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剛過,走進西峽縣太平鎮,只見各村房前屋后的山茱萸樹,為這個山區鄉鎮平添了幾分色彩。近年來,太平鎮依托豐富的山茱萸資源優勢和宛西制藥公司這個龍頭企業,大力開展中藥材產業化經營,拉長產業鏈,增加了農民收入,走出了一條生態良好、生產高效、生活富裕的“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富民強鎮之路。該鎮也先后榮獲“全國一村一品(山茱萸)示范村鎮”、“河南省文明村鎮”等殊榮。
一個富民項目
太平鎮位于海拔2212米的中原第一峰——伏牛山犄角尖的山腳下。這里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平均海拔1456米,森林覆蓋率達98%,年均氣溫12.5℃,具有明顯的山區小氣候和立體氣候特征,是山茱萸的天然適生地和“黃金產區”,素有“山茱萸之鄉”的美譽。
正在山茱萸基地進行越夏管理的村民李春山高興地說:我今年種植了40畝山茱萸,僅此一項每年可增收5萬元以上。
2006年以來,該鎮嚴格按照GAP標準,實施山茱萸標準化技術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目前,已建成國家級示范基地5處、縣級標準化生產基地3處,采取標準化生產規模占山茱萸總體規模的95%以上,全鎮已累計種植山茱萸3.5萬畝80萬株,年產量達50萬公斤,產值超億元。“山茱萸成了山區農民的‘搖錢樹’,這話一點也不夸張。”太平鎮黨委書記苗祥偉說。
一家龍頭企業
為了推動山茱萸產業的發展,該鎮依托宛西制藥公司這個龍頭企業,積極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黨支部+基地+農戶”的生產管理經營模式:由宛西制藥公司派專門技術人員從建園、管理、藥材加工等各個環節進行跟蹤指導,使山茱萸基地建設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在該鎮黨委、政府的鼓勵引導下,當地有經濟頭腦、開拓意識的農民組織建立山茱萸種植專業合作社7家,培養了360個專業大戶和78個農村經紀人,每年通過訂單銷售的產量占該鎮山茱萸總產量的95%以上。截至目前,全鎮與宛西制藥公司簽訂合同,加入專業合作組織的群眾達1460戶,占全鎮農戶60%以上。
在建好基地的同時,該鎮先后累計投資300多萬元,新建了太平鎮中藥材交易專業市場,吸引外地客商160多戶從事收購銷售,逐步形成以太平鎮為中心輻射全國的最大山茱萸交易中心,年交易額達8000余萬元,推動山茱萸產業快速發展。
一條振興道路
“建山茱萸第一鎮,創中國優質品牌”是該鎮確立的發展思路。
近年來,該鎮堅持以建設山茱萸生產大鎮為目標不動搖,倡導“綠色、環保、低碳”生活方式,實施標準化管理,形成專業化生產、標準化種植、規模化發展的格局,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目前,當地群眾對種植山茱萸熱情高漲。由于對基地實施精細化管理、標準化生產,及時搞好殺蟲、除草、刮皮涂白、修枝撫育等常規管理,提升了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全鎮山茱萸標準化生產率達到100%,并全部被宛西制藥公司以高于市場價收購,該鎮也成為宛西制藥公司最大的山茱萸輸出地。
面對穩步發展中藥材產業,該鎮鎮長馬亞麗描繪了未來的發展前景:“力爭5年內新發展山茱萸1萬畝、產值再增加4000萬元,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使農民人均純收入來自山茱萸產業的比重達到80%以上。”(原標題:山茱萸的富民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