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發現藺相如家譜
2012/5/3 11:05:2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本報訊湖南省瀏陽市發現藺相如家譜――《藺氏族譜》,該家譜記載了從藺相如至今94代族人中藺相如四兒子藺景的后代。
保存這套家譜的是藺相如第89代孫、湖南省瀏陽市文家市鎮玉泉村退休教師藺傳芳,共有3個版本,其中被稱做七修本(1943年修)和八修本(1994年修)保存比較完整,六修本殘缺不全。據族譜記載:藺相如字仲仁,仕趙為上大夫,事詳史記。秦莊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甲寅五月二日子時沒,壽六十九。葬陜西渭南縣西四十五里戲河道旁,有碑記。藺相如仕趙時,家于今之直隸磁州南二十里杜村店,舊有石坊。配孔氏,壽九十,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癸未五月初五日午時沒,葬于山西商紂王廟后鰍形,有墓志。藺相如共有8個兒子,依次為儀、范、嘉、景、從信、岱、封和冕。長子儀曾仕趙為大夫,其后人不詳;次子范與弟嘉居磁州(今河北省磁縣),范的子孫后來移居湖北省;嘉的后代居住在今河北省磁縣和江蘇省徐州一帶;從信之子烈遷居涇陽(今陜西省涇陽縣);景退居萬邑(今江西省萬載縣),其子孫一支遷至今瀏陽市文家市鎮玉泉村;岱、封和冕守父墓,子孫因而家于渭南。
據玉泉村村委會主任、藺相如90代孫藺代紅介紹,文家市鎮現有的4.8萬人中,有1萬多人姓藺,分布在20多個村,其中玉泉村比較集中,全村4000多口人中,70%姓藺。全村共有藺氏祠堂14個 ,其中1個總祠堂,13個支祠堂,除個別破舊外,大多保存完好。這個村姓藺的族人每年的清明節和冬至都進行隆重的掃墓和祭祀活動,冬至祭祀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與祭孔相似。
邯鄲職業技術學院教授藺朝國長期從事姓氏研究,尤其是對馬姓和藺姓研究比較深入。他認為:瀏陽市文家市鎮《藺氏族譜》的發現,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歷史價值,填補了先秦史學特別是藺相如生平的一些空白。據他考證,目前已知在河北省的磁縣羌村、曲陽縣相如村、淶水縣、河南省安陽縣相村、輝縣、山西省古縣、陜西省渭南縣等地都有藺相如墓地,其中多數是衣冠冢。他看完《藺氏族譜》以后分析說,目前國內各地的藺氏家譜,大多追述到明朝,瀏陽市《藺氏族譜》所以能完整地記述到現在,主要是藺景的后代子孫做官的比較多。如藺景的長子藺房做過漢朝的史官,長孫藺然做過襄陽令,第六世孫藺超達漢元帝時也做過襄陽令,第八世孫藺漠漢建平時授中書令,第十世孫漢光武帝時任青州刺使,以后晉、唐、宋、元、明、清歷代子孫都有人作官,出于光宗耀祖的目的,對家譜記載比較完整,保存得也比較完好。藺傳芳介紹說,“文革”期間,多次有人以“破四舊”為名,要求他交出家譜,他將家譜四處藏匿,把七修本保存至今。族人在此基礎上于1994年完成八修本。【原標題:瀏陽發現藺相如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