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歐陽修為了支持范仲淹新政,又出來說話,使朝廷一些權貴大為惱火。他們捕風捉影,誣陷歐陽修一些罪名,朝廷又把歐陽修貶謫到滁州(今安徽滁縣)。
滁州四面環山,風景優美。歐陽修到滁州后,除了處理政事之外,常常游覽山水。當地有個和尚在滁州瑯琊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游人休息。歐陽修登山游覽的時候,常在這座亭上喝酒。他自稱“醉翁”,給亭子起個名字叫醉翁亭。他寫的散文《醉翁亭記》,成為人們傳誦的杰作。
歐陽修當了十多年地方官,宋仁宗想起他的文才,才把他調回京城,擔任翰林學士。
歐陽修擔任翰林學士以后,積極提倡改革文風。有一年,京城舉行進士考試,朝廷派他擔任主考官。他認為這正是他選拔人才、改革文風的好機會,在閱卷的時候,發現華而不實的文章,一概不錄取。考試結束以后,有一批人落了選,對歐陽修十分不滿。一天,歐陽修騎馬出門,半路上被一群落選的人攔住,吵吵嚷嚷地辱罵他。后來,巡邏的兵士過來,才把這批人趕跑。
經過這場風波,歐陽修雖然受到了一些壓力,但是考場的文風就發生了變化,大家都學著寫內容充實和樸素的文章了。
歐陽修不但大力改革文風,還十分注意發現和提拔人才。許多原來并不那么出名的人才,經過他的賞識和提拔推薦,一個個都成了名家。最出名的是曾鞏、王安石、蘇洵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在文學史上,人們把歐陽修等六個人和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合起來,稱為“唐宋八大家”。【原標題:歐陽修改革文風】
來源: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