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北岸。
距離黃河不到2公里。
原陽縣有個太平鎮,太平鎮有個水牛趙村,村子里有個男子漢,男子漢名叫趙俊海,趙俊海在當地是個“人物”。
之所以是個人物,是因為他帶領當地農民種了幾千畝水稻。他種的水稻品種多是黃金晴,他的水稻有名號,叫“水牛稻”。他的稻田施的是有機肥,噴灑的是生物制劑,他的合作社生產的大米你想法也要嘗嘗。
水牛趙的稻田里藏著秘密,趙俊海的心田里也藏滿了秘密。
你想知道這些秘密嗎?
村黨支部書記、農民合作社理事長、公司董事長。趙俊海說:其實,我就是太平鎮水牛趙村的一個農民
黃河的風吹的?黃河的水滋潤的?掛在黃河上的大太陽曬的?
趙俊海也弄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事實是:他有張黝黑健康的臉龐。這張臉龐加上見人就涌現的笑意以及不緊不慢的走姿、慢條斯理的語速,給人的感覺就
是一個鄰家大哥。
不過他并不是所有人的大哥,因為他是1972年生。
9月17日,很好的秋陽,原陽縣太平鎮水牛趙村,即將成熟的稻子真的就在陽光下翻著金浪。
趙俊海和他愛人張玲萍把小凳子放在農家莊園稻田邊在樹陰下,說:“坐吧!”
向南1500米就是黃河北大堤,身邊是稻田,稻田邊的溝渠里流淌著黃河水。
趙俊海說:“再過些天,就要割稻子了,這些都是從稻田里排出的水,等收稻
子的時候你們來吧,那種熱火朝天的場面輕易看不到了!”
趙俊海是水牛趙村的黨支部書記,又是原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還是水牛稻米業公司的董事長、水牛稻魚蟹養殖公司的董事長、家庭農場場主等。
趙俊海笑了:“這些職務能算啥?我原本的職務就一個,水牛趙村的農民!”
不過這個農民有點非同一般。
原陽本不產米,“中國第一米”的秘密,原來是歷史記憶中曾經白花花的黃河灘地上的鹽堿
原陽本不產大米。
“大概是1973年吧,我們這里開始引黃河水洗鹽堿了,之后便開始種植水稻。可能誰也沒有想到,這方水土居然如此神奇,竟然種出了中國第一米!”趙俊海說。
歷史上的水牛趙有兩個關鍵的人文元素:水牛和趙。上了年紀的人說,在這片黃河的洼地里,種地的主要役用牲畜
就是水牛,另外這個村子里所有的人家都姓趙,至今還都在五服之內。
趙俊海:“當然現在和過去不一樣了,現在水牛趙是個行政村,除了水牛趙自然村外,還有羅李村,不過總的人口也不足700人,算是個小村。”
過去的水牛趙在當地流傳的順口溜中是這樣說的:夏天一片水汪汪,冬天一片白茫茫;夜里走路唰唰響,光長紅荊不長糧。
順口溜中的“白茫茫”和“唰唰響”指啥?鹽堿。
1973年當地開始引黃河水洗鹽堿以后,鹽堿下沉,農民們開始種植水稻,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片土地上長成的水稻碾出的大米呈弱堿性。
“香,米湯渾,黏性好,至今還是這樣。”趙俊海說。
弱堿性為啥就好?
