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綿中華七千年酒文化 仰韶酒業再攀行業新高峰
2013/5/22 10:33:3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7000年前,仰韶人用陶蒸酒;7000年后的今天,仰韶人仍舊在用陶蒸酒,從未斷層。
“入口綿,落口甜,尾靜爽,回味久。”仰韶人在古樸神韻的澠池古城,采擷久負盛名的醴泉佳水,企業改制脫胎換骨,專家型釀造暢通血脈,出擊釀造“兼香”品質的組合拳,打造文化名片,成為中國白酒行業濃墨重彩的潛力股。
11月8日,走進仰韶酒業釀酒車間,拌糧、上甑、攤涼、入池,掩不住的醇香四溢。作為“豫酒六朵金花”之一的仰韶酒,步履堅實,巍然前行。
破瓶頸,謀嬗變,專家發力“大做文章”
談起改制前的企業,技術部酒體設計中心部長韓素娜感慨莫深:當時,別人問起在哪里工作都不好意思張口!
韓素娜正值年輕愛漂亮,每天都工作到晚上十點,重復同樣的工作。“現在作為仰韶人,研制高端酒,我感到很驕傲。”提起現在的工作,她激情澎湃地說。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企業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一個拋物線,作為中國白酒的旗艦企業,仰韶酒廠1975年在原有作坊的基礎上建立起當地第一家國營酒廠,規模及產品銷售一路扶搖而上,迅速從一個地方品牌跨入中國知名白酒企業行列。1999年,企業年產銷成品酒十萬余噸,產值十個億,銷量排名中國白酒行業前列,曾一度被業界喻作中原白酒業的“大鵬”,發展達到拋物線的最頂端。
2000年以后,國家出臺每瓶酒征收0.5元的從量消費稅政策,受機制、體質、市場環境及稅收政策的影響,仰韶酒廠的經營每況愈下,落到拋物線最低端。
面對企業的低谷,仰韶酒打出轉制攻守組合拳,以振興品牌為己任,以“二次創業、六年規劃、三個階段”為戰略規劃,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托,以管理為主線”的企業精神,在嬗變中“大做文章”。
轉變機制,獲重生。2004年,仰韶酒廠進行了企業改制,組成河南仰韶酒業公司,拋棄了原國有企業的管理機制和經營方式,采用全新的運作模式,完成了22個部門的33項質量改進措施,推動仰韶酒向優質、高檔、國際化方向發展。
嶄新的企業需要一個張弛有度的專家領導者指引方向,作為釀酒業少有的集學酒、釀酒于一身,從基層做起的酒類“專家”,侯建光臨危受命,面對眼前呼之欲出的大變革,他開始思考讓企業“活起來”。
調整結構,破瓶頸。侯建光站在仰韶白酒市場的全局角度分析各地的差異。他判斷高附加值是未來白酒企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從長遠來看河南經濟水平的上升及在“中原大崛起戰略”影響下,高端市場不可能任外地酒商“一元獨大”,走高端路線成了必然的選擇。
引進“外腦”,謀嬗變。侯建光不僅是釀酒的專家領導,他還組建仰韶營銷團隊,用經驗豐富、勢力強大的團隊發揮資源優勢。為此,仰韶聘請經驗豐富的MBA 營銷總監范海偉,掛帥經營,做好打一場市場硬仗的準備,聘請酒界泰斗秦含章、沈怡方做技術顧問,知名導演陳凱歌為仰韶文化品牌大使,創造“國陶酒道館”,開展“百座名城·百家名館”活動,以品鑒會、團購為核心消費群營銷,成為市場增長與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充分提煉文化內涵,在智慧碰撞中找到適合的市場,讓產品“自己會說話”。
河南白酒企業的掌門人,多為半路進入攜資而來,只有侯建光不同。從生產一線成長為最高決策者,侯建光是唯一一位釀酒專業出身,在大學學了5年發酵,在白酒企業做了數十年的專家。“專家型”領導侯建光堅持以“質量、誠信、服務”為經營理念,以“團結、求實、創新”為企業精神;嚴格成本管理,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加大新產品的研制和開發力度;利用靈活的經營機制,實行產權清晰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讓仰韶脫胎換骨,再度起飛。
推高端,重個性,智慧碰撞開啟釀酒技術引擎
河南,又名“豫州”,釀酒產業自古以來就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和資源優勢,土壤酸堿度適合,松軟通透,適合豐富的釀酒微生物存活。中原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從周邊地區文化中吸取營養,博彩眾長,體現了“自然和諧,兼容并蓄”的特點,衍生了豫酒極強兼容性的“兼香型”個性。
