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特產 >> 瀏覽相關信息

延津小麥:“國酒”釀入河南成分

2013/9/23 15:08:57 點擊數: 【字體:

延津小麥:“國酒”釀入河南成分

豐收時節,專家們在延津縣察看有機小麥標準化基地。

延津小麥:“國酒”釀入河南成分
 
延津小麥:“國酒”釀入河南成分

  9月7日上午,面對即將到來的播種小麥時節,延津縣魏丘鄉農民劉大林開始和妻子商量擴大種植面積的事。因為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茅臺)主動和延津小麥“結緣”,讓他們對種植小麥的信心大增。

  合適的氣候、獨特的黃河沖積平原土壤等自然條件,加上優良的小麥品質及有機生產和公司化管理,是貴州茅臺“相中”延津小麥的主要原因。

  “國酒”的選擇

  2011年4月11日,貴州茅臺委托其在新鄉市的經銷商,與延津縣金粒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粒麥業)和新鄉市嘉合糧油有限公司分別簽訂合作共建有機小麥基地協議書。兩家公司獲得的訂單分別是為貴州茅臺提供1萬畝的有機小麥生產基地,為貴州茅臺提供釀酒原料。至此,在歷經3年之后“國酒”跨省與河南小麥“結緣”。

  根據協議書,第一批規劃認證的有機小麥基地僅僅是開端,以后根據雙方意向將追加認證。據延津縣農業局提供的消息,延津縣最終將向貴州茅臺提供至少20萬畝有機小麥生產基地生產的有機小麥。

  在全國范圍內選擇釀酒原料的貴州茅臺,無疑有著近乎苛刻的條件。合適的氣候、獨特的黃河沖積平原土壤等自然條件,加上優良的小麥品質及有機生產和公司化管理,是貴州茅臺“相中”延津小麥的主要原因。

  根據雙方協議,延津縣提供的小麥須符合貴州茅臺制定的質量要求,其中筋小麥(角質率40%~60%)須無霉變、無蚊蟲、無雜質、顆粒飽滿等,具體標準參照國標。貴州茅臺作為延津的合作方,對基地進行監督,若發現基地違反有機要求行為時,有權制止并通告基地整改。同時,貴州茅臺對基地建設提供指導、技術服務,且可根據情況配備相應的技術人員,并對生產基地技術人員進行義務培訓。生產基地使用的種子、有機肥、生物農藥等生產必需品甚至也由貴州茅臺提供。

  對延津方面的要求則是,建立有機小麥認證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并取得有機認證,按要求組織有機小麥生產,并按要求進行收購、儲藏、運輸等。

  有機小麥的收購價格則以普通小麥市場價及綠色、有機小麥生產成本、費用為基礎,雙方協商定價。

  “雖然條款很多,但要義只有一個,那就是生產出有機優質小麥。”8月23日,延津縣農業局局長郜文玉說,延津完全具備這樣的條件:合適的氣候、獨特的黃河沖積平原土壤等自然條件,加上優良的小麥品質及有機生產和規模化管理。

  實際上,雙方的合作在簽訂協議之前就已經開始實施。隸屬金粒麥業名下的1萬畝有機小麥基地從去年秋季起已經進入土地轉換期:基地完全按照有機小麥生產的條件,不再使用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而改用有機肥料和生物農藥。

  延津的優勢

  據了解,從2009年開始,延津縣著力創建45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標準化生產基地,2010年,這一計劃獲農業部正式批準。

  正是有了這一契機,延津小麥受到了青睞。

  延津縣農業局副局長李占光說,2010年,國家綠色食品辦公室委托河南省綠色食品辦公室(以下簡稱河南省綠辦)驗收了延津45萬畝綠色食品原料(小麥)標準化生產基地。在此之前,貴州省綠色食品辦公室與河南省綠辦聯系,讓其推薦有機小麥生產基地,河南省綠辦當即推薦了正在創建的延津縣綠色小麥生產基地。貴州茅臺隨即來人考察延津縣小麥基地。

  實際上,在此次行程中,考察人員還去了河南省其他的一些生產小麥基地,但最終選擇了延津小麥。

  2010年,貴州茅臺再次派來高層到延津考察。隨隊來的技術人員對延津小麥隨機抽取、化驗,小麥品質均合格。隨后,經過多次實地考察了解,該企業最終決定與延津有機小麥生產基地合作。

  在貴州茅臺第二次來延津考察后,延津就組團去貴州仁懷市考察有機小麥生產基地,仁懷是該企業在當地合作的小麥生產基地。

  據前去考察的人員回憶,仁懷市是丘陵地帶,耕地都是小塊的梯田,最大的地塊也只是幾十畝。延津小麥基地與之相比,無論從規模、品質控制等方面,都毫不遜色。郜文玉是考察成員之一,他說:“這次考察,學到了不少東西,也增長了信心。”

  郜文玉說,延津小麥獲得青睞絕不是偶然。

  延津縣地處黃河故道,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該地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區域環境優良,大氣環境質量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地表水達到V類以上國家環境質量標準,地下水完全達到飲用標準,水、肥、氣、光、熱均可滿足優質專用小麥生產發育要求,適合發展綠色、有機小麥。