人的血液的PH值原來就是弱堿性的,長期食用弱堿性食物,能夠使人體的血管保持柔軟和不硬化,這樣就能避免或減少血管梗塞和心臟病的發生。
資料顯示,一般的大米不呈現弱堿性,只有原陽縣沿黃大堤寬15公里、長60公里的背河洼地里才具有生產弱堿性大米的條件。
水牛趙偏偏就在這60公里狹長地帶的黃金點上,真乃天賜。
趙俊海,1972年4月生,共產黨員,現任原陽縣太平鎮水牛趙村黨支部書記、原陽原生種植農民合作社理事長、公司董事長,多次受到省、市、縣級領導部門的表彰。2001年被共青團新鄉市委、新鄉市科委授予“新鄉市青年星火帶頭人標兵”,2002年被原陽縣委組織部、宣傳部,團縣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農民”,2004年被共青團河南省委、省農業廳、省科技廳授予“河南省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2007年被原陽縣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范”,2008年被原陽縣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2005年,成立了原陽原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隨后創建新鄉地區第一家“家庭農場”。推出了原陽特色大米品牌“水牛稻”。僅用6年時間,就完成流轉經營土地近3000畝。
腳步聲驚動了稻田里的河蟹,它匆匆地爬進了稻叢;幾只白鷺掠過稻田,無法猜測它們的所思所想水牛趙附近的村落并不密集,這可能與歷史上的黃河水患有些關聯。
趙俊海:“水牛趙村村民的人均耕地基本都在5畝以上吧,應該算是不少了,這也給我們流轉土地種植水稻提供了條件。現在有些地方都不種植水稻了,覺得費力、麻煩、不掙錢,我們能一直種下去,并且越種越好,就是不想讓這真正的好東西在我們身邊消失。”
水牛稻已經種幾年了,為了種出好稻子,趙俊海組織合作社的社員們在稻田里施有機肥、用生物制劑除蟲。
“但是這些投入買米的人都不知道啊,這是個難題。”趙俊海說。
2012年,趙俊海去遼寧盤錦考察了稻田養蟹。“今年,我就開始在稻田里養蟹,你看,這一片共104畝,每畝稻田里都放了1000只蟹苗。”
腳步聲驚動了稻田里的河蟹,它匆匆地爬進了稻叢;幾只白鷺掠過稻田,無法猜測它們的所思所想。
河蟹養殖對水質的要求是很高的,河蟹能在稻田里茁壯成長,最起碼能夠告知人們,稻田里沒有很多的農藥殘留。
看著掠過稻田的白鷺,趙俊海更高興了:“白鷺在這里定居也是我們從沒想到的,我第一次看到稻田上空飛白鷺的時候,心里真的樂了,水里是河蟹,天上飛著白鷺,這種生態環境下種出的稻米,能不好嗎?”
水牛不是吹的,優質不是噴的,不是說眼見為實嗎?好,劃給你三分地,你親自來當農夫水牛趙有水牛稻,水牛趙的人最怕城市里的人不來水牛趙看水牛稻,如果城市里的人到了水牛趙見了水牛稻,不讓他們蹺起大拇指夸夸水牛稻恐怕還真辦不到。
上面的話,讓水牛趙的水牛稻成了相聲藝術了。
趙俊海領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現在種2700多畝稻田,不管你的大米多好,總不能讓城市里所有買大米的人都來水牛趙看農民種稻子吧!
怎么辦?辦法總是有的。
年輕的小伙子張小文是原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營銷策劃總監,他說:“當初我們就想,城里不是很多人在電腦上種菜嗎?如果這其中萬分之一的人對真的種糧、種菜有興趣,我們就請他們來水牛趙種稻子,咱這水牛稻也沒錢去做廣告,就讓這些種地的回去口口相傳吧。”
沒想到這個創意大獲成功。
2013年,新鄉、鄭州等地已經有100多人到水牛趙認領了土地,一片即將成熟的稻田里放眼望去都是標牌。
一看標牌上的名字,喲嗬,有豫劇名
家、作家、書法家、官員等,還有紅領巾、企業老總和社會賢達。
雖然這些稻田是水牛趙村民代管的,但是關鍵時節“地主”們都會到場,盡管不會赤膊上陣,卻能在田埂上指手畫腳。結果是:這些人回到市里,一個個都成了水牛趙和水牛稻的活廣告。妙哉。
城里的人來到水牛趙,趙俊海也把水牛稻的辦事處辦到了鄭州。在鄭東新區,一群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大學畢業生,都在為水牛稻工作。
上一屆村黨支部換屆,全村36名黨員,趙俊海得了33張票。他一直在想:我肯定是有些工作沒做好40多歲的趙俊海,在水牛趙已經當了十多年的村黨支部書記。按照國家政策,他的職務補貼比其他村“兩委”干部多點。
“其實這么多年了,我們村‘兩委’干部的工資都是打在一起平均分配的,我一分也沒多拿。”趙俊海說,他一直在忙合作社和公司的事情,村里的事情其他同志干得更多,平分人家也吃虧。其實趙俊海也有點小苦惱。
上一次村黨支部換屆選舉,全村36名黨員,他只得了33票,和前兩次滿票當選村支書不同,丟了兩票。
36票?33票?不是差3票嗎?
