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箕子:遼寧最早的文人作家

2012/5/4 10:55:47 點擊數: 【字體:

 
    遼寧最早的文人作家,當屬殷末的箕子,他的許多作品都是在遼西避難時創作的。

    箕子是殷朝末年的宗室貴族,因封在箕地,爵位為“子”,故稱其為“箕子”。箕子是殷紂王的親戚,任職太師。

    暴君昏庸,裝瘋逃走

    殷紂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據說此人聰明多才,身材高大,勇力過人,能赤手與猛獸格斗。但他荒淫無道,又不聽勸諫,濫用酷刑,殘殺忠臣。諸侯梅伯和九侯因勸諫紂王而被剁成肉醬;鄂侯因為九侯辯護而被殺死,制成干尸示眾。

    微子是紂王同父異母的兄長,因母親不是王后未能繼承王位。他深感殷朝危在旦夕,幾次進諫,紂王置之不理。微子知大勢已去,自己無力回天,因而欲與太師箕子、少師比干合謀逃走。箕子和比干不從,微子便自己逃走了。

    比干自恃是紂王的叔父,以死相諫,結果紂王大怒,挖了比干的心。箕子見狀十分恐懼,和妻子一起來到宗廟告辭。他故意披頭散發,一邊跳躍,一邊大哭,佯裝瘋癲,借以迷惑紂王。裝瘋的箕子混到奴隸堆里,逃到古朝鮮,紂王乘機將他囚在那里。箕子隱滄民間,以彈琴來抒發心頭的悲傷。

    故國情深,不愿易主

    古朝鮮作為封國,就在今日之遼西。1973年遼寧省喀左縣出土發現了殷末箕侯的青銅器物遺址,就是古朝鮮位于遼西的有力證明。后來,周武王伐紂滅殷,知箕子之賢名,宣布廢除對箕子的囚禁,把他釋放了。

    釋放箕子時,箕子以為是紂王要來殺他,裝瘋裝得更厲害了。他在武王面前,又是破口大罵,又是對天大哭,武王很可憐他,就將他封在古朝鮮,并特準其不用行臣禮。

    但箕子故國情深,不愿為周朝臣民。箕子在古朝鮮,置官設衙,對那里的人們教以詩書禮樂,還傳授他們種田、養蟲、紡織等技能,并且還制定了禁止相互攻殺、相互傷害、相互盜竊等八條法規,規定相殺償命,相傷償谷,相盜者男人為其家奴,女子為婢等條款。

    經過教化和治理,箕子使其禮樂制度逐漸成形。箕子也因此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將殷代文化全面傳播到東北及古朝鮮的先軀者,被譽為遼沈地區古代文明的奠基人。

    在箕子的倡導下,遼沈地區世風淳樸,民不為盜,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周武王感念箕子之義德,因以古朝鮮之封地封他為王,所以后來稱古朝鮮為箕子朝鮮。春秋時,燕昭王派大將秦開進攻古朝鮮,取地兩千余里,這時的古朝鮮疆域已經地跨鴨綠江兩岸了。至西漢初年,箕氏諸人被燕人衛滿率軍消滅,箕世子孫共傳四十余世,歷時千余年。時至今日,朝鮮平壤仍有箕子陵遺跡。

    以小見大,說出真理

    箕子不僅是一位正直的政治家,還是一位杰出的古代作家。他的作品,今天能見到的有寓言《紂為象著》、詩歌《箕子吟》等。

    寓言《紂為象著》大致講了這樣的意思:紂王做了一雙象牙筷子,箕子見了很恐懼。箕子認為,使用象牙做筷子,必定不能用泥碗,必然要使用犀玉之杯;用象筷、玉杯,必定不能吃豆湯,而必吃牦牛、大象和豹胎;吃牦牛、大象和豹胎,必定不能穿粗布短衣在茅檐之下,必然穿錦衣住廣廈。箕子說自己是害怕紂王這樣發展的結果,所以才害怕這件事的開始。后來,果如箕子所言,紂王因奢侈暴虐而招致亡國亡身。

    箕子是殷國的太師,他勸諫紂王是很正常的事。不過從上文可以看出,他勸諫的方式很獨特,首先從一雙象牙筷子談起,以小見大,步步緊逼,其核心的意思是“吾畏其卒,故怖其始”這兩句話。箕子的見解很受后人重視,漢代的王充、司馬遷都曾引用過這篇寓言。

   《箕子吟》又名《箕子操》,是箕子被紂王逼迫逃到古朝鮮之后所作。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述了這首詩的創作經過。箕子的勸諫紂王根本不聽,于是有人勸他離開,箕子說:“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君之惡而自說(悅)于民,吾不忍為也。”于是披發徉狂當了奴隸,從此隱居起來,彈琴悲嘆自己的命運。他的琴曲流傳下來叫《箕子吟》,其歌云:

    嗟嗟,紂為無道殺比干。嗟復嗟,獨奈何!漆身為厲,被發以佯狂。今奈宗廟何!天乎天哉!欲負石投河。嗟復嗟,奈社稷何!

    詩中反映出箕子離開朝廷之后的憂愁以及時時關心國家命運的心情。他曾想到過自盡,但又想到無補于社稷,所以才堅強地活下來。他雖遭遇不幸,卻不改節操,故其詩又名《箕子操》。

    孔子推崇,稱其仁人

    政論散文《洪范》也是箕子頗有代表性的文章,“箕子為陳天地之大法,敘述其事作《洪范》”。此文作于周武王滅殷之后,箕子從囚禁中被解放出來,武王深知箕子不僅為人正直,而且胸有大志,有治國安邦之韜略,只是由于紂王無道而無法施展。

    箕子回到鎬京(今西安市長安區西北),武王便去訪問他,問以天道,箕子一一做了回答。事后箕子將這次長談整理成文,這便是《洪范》的創作經過。

    殷被周滅亡若干年后,有一次箕子去朝見周王,正好路過當年殷都廢墟,在他的眼前,當年的繁華都城和宮室已成斷垣殘壁,禾黍到處叢生。此情此景,不由使他內心悲傷。撫今追昔,滿腔悲憤和無限感慨激蕩心頭,于是作了《麥秀歌》,以抒情懷。詩中寫道:

    麥芒尖尖哪,禾黍的苗兒綠油油。

    那個頑皮的少年呀,不與我親愛接近啊!

    這里說的“頑皮少年(狡童)”是指殷紂王。殷朝的遺民聽到這首詩,都為想起亡國之恨而落淚。這首詩抒發了箕子關心國家興衰、不滿紂王虐政的愛國主義思想。孔子對箕子的為人很推崇,他稱微子、箕子和比干為殷朝的三位仁人。

    編者按

    箕子曾生活在一個混亂的時代———紂王寵愛妲己,酒池肉林、暴虐荒淫,結果導致民怨沸騰。

    在王朝危亡的關頭,被孔子稱為仁人的三位貴族———箕子、微子、比干站了出來,苦諫紂王。然而昏了頭的紂王將比干的心臟挖了出來,以此來迫使箕子與微子閉口。

    面對紂王的慘無人道,箕子選擇了“佯狂”,逃到古朝鮮,成為了一位杰出的作家,寫出了多篇優秀的作品。【原標題:箕子:遼寧最早的文人作家】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復旦學報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