  延津縣常年種植優質小麥95萬畝,其中優質強筋小麥面積達到28萬畝,占新鄉市優質強筋小麥面積80%。

  近十幾年來,這里屢獲殊榮。

  1987年,延津縣被確定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2003年成為“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縣”;2004年被確定為“河南省農業標準化示范縣”;2006年成為“全國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示范縣”;2007年被確定為“全國放心農資下鄉試點縣”、“全國科普示范縣”;2009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各種條件都顯示了延津生產有機小麥的優勢。”金粒麥業總經理程好民說。

  “有機”的魅力

  延津縣魏丘鄉八里莊村離延津縣城20多公里,全村178戶、750人。僅此一村,首批選中的有機小麥基地就達到5800畝。

  現在的季節已經是麥收之后,地里長著玉米或棉花。在被選中的有機耕地上,記者看到智能誘蛾燈的裝置星羅棋布。“在麥子成熟的季節,裝上智能燈后,根據蛾子喜歡趨光的特性,智能燈可以誘殺這些害蟲。”八里莊村技術員谷瑞憲說,這種捕殺害蟲的辦法,取代以往噴灑化學農藥。這就是有機種植的方式之一。

  智能燈誘蛾殺蟲項目由延津縣工信局操作,延津縣政府提供費用,農業局確定安裝地點。

  小麥從播種到成熟收割歷時超過半年,可能遭遇多種病害蟲害,種植者通常用各種農藥來防病殺蟲,農藥有生物農藥和化學農藥,化學農藥不可避免地在作物和土壤里留下殘毒。種植者也因為給小麥催肥,可能使用化學肥料,也會留下殘毒。

  而有機小麥則要求,沒有任何化學殘毒。因此,禁止使用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取而代之的是生物農藥和有機肥料。

  谷瑞憲說,曾經使用過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的土地,殘毒需要一定時間降解。所以,種植有機小麥,土地轉換期是必須經歷的階段。土地轉換就是“凈化”土地,通過不使用化學農藥和化學肥料,待土壤里殘留的余毒自動降解。之后,生產的作物才有可能達到有機標準。以后他們在小麥生產過程中再也不會使用化肥和農藥了,改用秸稈還田和動物糞便等。

  延津縣有機小麥基地通常一年種植兩季農作物,如小麥、玉米或棉花等,土地轉換期為兩年,再過不久,這些基地生長的小麥就可以達到有機小麥的標準。

  非一日之功

  在此次以延津小麥為主角的“大戲”里,另有一個角色不容忽視——與酒廠簽訂合同的小麥企業。

  盡管貴州茅臺與延津縣跨省合作,但最終訂立契約的主體還是企業雙方,實行的是完全市場化的運作模式。

  延津縣有機小麥基地涉及的種植農戶超過300家,少者一家幾畝,多者幾十畝,如何保證這些零星產量的品種相同、品質一致?公司化運作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龍頭企業+專業協會+農戶’是延津小麥發展的有效模式。”8月25日,延津農業局局長郜文玉告訴記者,延津小麥此次與白酒企業的合作,看似簡單,但從某種角度而言,絕非一日之功,可以說是提前做了工夫:十幾年來,延津小麥一直在走市場化、規模化之路。因為有了這個方向,延津小麥才得以做成品牌走出去。

  據本報記者調查,延津縣發展有機小麥與小麥產業公司化發展一直是相輔相成,二者缺一不可。

  延津以優質強筋小麥聞名,發展契機始于1998年。當時,延津縣委、縣政府認為,延津如果想在農業上有所發展,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展優質強筋小麥。隨后,著力推廣優質強筋小麥。

  1998年至1999年,延津縣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由8000畝發展到18萬畝,到2001年,優質小麥播種面積攀升到50萬畝,全國首家注冊了原糧“金粒”商標。

  此后,延津縣相繼成立小麥協會、建綠色小麥基地等,延津小麥得以發揚光大。

  與優質小麥推廣如影相隨的則是小麥企業的發展。其龍頭企業金粒麥業于2001年注冊成立,2005年由延津縣糧食購銷企業改制成國有控股公司,2008年改制為徹底的全民營企業。

  通過多年的探索運作,金粒麥業已形成了成熟的生產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延津45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小麥生產基地的創建單位就是金粒麥業。

  “延津小麥能有今天的成就,可以說是政府與企業共同努力的結果。”郜文玉說。

  2011年5月23日,新鄉市組織人員到延津觀摩小麥生產,市委書記李慶貴觀摩之后說:“新鄉要打造‘中國第一麥’,主要看延津!”

  延津也在趁勢而為,目前已著手籌備組建新鄉(延津)小麥產業集團,擬整合小麥產業鏈的各個企業,形成更大規模的發展。

  “與貴州茅臺合作,僅僅是一個新開端。”郜文玉說,“做大做強延津有機小麥,打出‘延津小麥’的品牌,這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文/圖本報記者楊萬東本報通訊員李建彬)(原標題:延津小麥:“國酒”釀入河南成分)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河南日報(2011-09-13)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金黃:延津縣色彩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