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理學之集大成者朱熹

2013/2/21 14:59:24 點擊數: 【字體:

       

    中國傳統的儒學發展至南宋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新的、復雜的理學體系。其影響“繼往圣將微之緒,啟前賢未發之機,辨諸儒之得失,辟異端之論謬,明天理,正人心,事業之大,又孰有加于此者。”(宋—黃斡《行狀》)連后人都感嘆道:“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矣。江西之學,浙東永嘉之學,非不岸然,而終不能諱其偏。“(清—全祖望《宋元學案.晦翁學案》)這集中國理學之大成的一代宗師就是尤溪的朱熹。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后改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饒)。朱熹的父親朱松(字喬年),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進士,在胡世將、謝克家、趙鼎等人的推薦下,任秘書省正字、校書郎,遷著作郎、度支員外郎兼史館校勘,歷司勛、吏部侍郎。當時,秦檜為相,對金議和。朱松上書反對議和而得罪秦檜,被貶逐出京。宣和五年(1123年),朱松任尤溪縣尉,舉家遷居尤溪縣水南鄭安道館舍。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于尤溪縣。

    朱熹從小聰明穎悟,勤學敏思。他父親指天告訴他:“那是天。”朱熹就會好奇地問他父親:“天的上邊有什么東西?”讀書時,老師教他讀《孝經》,他在書上寫道:“不若是,非人也。”有一次,一群小孩子在玩沙子。朱熹獨自坐在一旁用手指畫沙。一看,他在畫一個八卦。朱熹14歲那年,朱松在臨終前囑咐他說:“籍溪胡原仲、白水劉致中、屏山劉彥沖三人,學有淵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事之,而惟其言之聽。”(《宋史—朱熹傳》)于是,朱熹遵從父命到崇安投奔劉子翚(朱熹義父)、胡憲、劉勉之。他們視朱熹如子侄,熱情教誨達10年。劉勉之還將女兒嫁給朱熹為妻。

    紹興十八年(1148年),朱熹以試題《創業守文之策》中進士。

    紹興二十一年,朱熹以左迪功郎出任泉州同安主簿。在任期間,朱熹從邑里優秀的鄉民中選取收弟子,教他們理學和圣賢修己治人的道理;并且倡建經史閣,收藏書籍以供閱讀。次年,由于朱熹政績突出,與徐度、呂廣問、韓元吉一起被推薦入京晉見。可是,朱熹淡泊功名,稱病謝絕。紹興二十三年,朱熹任滿辭職回崇安武夷山中建中山堂講學著述,研究理學。他曾多次步行到他父親的同窗好友李侗家(今南平)拜師求教。同年冬,他正式拜李侗為師,學習和研究正統的“洛學”。朱熹在李侗門下受益匪淺,他承襲“洛學”的正統,奠定理學基礎。在李侗的啟發下,領悟了“逃禪歸儒”的真締。

    隆興元年(1163年)孝宗即位,詔求直言。朱熹上封事言,認為“帝王之學,必先格物致知,以極夫事物之變。使義理所存,纖悉畢照,則自然意誠心正,而可以應天下之務……”朱熹的意圖是用理學來推論政治。不久,宋孝宗又召朱熹奏對于垂拱殿。朱熹奏說二件事:一是“大學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其二是:“君父之仇不與共戴天。今日所當為者,非戰無以復仇,非守無以制勝。”當時,朝廷以湯思退為相主倡與金議和,因此沒有重視朱熹的意見。朝廷任命朱熹為武博士,朱熹沒有赴任。乾道元年(1165年),朝廷又催促朱熹就職,這時洪適為相,也是個主和派。朱熹與他觀點相悖,憤而辭官歸隱。

    乾道三年,朱熹應理學大師張拭之邀從崇安啟程,由學生范伯崇、林擇之隨行,抵達長沙岳麓書院。朱、張會講持續兩個多月之久,開啟書院會講制度先河。乾道七年,朱熹因母舅喪事回故里尤溪,并與摯友、縣知事一道查訪其父衙署舊址,親書“韋齋舊治”,刻石立碑紀念。乾道九年,尤溪縣重修學宮,朱熹撰寫《重修尤溪廟學記》,題書“明倫堂”,制匾懸掛于學宮正廳。從此,天下學宮匾皆摹此刻制懸掛。同年,尤溪縣知事倡建“傳心閣”于尤溪學宮東側,收藏經、史、子、集諸書,供學子們誦讀研討。朱熹作跋文。從乾道三年至九年,朝廷多次召朱熹入朝任職,都被朱熹拒絕。乾道九年,朝廷傳褒:“熹安貧守道,廉退可嘉。”讓朱熹主管浙江臺州崇道觀。

    淳熙二年(1175年)四月,南宋著名哲學家、文學家呂祖謙從浙江來訪,朱熹與他一起研討40余日。此后,呂祖謙邀請朱熹和江西陸九淵兄弟到江西信州(今江西鉛山)參加學術討論,朱、陸進行一場方法論的爭論,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鵝湖之會”。

    淳熙五年,史浩為相,奏請朝廷任朱熹為知南康軍兼管內勸農事,朱熹在辭職不準的情況下赴任。朱熹到任后,興利除害,帶領鄉民抗旱救災;并在當地興辦郡學,與學子們講經論典。同時復辦白鹿洞書院(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并制定書院《學規》。次年夏,全國大旱,朝廷詔監司、郡守條陳民間利病。朱熹上疏說:“天下之務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術以立紀綱。蓋天下之紀綱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術公平正大,無偏黨反側之私,然后有所系而立。君心不能以自正,必親賢臣,遠小人,講明義理之歸,閉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淳熙八年,朱熹在武夷山五曲修建武夷精舍,從學者500多人。他邀陸九淵到白鹿洞書院講學,講“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一章,朱興奮得汗出揮扇,把講義刻在石碑上。他在福建、浙江先后共創辦28所書院。同年三月,朱熹任提舉兩浙東路常平茶鹽公事,管理常平倉、茶、鹽等方面的事務。同年十二月,朱熹受命任直秘閣受命巡視臺州。他發現前太守唐促友有“違法擾民,貪污淫虐,蓄養亡命,偷盜官錢”的罪行,便上書彈劾。宰相王淮包庇唐促友。朱熹不畏權奸,連續上書十次,終于使唐促友得到罷免處罰。

    淳熙十五年十一月,朱熹再次向皇帝上萬言奏章,即歷史上著名的《戊申封事》,指出當時南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