“我是黨員,我能自己給自己投票嗎?”趙俊海滿臉憨厚地解疑。
少得兩票,讓趙俊海反思了多天,最后還是覺得2011年南水北調淅川移民村搬遷到太平鎮時劃走了水牛趙的一部分耕地,可能他在這個問題上的強硬態度讓部分黨員心中不悅了。
其實水牛趙村十多年來治安狀況相當好。
至今在水牛趙村,很多家的門樓下都放著糧食,農民的一些農機具多放在大街邊,出門走個親戚、上街趕個集,大門都不會上鎖。
村民趙世誠的話佐證了此事:“真的啊,夜不閉戶,我的摩托車成天就在大門樓下,大門不關不說,車鑰匙就沒拔過,沒人偷!”
趙俊海學歷不高,腦子靈活,養殖、運輸都干過,是周圍村民都知道的致富能人。
趙世誠:“誰都知道俊海心善,還都是沒出五服的本家,啥好事都想著俺呢!”
近年來,城市資本開始投資農業,有人找到趙俊海,希望他把流轉土地的價格降下來,他根本就不表態
近年來,城市資本開始投資農業生產,原陽縣也不例外,也有人在水牛趙附近流轉土地開始種植水稻。
趙俊海:“有些話真的不好說,作為我來講,是很歡迎大家投資農業、種植水稻的,但這稻田畢竟都是俺老少爺們的,俺農民也就這點土地了,我是真心希望父老鄉親們能有更好的經濟收益。”
水稻的種植成本是比較高的,尤其是無公害黃金晴水稻,單單種植成本每斤大米就超過6元錢,加上后期的包裝等項費用還要更高。
原陽人都知道,要想吃到真正的黃金晴大米,就必須去稻農家買。
趙俊海:“也沒有這么夸張吧。不過產量卻是有限,像我這個合作社,2700多畝稻田,年產優質大米不過200萬斤,這點大米拿到鄭州市,分到千家萬戶,一星期就吃完了吧?”
趙俊海水牛稻的銷售一直很緊俏,今年還沒收割,大米已經銷售三分之一了。
“作為農業企業,你要照顧老客戶的,不能人家來要貨,你總是沒有吧!所以我們每年春節前都不敢把大米賣完,要留下一部分滿足老客戶春節后的需求。”
趙俊海高興的是,隨著城市資本的投入,原陽優質大米的市場價格已經漲了上來,水牛稻自然也跟著受益。
“今年的稻田養蟹也很成功,起碼每畝地增收2000多元。明年開始,稻田養蟹、養魚要全面開花,如果收益很明顯,我還考慮給流轉來的土地漲點錢呢!”
有關人員透露,之前曾經有人找到趙俊海,希望結成同盟,阻止流轉土地漲價。
趙俊海:“我就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民,戴個企業家的帽子還是水牛趙村的農民,我想和鄉親們一起打狼,一鍋吃肉。”
水牛趙周圍的人都知道,趙俊海說讓干啥你就干啥,保準不會錯。小老板在村頭開個飯店,都是趙俊海讓開的
伴隨稻子成熟,104畝的稻田蟹,也到了收獲的季節。
把螃蟹引進蟹溝,抓出來裝籃,一斤
40元在地頭就賣了,趙世誠認為這事真不錯,就去找他“俊海老弟”琢磨琢磨,看自己的18畝稻田明年養啥。
趙俊海:“你那地老低洼啊,水勢大,別養蟹了,養魚、泥鰍或者黃鱔應該好一些。”
趙世誠:“咱沒那技術啊,咋會中?”趙俊海:
“沒事,合作社要專門請這方面的技術員過來,咱跟著學。”
大家都知道趙俊海心善,還有生意眼兒,他說的啥就跟圣旨一樣了。
策劃:韓嘉俊統籌:任愛熙執行:張舒娜39歲的時振方是太平鎮人,嫁給了羅李村的李順利,三年前成了順利農家菜館的老板娘。
時振方:“我原來一直賣保險的,成天跟人家說好話,煩了。2010年吧,這兒建移民村,俺當家的正好會廚師,趙支書就給俺家順利說,這一片房子怕得蓋個一年半載吧,那么多建筑工,免不掉吃吃喝喝,咱這里離太平鎮還有段距離,你就在路邊開個飯店吧!”
