作為標準答案;
    
    從公元1455年,明景泰元年至民國初年,建安朱氏近500年來,歷代朝廷欽授朱子裔孫為翰林五經博士,主持文公祭祀,永遠世襲,成為被國家承認、舉世矚目的文化貴族。

    ■鏈接

理學大師——朱熹

光彩照后人的朱熹紀念館
朱熹畫像(資料照片)


    朱熹(1130—1200年),南宋人,生于尤溪縣,長于建州,從師五夫,講學武夷,結廬云谷,授徒孝亭,葬于唐石(這些地方皆屬福建,福建因此成為著名的考亭學派的發源地,全世界朱子后裔繁衍的根基和源頭),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他廣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貢獻,給后人留下浩如煙海的著述。他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融匯儒、釋、道諸家而建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對中國文化和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學術成果,“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深得歷代文人推崇和歷朝皇帝褒獎封號。后人尊他為“朱文公”(1209年,宋嘉定二年,寧宗皇帝詔賜朱子“遺表恩澤”匾,追謚曰“文”,故后人尊稱他為朱文公),評價他為“理學正宗”,是繼孔孟之后的第三圣人。他一生致力倡興教育,先后創辦了考亭書院、岳麓書院、武夷書院、紫陽書院等27所教育基地,培養了數以千計的門生,對創建中國古代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延伸

朱家訓言

光彩照后人的朱熹紀念館
朱熹紀念館內陳列的朱子遺墨
 

    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也。慎易談人之所短;切莫矜己之長。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勿稱忿而極橫逆;勿非禮而以害物命。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詩書不可不學;禮義不可不知;子孫不可不教……

 ——摘自《朱文公家訓》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即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宗祖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人有喜慶,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

——摘自《朱柏廬治家格言》

     來源:河源日報  時間: 2007-7-7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