7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們創造了魚鳥彩陶瓢簞瓶,魚紋葫蘆瓶自此誕生。今天仰韶人繼承和發揚了先民的智慧,在重質量的基礎上,創造了仰韶•彩陶坊酒。
經過04年改制,結合河南人的口味,從單一的濃香型酒轉入兼香型,08年彩陶坊上市便受到好評。高質量的酒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選種,二是制曲工藝。
11月8日,記者在仰韶酒業釀酒車間看到釀酒的過程,其工藝特點簡稱為“九糧九蒸、十三段摘酒”。
仰韶酒原料除了醴泉之外,選用當地的優良品種——高粱培育特曲。這種高粱籽粒飽滿、大小均勻、殼少皮薄、淀粉含量高,發酵中產生復雜的香味成分,能使酒體豐滿、棉軟。
在釀酒車間,釀酒師說“除了高粱、玉米外,還加入了當地含有微量元素硒,曾經御用的小米,九種糧食融合各種作物的醇香。”通過拌糧、上甑、冷卻攤糧、入池發酵,獨有的九九八十一道復合釀酒工序,精益求精。
在制曲工藝上,以汲取古老農業文化精髓的九糧為原料,采用傳統清蒸混燒老五甑工藝釀造,泥池固態發酵,使酒曲保持了原始的醇香味兒。
所謂九蒸,是指酒醅分為九次蒸餾,即蒸餾后的酒糧經過攤晾后,以一定的比例再與新糧混在一起重新發酵,再次蒸餾,如是者九次。所謂“十三段摘酒”,是說分段取酒,分類儲存,再行勾兌。
“提起勾兌,很多人都存在一些誤區。”針對記者提出的疑問,韓素娜介紹說:“勾兌是市場的需求,是酒的組合。我們在市場上喝到的酒都有準確的酒精度,如果不進行勾兌,酒的度數很難達到統一,剛生產的酒平衡度不好,容易上頭引起身體不適,勾兌才能讓酒‘有骨有肉’。”
仰韶酒業釀酒部部長張俊峰充滿信心:“我在這兒干了十幾年了,在新的領導班子的帶領下,有信心迎來我們仰韶酒業二次騰飛。”
獨有的復合釀酒工序,獨有的九糧釀造配方,獨有的陶蒸、陶藏工藝,使醉陶坊酒香醉人。仰韶人用智慧的碰撞,開啟了酒類研發的新引擎。
“專家把脈”不等于簡單“嫁接”,文化回歸涅槃重生
提起企業文化,侯建光說道:“企業文化是一個綜合體,很多人都不理解,把仰韶文化歸于企業文化,簡單的把仰韶文化‘嫁接’。”仰韶請‘專家把脈’,把文化與營銷相結合。侯建光強調,一個團隊必須有主流的文化。他提出:“為中國酒業引領世界消費而持續精進,使仰韶文化成為影響人類文明的偉大智慧。”的核心價值觀,引導企業發展與文化傳承相契合。
“用陶發酵,用陶蒸酒,用陶窖藏,用陶盛酒”,仰韶把7000年前的傳統工藝與現代生物技術相結合,文化被作為一種工藝融入產品。國企改制而來,仰韶要解決的問題太多,2007年侯建光在文化上找到了方向,開始構思陶系列。
2011年6月,仰韶彩陶坊酒隨著河南省省長郭庚茂率領的“中原經濟區合作之旅”參訪團登上寶島臺灣,并作為中原厚禮贈送給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等臺灣政壇要員,推動了兩岸的交流與合作。
今年9月9日至13日,仰韶•彩陶坊酒“靚相”第二界中國國際酒類博覽會,把豫酒的魅力帶到了貴陽。
河南省商務廳李廳長對仰韶•彩陶坊作了高度評價:“彩陶坊酒不但品質好,也實現了文化與產品的完美結合。”
仰韶酒業2012年,建成270平方米的仰韶酒文化博物館,展示了悠遠厚重的澠池歷史,以當代仰韶酒為主線,真實寄存了仰韶酒人從古到金的延續和演變。攜手河南豫西商會交流“天時、地利、人和”的寄托,聯合承辦“梨園春仰韶酒•彩陶坊”大型戲曲晚會,攜手大型歷史劇《大唐圣經》。此外仰韶彩陶坊酒被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和G20峰會20國元首、奧運冠軍李雪英收藏,被業界美譽為“中國國禮,國家名片”。
兼香型特征與地域文化的契合度,此前往往被豫酒忽視,仰韶找到了豫酒和文化的契合點。幾年來,仰韶彩陶坊作為中原文化、河南形象和地域特產的代表展現在河南對外的窗口,對河南的經濟發展對外交流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創新性的把文化資源作為品牌基礎,提煉出寬廣、博大、深遠的全新含義,真正讓中原文化底蘊為建設新時代精神的豫酒品牌服務。
“畢生精力造好一瓶好酒”
“人在途中,路在腳下”這是我們形容人生拼搏的話語,提起對未來的規劃,侯建光提到,重點工作要放在企業文化建設、生態釀酒建設和區域市場建設三個方面。未來還有漫長的路要走,需要仰韶人孜孜不倦的努力。”術業有專攻,我這一輩子就只做這一件事,畢生精力造好一瓶酒,但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確確實實把酒造好,把所有的資源匹配好,必須步伐穩健,才能迎著朝陽躍馬揚鞭。”(郭新治)(原標題:延綿中華七千年酒文化 仰韶酒業再攀行業新高峰)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人民網 原文時間:201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