李順利和時振方兩口子當時手里只有兩三萬元錢,一算,資金缺口是7萬元。趙俊海就說:“去我那兒拿吧!”
于是,順利農家菜館開業了。掙錢了嗎?
趙俊海的消息是:當年4月飯店開業,年底李順利就把7萬元錢送家里去了。
掙錢沒掙錢,這兩口子最清楚。
7月22日,趙俊海從農業部門訂購了兩架無人駕駛飛機,明年的水牛趙的稻田里就能看見飛機飛來飛去 飛機?沒想到。
今年7月22日,趙俊海已經從當地農業部門訂購了兩架無人駕駛飛機,盡管享受了政府的補貼,他還是出了12萬元。
趙俊海:“明年合作社肯定要大面積在稻田里養殖水產品,養殖水產品以后,生物制劑的噴灑就會有不方便,今年上級農業部門正好鼓勵我們購買無人駕駛飛機,我就報名投資購買了兩架。”
聽說趙俊海訂購了飛機,水牛趙的人都高興,村里原來都有摩托車、農用車、小轎車、集裝箱卡車,現在又弄兩架飛機,這不是明擺著海陸空上陣做農業嗎?
其實這對于趙俊海來說,只能是水牛趙村水牛稻生產硬件建設的一個部分。
趙俊海:“真正的好東西是需要分享的,沒有足夠的量,就不可能有更多的人去分享,所以不能單單把水牛稻種在水牛趙村。”
隨著趙俊海農業合作社水牛稻立體種養的成功嘗試,黃河北岸這個寬15公里、長60公里地帶上的農民很多都來水牛趙看了。
趙俊海認為,對于農民來說,增產增收就是硬道理,如果現在的立體種養模式明顯比農民種玉米的收益高,農民不推自動。
盡管趙俊海是水牛趙的人,但他的眼光在太平鎮、在原武鎮,在這條寬15公里、長60公里的上天賜予的風水寶地上。
這塊風水寶地成就了“中國第一米”,水牛稻有個介紹產品的折頁,這個折頁的封面上有這么一句話:“讓中國人吃上真正的中國第一米!”
這是趙俊海心田里的秘密嗎?意味深長。
評論
□本報評論員張舒娜
近幾年,原陽大米確實有點火。
一方面,是宣傳力度的加大;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大米的質量贏得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水牛趙村的“水牛稻”便是最好的明證。
“水牛稻”出名的秘密,趙俊海盡管藏在心里不說,明眼人也能看出來個差不多。有人說,歸功于生態種植,不施化肥、不打農藥;有人說,歸功于連片種植,規模出效益;有人說,歸功于土地爺,這里的水好、地好。
這些說法都對,其實,更大的秘密還在于“有人找到趙俊海,希望他把流轉土地的價格降下來,他根本就不表態”。也許,有人不理解,趙俊海為什么不降下來,接受城市資本的投資呢?其實,這不是趙俊海固步自封,也不是趙俊海小農意識作祟,這是因為趙俊海心里清楚:擁有土地的農民,增產增收才是硬道理。
對于農村來說,城市資本下鄉隨之帶來的物質資本、人力資本乃至社會資本,都是目前農村所真正匱乏的,其好處毋庸置疑。關鍵在于,目前農民在面對市場化襲來之際,是否有能力做到與市場之狼“共舞”。城市資本下鄉本無可厚非,但確保農民利益才是關鍵。趙俊海的做法就是為了真正保護合作社社員農民們的利益,而要真正保護農民利益,那就得確保稻田能增產增收。事實證明,并非外來和尚會念經。因為,我們都已經看到,近3000畝稻田里,已經有了稻田蟹的立體種養;而且,稻田上方馬上就要飛翔起無人駕駛飛機,現代化的生產方式將大顯身手。
這,才是水牛趙稻田里的最大秘密!農村呼喚更多的本土企業家。(記者宋朝通訊員董璐璐/文本報記者張舒娜/圖)(原標題:趙俊海稻田里的秘密)